<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毛峰  >>  正文
    毛峰:世上的一切系列隨筆之七十二——啟蒙獨斷主義的窠臼與陷阱:百年公案的重大澄清(再續)
    毛峰
    2016年06月28日

    目前發展綠色生態經濟與綠色可持續社會的最大障礙,并非資金與技術,而是現代啟蒙主義世界觀。對于急劇惡化的全球生態-人文環境,啟蒙原教旨主義者宣稱:“經濟增長和科技進步,最終能夠解決包括生態危機在內的一切問題”!這一啟蒙主義的偏執狂心理、邪教一般的“進步迷信”,彌散在全球政商學傳媒各界,因為在這種不合理、不公正的片面現代化進程中,這些精英階層趁機攫取了不當財富與權力。

    1,啟蒙獨斷主義是一種卑鄙的話語霸權

    作為既得利益集團,他們通常會盡力阻撓、破壞、污損、扭曲一切“反啟蒙”的思想流派,觀念上稱之為“反動、荒唐、保守、僵化、沒落、抱殘守缺、不合潮流、不堪實用”等等,又從文獻、理據上,施放“懷疑主義”、“似是而非、未有定論”的精神霧霾,這是遠承兩宋夷清、民初以來甚囂塵上、盤踞中國百余年、旨在“去中國化”的全盤西化派的一貫伎倆。

    原本由歷代王朝嚴謹記錄、保存、反復修訂、完整而綿密、歷經數千年傳注不絕、經史子集相互印證的“古典文獻”,本來毫無問題,卻遭到不守古訓、胡亂設定、淺嘗輒止、學問功底不夠的某些學者(從朱熹到閆若璩、胡適、顧頡剛等,代不乏人)無端懷疑、否棄、扭曲。最新例證之一:清儒毛奇齡專著《四書改錯》(指出朱熹《四書集注》170余處錯誤)因畏懼夷清文字獄遲遲不敢出版,自毀書板多次。

    譬如朱熹,學承小程子的再傳門人,過度推舉《四書》,以為學問功效超過《六經》,顯然違背儒家一貫推尊“經世致用”、講求國計民生治理、弘揚古典憲政的偉大道統、學統,削足適履以便吻合兩宋理學“援佛入儒、空談性理”之錯誤宗旨,其注《四書》、《易經》等,錯謬百出。

    無奈蒙元入主竊據中原,當然不愿天下士子“經世致用”,遂將朱熹之說定為科舉程式,從此,中國士子坐談性理、清談誤國者日多,墮退為俗儒俗吏俗人者更眾,讀者可參考繆鳳林《中國通史要略》等著作;僅《朱子語類》前言“朱熹與朱子語類”,亦揭示出從朝廷到當時及后世學界,對朱子思想的巨大爭議;清儒胡煦易學集大成之作《周易函書》貶斥其甚多,門人后學刊刻《周易函書》時,畏懼文字獄,被迫大量予以改動,文中批駁朱熹處,全被改竄成“先儒”云云,唯恐忤逆奉朱熹思想為圭臬的朝廷,招致殺身之禍。

    眼前的例子,是權貴利益集團,針對著名電視人柴靜2015年如實報道中國環境污染問題的紀錄片《穹頂之下》,展開卑鄙的圍攻,宣揚“該片數據不準”,以轉移反思視線,使愚昧學界、傳媒、大眾,每天飽吸霧霾、痛不欲生,各大醫院門前排起長龍,原本可憐的那點兒在職或退休薪水,遠遠不夠支付醫療費;這些深受其害但卻甘受迷惑者,眨巴著因不學無術而極度空洞的眼睛(相聲藝人蘇文茂謂之“瞎窟窿”),對《穹頂之下》大搖其頭:“柴靜這小女子聳人聽聞!而且,數據有誤!霧霾……或許,另有原因?”

    啟蒙獨斷主義是西方以近現代實用主義、權勢主義為本質的有害思維形態,它橫加于宇宙自然、歷史、人性的原有完整生命之上,以不易察覺而又蠱惑人心的巧妙“預設”,譬如人權之類,來奴役、迷惑全球中低層人民,是存在著許多根本弊害的有毒意識形態:

    首先,它宣布人類在1800年以前是蒙昧、野蠻、不人道、不自由的,非要等到盧梭、孟德斯鳩、康德、黑格爾、牛頓、笛卡爾等一干人等“橫空出世”,才把“自由、平等、博愛”的“千禧王國”恩賜于全人類,人類從此“覺悟”、不再蒙昧;

    其次,它一舉斬斷人與自然的血肉連接,使人類在工業化的“人造環境”中自我囚禁、自我窒息卻自以為愜意;

    再次,它攔腰斬斷了人與歷史的血肉連接,每天的娛樂新聞、電子游戲、肥皂劇足以淹沒一切古典文明的偉大智慧,只要宣稱其“可疑、無用”就夠了,因為接受了現代教育的愚昧大眾“只相信事實”,而不必思考那些構成“事實”的價值條件,因為“沒時間管這些惱人的哲學問題”;

    最后,個人也被人為泯滅了“普遍、廣袤、深邃、神圣、燦爛的人性”及其道德本能的驅使,做出勇敢之思、果斷之行、生命潛能的巨大開掘:誰能如梭羅、惠特曼、坡、波德萊爾、蘭波、魏爾倫、叔本華、尼采、垮掉一代那樣,拋妻別子、另類生存?

    何塞·盧岑貝格

    2,何塞·盧岑貝格:《自然不可改良》

    1988年諾貝爾特別獎“生存權利獎”得主、巴西生態學家、一度出任巴西環境部長的何塞·盧岑貝格(1926- )的經歷和思想,就是一個揭示性例證。他在巴西和美國的大學學習土壤學和農業化學,1957年獲得農業碩士學位,成為德國一家大化學公司——巴斯夫公司的技術專家,1959-1970年間以公司代表身份在拉美和北非等地工作,深入了解了化學工業對傳統農業與人類環境的巨大摧殘,毅然投入環保事業,取得“無毒(化學制劑)農業”試驗的巨大成功。

    1988年,因其在拯救熱帶雨林斗爭中的突出貢獻,被授予諾貝爾特別獎。1990-1992年,他出任巴西環境部長,許多破壞環境的大項目紛紛下馬,巴西境內外的大資本勢力,遂迫使總統解除了他的部長職務,而這位總統后因貪污舞弊的經濟丑聞而被彈劾下臺。

    盧岑貝格繼續斗爭,創建了“該婭”(蓋亞,大地之母)生態農場,這位被尊為“綠色良知”的環保斗士,在《自然不可改良》一書中,主張從農業中逐步根除化學物質的各種使用,他的名言是:“我的真正上司,是這個美麗的星球和她的后代”。

    在綠色名著《自然不可改良》開篇部分,盧岑貝格就深刻而尖銳地指出:“當我們靜觀獨領當今世界風騷的(各種)技術,以及被確定為優先發展的科研領域時,不難發現,大多數技術都是為了鞏固和維系現存社會的統治和依附關系?!?

    他以化學工業為例:化學公司從種子、化肥、農藥到各種栽培技術、生物技術等一攬子銷售模式,使農民在各方面都依賴它。但大量實驗證明:使用的農藥越多,病蟲的抗藥性越強,病蟲害的發生,就變得越來越難以控制,而農業對化學藥物的倚賴以及資金投入也因此直線上升,可謂惡性循環。

    他援引阿爾文·塞福爾特的《遠離農藥的花園和農田》、阿爾伯特·霍華茲的《農業圣經》,尤其是法國生物學家弗朗西斯·沙波索在《植物健康與損害》中提出的“取食共生理論”,結合自己多年的觀察與實驗,指出:所謂的“害蟲”實際上是植物健康狀況的指示劑,生長在健康植物身上的害蟲只會挨餓而無法繁衍蔓延。而化學殺蟲劑等農藥卻直接深入植物體內,嚴重干擾其體內的營養平衡與能量交換,因此抗病蟲害的自我保護能力不升反降,從而為病蟲害的肆虐創造了條件。經過化學處理的、靠基因技術人工繁育的種子,高度依賴化肥、除草劑、殺蟲劑等污染物,而化學物質的使用,則破壞了土壤、作物的自我保護、自我更生的能力,病蟲害因此更加肆虐,因此需要更大威力也更大污染的化學制劑,如此惡性循環,形成目前所謂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高風險而低產出的現代“自殺式”的農業。

    對有毒農藥可以促進農業高效產出的瘋狂迷信,導致人們有意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在人類一萬年的農業歷史中,聰明的農民,尤其是中國農民,借助無害的防治措施就保障了農業的豐產,保障了絕大多數人口的糧食需求和一切文明建設的需要。

    而今,伴隨化肥、農藥、種子技術這些自殺式現代農業模式的全球推廣,全球人口的四分之三陷入饑餓以及與此相關的社會災難中。

    盧岑貝格義正辭嚴地指出:“如果當代的技術官僚,繼續要求在農業經濟中使用這種非自然的、自殺式的方法……那是因為,這種做法會在短期內給他們帶來豐厚的利潤和收益?!麄兎浅G宄?,雜交品種推廣的最終目標是促進種子貿易,復合化學和良種的投入也有助于擴大產品銷路,而基因技術對傳統農業栽培技術的沖擊,會導致對化肥和農藥的更大的需求,其受益者正是他們自己。物欲使然?!@一切當然不會停止,因為,有錢能使鬼推磨!”

    這些喪失人類基本良知的技術官僚,是受貪婪物欲所驅使的、永不滿足的餓鬼:“……殺人者揚起臉來,全不顧自己臉上的血污……”盧岑貝格寫道:“今天在亞馬遜河流域‘雞的集中營’里,人們給雞吃的是從歐共體進口的奶粉。與此同時,就在附近的貧民窟里,孩子們正因為饑餓而死去,因為他們的母親買不起牛奶來喂養自己的孩子”!他經過計算發現:“在養雞場里所投入的食物是純產出的20倍”!他因此得出結論:“牲畜的大規模集中飼養,是造成當今全球饑餓的一個重要因素?!F代農業的依賴性及其對資源的剝削是不能持久的,它最終導致了全民的貧困化和貧民窟的大量涌現?!?

    盧岑貝格把現代工業社會形容為“狂熱的宗教”,“現代國家全球性的技術依賴”,決策人物的片面世界觀、對真正經濟規律的盲目無知,“作為權力工具的縱向一體化市場機制”,這一切,將現代人類引向曠古未有的巨大災難:“在勞動消耗方面,現代農業并沒有提高多少效率?!瓊鹘y意義上的、固守在土地上從事多方面勞作的農民,可以更為持久地維系這種農耕生活。而現代農業卻步履維艱,難以繼續?!F代農業已經使數億人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流離失所,最終進入了貧民窟?!?

    他以水稻生產為例:在印尼、菲律賓悠久的農業文化中,人們擁有繁多的水稻品種,過著平靜而富足的生活。而五十年代洛克菲勒基金會建立國際水稻研究院并推廣所謂“綠色革命”,災難就降臨了:數十萬菲律賓農民被趕入城市貧民窟,而農業經濟控制在幾個強權人物手中。幾個雜交水稻品種的推廣,確實在一定時間內提高了產量,但新的雜交品種都嚴重依賴化肥和農藥。而伴隨化肥、農藥對土壤、水、作物的污染與破壞,產量就會逐步降低下來?!敖裉斓姆坡少e可以生產更多的稻米,但是菲律賓人民所能消費的稻米卻越來越少。因為絕大部分稻米被出口到發達國家去了?!倍c此同時,原本繁多的水稻品種,卻由于這場對大多數人來說得不償失的現代折騰,而瀕臨滅絕了。

    汽車是“現代經濟制度走向錯誤”的又一個例證。

    盧岑貝格寫道:“發展私人汽車技術作為大眾交通工具,人們也許很難找出一個比它更缺乏社會意義的工藝學了?!ūM管交通擁擠、污染嚴重),汽車廠商依舊在不斷生產出價格更為昂貴、數量更多、性能更為瘋狂的汽車”!

    2002年4月28日《參考消息》將美國《新聞周刊》一篇題為《中國人——我為汽車狂》的文章列為頭版頭條,文章喜滋滋地報道了中國人對擁有私人汽車的狂熱,在最后一段說:“中國領導人認識到汽車工業是強有力的工業催化劑,但他們并不鼓勵放松對購車的限制。因為空氣污染和交通堵塞已經成為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辈恢髡呤怯芍缘貫橹袊吲d還是為中國難過。

    盧岑貝格的一段話可以作為這段媒體釋放的思維煙霧的絕好注腳:“在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過這樣一個時期,已經有了太多的經驗和教訓,但絕大多數人卻始終對此視而不見?!?

    盧岑貝格認為,現代經濟思想基于兩個錯誤的理論:一,地球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二,存在一個可以消納所有垃圾的無底洞。盧岑貝格以一個生動而形象的例子說明了現代化的基本指標體系——“國民生產總值”的極度荒謬性:假設有兩個勤勉的家庭主婦各自照看自己的孩子、操持各自的家務,把各自的生活裝點得美好幸福,則她們的工作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沒有任何體現;如果她們二人彼此交換各自的孩子和家務,彼此付給對方相同的工資,則“國民生產總值”就立刻把這筆收入(支出)計算進去了,而孩子們卻沒有收獲任何快樂,因為他們交換了母親。盧岑貝格深刻地揭示了現代文明的根本弊?。涸谝粋€金錢衡量一切的社會里,友愛、和諧、健康、純潔、美、綠色、生命,這些人生最本質的東西被忽略了、被唾棄了。

    “綠色良知”盧岑貝格,以前所未有的勇氣和直率說:“我們習慣把這個世界劃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我希望能夠賦予事物以真實的名字:我更愿意把它們劃分為:已遭破壞的國家和正在遭受破壞的國家。我們稱為貧窮的國家,事實上并不是真正的貧窮。正是來自第一世界(發達國家)的我們,才使它們變得貧窮?!?

    他振聾發聵地批判現代啟蒙主義-進步主義的世界觀道:“正是因為進步,人類才變得貧窮?!彼麛蒯斀罔F地總結說:“如果我們聽任這種狀態在全球繼續蔓延,那麼……大氣將因此遭到嚴重破壞,我們的文明……也將遭受毀滅。因此可以說,我們一直朝著一個錯誤的目標前進!”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和學術工作者,我對盧岑貝格的下列一段話產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共鳴:“今天的大學已不再是原來意義上的大學,它的興趣不在于培養真正的學者,所有的高等院校,今天存在的意義,究其實質就是培養專業傻瓜?!?

    中小學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大部分學生如同被“洗腦”一樣思想呆滯、頭腦空洞,難以深入思考、研究任何象樣的問題。所寫文章東抄西抄、毫無新意、錯誤百出。高校的管理制度與學術制度,只鼓勵平庸的學生和投機取巧的教師,教育腐敗和學術腐敗比比皆是。過死的學科分類、膚淺的教學與科研制度,最終把學生連同教師都訓練成不知世界為何物的“專業傻瓜”或“不學無術、蠅營狗茍”的市儈。

    盧岑貝格回顧人類農業史和文明史,指出人類有99·25%的時間生活在與自然、社會的和諧之中:“人們因地制宜地發展農耕,同時創造出許多神話,敦促人們恪守一定的行為準則,與自然和諧共處?!倍蠹s100年前,工業革命的鐵蹄,在全球范圍內排斥了這種建立在生態基礎上的傳統農業,代之以現代化的食品生產體系。

    與此同時,人們的其他行為也脫離了原有的、與自然和諧的生活節奏。他指出:“今天我們以‘進步’和‘發展’為名所作的一切,包括現代農業經濟,都是與可持續發展相悖的?!庇捎诠I化進程的難以控制、難以駕馭,現代社會中的大多數人已經成為他們自己所制造的物質壓迫的俘虜和工商科技的奴隸。

    他發現:盡管我們擁有足夠的知識,但這種情況并沒有帶來人類事務的改善,人們生活中充斥著令人震驚的無知、盲目、道德墮落。

    盧岑貝格深刻意識到,這是由于西方世界觀中的許多內在弊病引起的:“我們西方的、人本主義的世界觀,把人類置于自然之外且高于自然的地位,我們只看見‘資源’的存在,而事實上我們應當看到的,是一個美麗與和諧的世界?!吮局髁x的思想,隨著現代自然科學的發展,最終變得令人無法接受?!?

    他進一步深刻追溯出這種“人本主義”亦即啟蒙獨斷主義世界觀的源與流:“我們這個時代令人盲目崇信的工業文化,更確切地說,是一種狂熱的宗教,是一樁不幸的婚姻——中世紀基督教徒的世界觀與希臘古典思想結合的產物?!?

    這種西方啟蒙獨斷主義世界觀,粗暴地對待自然與人類:“在西方文明中,科學從誕生之初就被人濫用了。在我們眼里,科學不是人類認識和解讀宇宙之奇偉瑰麗的窗口,而是一個技術不斷更新的源泉,用以征服、統治整個自然與人類?!?

    作為一名科學家,他對科學和技術進行了嚴格的區分:“讓我們再重申一遍——科學是深沉的,它力求理解世界,這一態度充滿了愛。而技術則希望統治,最終走向野心勃勃?!?

    他試圖為科學辯護:“今天科學常常被人們視為西方文明的無賴漢,事實上是人們混淆了概念。真正應該承擔罪責的,是無限度發展的技術。在對自然進行觀察以及與自然的對話中,科學總是表現得謙恭、深沉、令人滿懷敬意,而技術則總是高高在上,作出主宰一切的姿態。在大多數技術官僚把持的領域,在那些無所顧忌的技術官僚的手中,技術變得野心勃勃,并且常常是破壞性的?!夹g是充溢著謊言的。當今絕大部分技術,基礎設施所使用的技術,以及相當數量的實用技術,都是為了進一步集中權力這一目標服務的?!绻藗冏⒁庥^察專家們的行為,就不難發現,事實上,他們只看見了這個世界極其微小的部分。令人悲哀的是,這種現象在技術專家、發明家和工程師中是極為普遍的?!钊诉z憾的是:在當今世界,權力的行使,常常借助于技術專家的輔佐。真正的科學讓位于技術,教育的命運也是如此?!?

    西方啟蒙獨斷主義世界觀的粗暴性,還表現在對待人類的歷史文化傳統上:“工業化的步伐正在掃清地球上所剩無幾的傳統文化的最后殘余——這些傳統文化被認為是蒙昧落后與不開化的?!瓘脑缙诨浇痰陌l展過程中,我們繼承了一個不良的習慣,即一種無休止地狂熱的傳教欲望。我們總是試圖把我們的意愿和思維方式,強加給生活在別處的人們……我們破壞了他們的認知體系,事實上這也許正是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的地方。我們已經誤入歧途?!?

    自工業革命以來,全人類已誤入歧途。盧岑貝格寫道:“從科學革命以及隨后而來的技術革命開始,我們的文明墮入了一個無底的深淵。對于意識到這一點的人來說,這個深淵幾乎是人類無法逾越的?!@也許是人類歷史上后果最為嚴重的一次道德沒落,同時也是地球上全體造物的不幸?!?

    盧岑貝格清醒地意識到:“今天在我們這個世界上,大約有20%的人生活浮華奢靡,給生命賴以維系的體系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害,這一體系現在已難以承受更多的壓力。但是作為發展政策基礎的權威教條卻宣稱,這種生活方式必須在全人類范圍內推而廣之?!磥砻總€家庭都將擁有兩輛汽車。這種政策的成功只能加速災難的進程?!?

    他援引印第安人質問白人的話,來質問今日世界:“當你砍倒了最后一棵樹,殺死了最后一個動物,捉去了最后一條魚,當你污染了所有的河流與海洋,你能靠吃錢活下去嗎?”

    根本錯誤的當代文化與當代教育,是片面現代化歧途的產物,也是這一歧途的加速器。盧岑貝格銳利的目光透視出了當代大眾文化生活的單調淺?。骸昂⒆觽兠刻觳皇窃诼牳赣H評論體育賽事,就是聽母親談論時尚和其他無關緊要的話題。孩子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完全人工化的環境中度過的。在這種狀況下,他們又怎樣才能與自然進行富有深意的對話呢?”;“今天的學校教育令我大為震驚——他們是在進一步摧殘孩子們的天賦?!贝髮W生和在職人員,則在應付完名目繁多的考試后,不讀任何嚴肅著作:“當我試圖向他們介紹一種新的理論和思想時,他們總是向我索要新的配方和訣竅?!?

    《自然不可改良》是目前中國翻譯出版的偉大綠色經典中,最簡潔也最深刻的一部。而它的譯者黃鳳祝為該書所寫的“附錄”,作為這部綠色經典的有機組成部分,也為我們揭示出現代經濟所造成的、我們現在所生活的罪惡世界的真實狀況。據聯合國發展計劃署(UNDP)發表的《1998年人類發展報告》,少數富有的發達國家,正吞噬著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基本生存空間與權利。例如在肉類消費上:世界上最富有的20%的人口消費量為世界總消費量的45·85%;而世界上最貧窮的20%的人口消費量僅為4·15%;富有國家人均消費的電能是其他國家居民的25倍!

    揭露這一罪惡世界秩序的,莫過于下列幾項超額開支:世界軍備開支每年為7800億美元,毒品開支為4000億美元,歐洲酒精開支為1050億美元,歐洲香煙支出為500億美元,日本商人的生活費支出為350億美元,歐洲和美國狗食消費支出為170億美元,歐洲冰淇淋支出為110億美元,美國化妝品消費每年支出80億美元。而第三世界基礎設施開支嚴重不足的項目為:基礎教育支出每年僅60億美元,供水和衛生設施支出每年僅90億美元,健康和糧食保障支出每年僅130億美元。

    從1950年到1998年,世界消費量增加了6倍,總值達到24萬億美元??墒前l展中國家的44億人口中有60%,卻生活在沒有衛生設備的貧民窟中。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即15億人沒有清潔的飲用水可供食用。在70個國家中約有10億人,比25年前生活得還要貧窮。而發達國家的經濟援助在1997年卻降至歷史性的最低點。

    其實,要保障第三世界人民的基本生活,只需要一個很小的數額。這一數字即是減少工業國家每年用于購買狗食和香煙消費的數額。世界每年的軍備、毒品或酒精消費,任何一項都遠遠超出這個數字。聯合國發展計劃署指出:事實上每年只需要90億美元的資金,就足以為那些生活在貧困狀態下的人們建立基本的衛生設備和飲用水設施,這一數字低于歐洲每年用于購買冰淇淋的開銷(110億美元)。

    富有工業國的過度消費與享受,正在使發展中國家的人民為之承受因其消費和享受所帶來的巨大環境災難。工業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掠奪,常常得到當地政府的首肯。在過去20年中,共有1100萬公頃的熱帶雨林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亞洲的土地上消失,而用這些林木生產的紙張約有75%被工業國家消費。配備高技術裝置的捕魚船隊使海洋中的漁類資源大幅度減少,大約10億生活在貧窮國家的人民,今天不得不擔憂其主要蛋白質的供應來源。富有國家每年所排出的二氧化碳,約占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53%,而貧困國家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只占總數的3%。

    扭轉這一趨勢的唯一希望,是全人類的道德覺醒與文化新生。正如“綠色良知”何塞·盧岑貝格,在總結自己的奮斗歷程后所歸納的:“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新的世界觀。而這種世界觀已經存在多時!我們必須將視野拓展到全宇宙,我們所居住的星球——大地女神,其自身也是一個生機勃勃的體系,人類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們不應該再繼續扮演致地球以死命的寄生蟲的角色!事實上,這是一種非常非常古老的世界觀。在被我們視為原始的所有文化中,關于這種世界觀,都有極為簡潔、富有詩意和神話色彩的表述方式?!?

    反思清理啟蒙獨斷主義的思維弊害,汲取其合理部分,使之成為中國大一統世界觀的必要補充,而不是最近100年的盲從迷信和照搬照抄,是文明新生的契機。

    歡迎關注毛峰微信公眾號“清風廬”:houseofwinds

    【責任編輯:管理員】
    北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國際文化傳播學、中國國學傳播、西方哲學藝術等人文研究。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