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毛峰  >>  正文
    毛峰:孔學源流之——天是什么?論中國大一統(一)
    毛峰
    2016年07月12日

    余讀中國古籍,自大學本科四年級讀《論語》始,迄今二十五載,猶覺華夏經典智慧之高超難及,非當代學術之淺俗瑣碎、以訛傳訛之宜知。窮本溯源,頗欲探究:古人何以在數千年前,即已洞悉宇宙人生之真諦、進而措置時宜而垂世立憲、整齊眾生,創造出光輝燦爛之文明?

    是故于西元兩千零五年出版了《文明傳播的秩序:中國人的智慧》(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一書,對此稍有論究,而此后思考、研讀,仍念茲在茲,深望吾華夏民族,能擺脫迷暗,從“文明傳播”之古典憲政秩序中,汲取無盡智慧,以傲然挺立于今日世界并造福全球文明也。
    中華文明萬年綿延,約略分為四大時代:

    一是伏羲、炎黃、堯舜之三皇五帝文明,即古典立憲、創制文明、國家制度的時代,薈萃為《尚書》、《尚書·周書》、《周禮》等古典憲法制度體系;

    二是夏商周三代的禮樂文明教化時代,尤其是西周學術教育事業的發達,造就了以孔子為表率、以老莊列子、管子、呂氏春秋等為重要補充的晚周諸子百家智慧,其思想體系超絕千百年,影響極其深遠,至今難以企及;

    三是漢唐大一統古典立憲文治政府體系之完備時代,奠定今日中國大一統集權政教傳統,中華民族由此大盛;

    四是宋元明清各種精致文化的繁盛優美時代,人類文明生活的智慧、技藝,更趨圓熟、精美。

    與此同時,元明清三代的憲政廢弛與體制僵化,導致中華文明的活力不足。

    清末民初的國困民窮,與西方物質、精神侵略迭乘,導致中國近代學術思想的極大混亂,“全盤西化”思潮占據中國政治、經濟、社會、學術、輿論主流,長達百年之久。社會病態與人文亂象的深刻與急劇,促使國人覺醒,“中華文明復興運動”遂呼之欲出、蔚然成風而不可遏制也。

    近讀陸賈《新語》、董仲舒《春秋繁露》、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劉向《說苑》、《新序》,與錢穆先生《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中名篇《劉向劉歆父子年譜》、《兩漢博士家法考》、《孔子與春秋》等論著,兩兩參究,豁然開朗:晚周秦漢之際,政治家、學問家彼此互動、影響;學問家各流派之間亦彼此參究、互動,終于造就秦漢之際偉大的政治、思想運動:各諸侯國憑借自身經濟、軍事實力,以“齊桓晉文”等五霸事業為代表,做“政治大一統向心運動”,即在已然衰微的周王室權威之外,企圖樹立起另一番全國統一的憲政秩序與權威,這一政治運動,最終由秦完成;

    與此同時,諸子百家也對前代學術(堯舜禹三代官學謂之古學,兩漢謂之古文)予以“創造性的綜合、詮釋、提升”,用以呼應晚周時代的政治文化需求,孔子稱為“斟酌損益、溫故知新”。其標志,一是孔子儒家學派對古典官學的重新整理、詮釋、提升,即《六經》傳統的輝煌確立;一是老子、莊子、列子等道家學派對黃帝時代思想文獻(三墳)的整理、詮釋、提升,這一學派以“黃老之學”的名義盛行于西漢初年,成為與儒家并列的、華夏智慧的兩大本源之一;此外,法家、陰陽家、名家、墨家等學派亦盛極一時,法家一度成為秦統一中國的重要思想基礎,陰陽家的五行思想,博大深邃,注入儒道各學派,以董仲舒《春秋繁露》為最成功;名家以“刑名法術之學”的名義,深受文景昭宣諸帝的喜愛,蕭何采納以制《漢律》,歷代沿襲,影響至今不衰。

    總之,晚周秦漢之際的學術思想,亦如秦漢之政治統一事業,做“大一統向心運動”,終于凝結為“西漢新儒家”——陸賈、董仲舒、司馬遷、漢武帝等人所主張、所建制的“儒家教化、文治主義、憲政立國”之偉大國策,而這偉大的政治、學術向心運動之“心”(華夏文明的憲政秩序的核心),遠承自堯舜《尚書》時代和周公《周禮》時代的一系列憲政觀念與憲政制度,不斷豐富完善,迄晚周時代,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服,遂一致百慮、殊途同歸了。

    《說苑》以簡潔而深刻的記述、獨具匠心的編排,將這堯舜殷周秦漢以降中國3000余年的憲政秩序亦即政治制度與精神傳統上的“偉大向心運動”,予以揭示、闡發無遺:

    齊桓公問管仲曰:“王者何貴?”曰:

    “貴天?!被腹龆曁?。管仲曰:“所謂天者,非蒼蒼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為天。百姓與之則安,輔之則強,非之則危,背之則亡?!对姟吩疲骸叭硕鵁o良,相怨一方?!泵裨蛊渖?,不遂亡者,未之有也。(峰按:《說苑·建本》此條記述又見《韓詩外傳》卷四,可見晚周秦漢學術思想融會貫通、相互印證,非近代“疑古學派”之淺薄可窺也。)

    大一統中國文明核心,就是管仲作為晚周杰出政治家、思想家,作為春秋五霸之一、華夏聯盟之主導人物齊桓公的“仲父”和老師,教給齊桓、晉文等一切當權階層、智者圣賢、黎民百姓,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憲政格言、文明奧秘、人世真理:百姓就是人文宇宙、文明生活、社會體系之天,即最高者,如同自然宇宙之最高者——莽莽蒼蒼之天。

    天者,萬物所從出之最高價值本原,一切自然、社會活動的合理性、合法性的根源所在?!鞍傩张c之”意思是“百姓贊同之”,意味著:一個政權的合法性、社會的安全穩定、繁榮富強,均來源于普通百姓的價值認同,這也就是孔子“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之千古明訓,其間蘊含著的博大精深之憲政涵義,百姓就是天,但百姓意志經常盲目暴烈,必須“明君、賢相”予以駕馭,《尚書》所謂“作之君,作之師”,作者,振作也:民怠惰無理,則君相矯正之;民貧苦無告,君相拯濟之;民合理控告,君相受理之;民安居樂業,君相教化之;民無理,君相正之;君相無理,則民正之;不能正之,則起義推翻之;故而,孔子盛贊“湯武革命,順天應人”;司馬遷著《史記》,列陳涉為“世家”,即深刻揭示中國古典憲政之精髓:中國自古奉“天”為最高,君相、諸侯、貴卿、士紳、百姓,均受“天”約束,體現為禮教和法治并重,天子犯法,輕則下《罪己詔》,重則被廢黜或推翻,廢黜、推翻舊君的新政權,自動“天然地”獲得合法性,只要百姓擁戴,換言之,在中國,天是受約束的百姓。

    可惜,2000多年后,中國古典憲政體系,在元明清三朝被全部或部分地廢棄;與此同時,西方盧梭等小人,嘩眾取寵地提出“一人一票”的“人民意志”,實乃“多數意見的暴政”,以此為取舍標準的虛妄民主制,從雅典城邦民主制無辜處死蘇格拉底,一直到2016年6月,英國全民公投決議脫離歐盟,不一而足,“不受精英節制、不受道德約束、盲目而專斷的多數人意志”,使憲政體系空洞化、獨斷化、扭曲化、有害化,全球文明因此陷入紊亂。

    如今到了正本清源的時候了!

    歡迎關注毛峰微信公眾號“清風廬”:houseofwinds

    【責任編輯:管理員】
    北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國際文化傳播學、中國國學傳播、西方哲學藝術等人文研究。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