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毛峰  >>  正文
    毛峰:世上的一切系列隨筆之八十六——最美的國粹經典之一
    毛峰
    2016年07月28日

    近來暑熱難當,電視上又全是庸濫不堪的影視劇,午睡后起床,即打開電視觀賞央視11戲曲頻道的“空中劇院”欄目播放的傳統京劇,諸如《鐵弓緣》(沈陽京劇院演出)、《楊家將》(天津京劇院演出)、《四郎探母》(北京京劇院演出)等名劇以及《小放?!返染﹦∑瑪?,傳統戲曲寓教于樂、以忠孝仁義感染觀眾的崇高品質一一呈現,與希臘悲劇、西洋歌劇、歐美電影之控訴現實、無從解脫的悲劇感、虛無感不同,中華戲曲大多以“大團圓”結束,寄托中華文明對于安定宇宙人生之道德秩序之堅定信念,與西方文明痛感現實人世無從寄托終極價值而只能寄望于來世之人生觀判然有別:中國人認定道之演化不受人欲干擾,人只需守德以觀化,就能順應俗世、最終收獲宇宙人生之圓滿,人生因此得從現實得失、憂患中超脫出來;西方執著于現實得失、憂患,因此仰賴宗教超脫。

    由此,更關注傳統戲曲、曲藝等傳統文化、傳統藝術之保存、整理、弘揚等體制性急迫問題:僅從此類圖書、音像制品的出版發行狀況看,此類出版物十分蕭條、混亂,與京劇界青黃不接、中青年演員功底戲德十分低下相一致,許多京劇名家的作品處于流失荒蕪景況,譚元壽、洪雪飛主演之京劇電影《沙家浜》最近由中國唱片公司出版DVD版,畫面模糊不清,純屬庸濫制品,反不如盜版碟品質高,說明國家壟斷文化產業的唯一后果是該產業毫無競爭力;再譬如相聲大師馬三立的DVD相聲專輯遲至2009年才出版,侯寶林專輯至今未出DVD版,其他相聲大師的名段子更流失嚴重,思之痛心不已!

    整理翻閱資料,發現一批購自新街口新華書店的連環畫珍品,其中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故事畫庫”比較精致;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年再版的一套連環畫《懸云寺》、《少女與蛇郎》和《虎符》,故事感人、畫面精美,但都是1956年出版物的翻版,原作者均不知下落,出版社只在作品最后一頁刊載“敬告作者”云“多方查找,無法與作者取得聯系”遂徑自出版,希望作者看到該書后與出版社聯系稿酬事宜,可知作者經1957年“反右”、“文革”等數次大規模迫害整肅、清洗知識分子運動后早已冤死或流落邊疆,根本無從看到自己作品的再版了!

    在北京電視臺“好戲周周看”欄目,發現一出傳統京劇《十老安劉》,描寫漢初十位開國老臣如何不畏強暴安定炎漢社稷、誅滅呂氏奸黨的故事,其中“舌辯侯”蒯徹(后避武帝諱稱蒯通)與光武君李左車、欒布,勸淮南王劉長起兵反呂的故事,尤其精彩:

    劉長驕橫不可一世,開國老臣李左車、欒布都被枷鎖起來,蒯徹不畏強暴、橫眉冷對、見王不拜,劉長怒問:“你可知王法?”蒯徹鎮靜道:“王法治國!”劉長又問:“你可懂禮義?”蒯徹答:“禮義傳家!”

    隨即,蒯徹展現其“舌辯侯”風采,歷數劉長大罪有三,說得劉長啞口無言,只好轉怒為喜、前倨后恭,賞賜三老臣半副鸞架,派人護送三老回長安。行至中途,劉長又反悔,將三老臣追回問罪,蒯徹怒斥其罪,劉長更加羞惱,聲言問斬,蒯徹大義凜然,道:“你斬我不得!除非你用金鍬銀鋤掘開高皇棺木,問高皇我是否有罪!”劉長不敢貿然問斬,遂聽從謀士之言,放三老臣回長安?!鰬騽Π五髲?、氣節凜然,君臣將相之間彼此制衡之關系生動呈現,實乃傳統京劇之精粹杰作也。

    為詳考這段歷史,余展閱不朽巨著《史記》,立即沉浸在漢高祖與大批仁人志士如何掃除暴秦、創立炎漢的偉大歷史壯劇之中——

    譬如,漢丞相蕭何美譽韓信“國士無雙”。韓信少貧,嘗投項羽,項羽不用其策。改投劉邦,為“連敖”,即接待賓客的典客。坐法當斬,其輩十三人皆已斬,輪到韓信,韓信仰視監斬官,恰巧看見滕公夏侯嬰,乃曰:“今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

    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放之并薦于劉邦,劉邦命為“治粟都尉”,并未重用。劉邦受項羽命守巴蜀漢中,就南鄭(今陜西漢中),諸將多思東歸,中途逃亡者甚多,韓信亦在其中。蕭何聞信亡,乃急追回,薦于劉邦。

    劉邦齋戒、設壇、具禮,拜韓信為大將,一軍皆驚。韓信拜謝畢,居上座。劉邦問:“將軍何以教寡人計策?”韓信道:“大王自料勇悍仁強孰與項王?”劉邦默然良久道:“不如也?!表n信再拜祝賀:“信亦為大王不如也?!?

    韓信為劉邦分析項羽人格弱點以及楚漢相爭之天下大勢,雄才偉略、指點江山也:“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不居關中而都彭城。有背義帝之約,而以親愛王,諸侯不平?!椡跛^無不殘滅者,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特劫于威強耳。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故曰其強易弱。今大王誠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何所不散!”

    韓信激勵漢王以道義收拾天下人心,進一步條分縷析劉邦出兵關中的重大決策:“三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眾降諸侯,至新安,項王詐坑秦降卒二十余萬,唯獨(章)邯、(司馬)欣、(董)翳得脫,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強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愛也。大王之入武關,秋毫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耳,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諸侯之約,大王當王關中,關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職入漢中,秦民無不恨者。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眲畲笙?,依計而行,遂有天下,創立炎漢四百年基業。

    韓信誠乃無雙國士也。

    太史公訪淮陰韓信故里,見韓信雖貧無以葬母,卻到處尋求寬敞墓地,以便將來能安置萬戶人家以守墓,其志大異眾人也。

    司馬遷曰:“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于漢家勛可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務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謀畔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韓信固然天才之資,可惜少貧失學,不知謙退,身死族滅,悲夫!

    又譬如“田橫五百士”的故事,抗戰時徐悲鴻曾據此繪出名畫:

    公元前386年,周天子承認田和為齊侯,實際上默然了大臣田氏(陳氏)篡奪姜尚受周武王所封齊國的合法性。

    陳涉起兵,田儋舉兵自立為齊王。齊先附楚,后畔之,項王怒,殺齊王田榮(田儋堂弟),燒夷齊城郭,所過盡屠之。齊人相聚榮弟田橫旗下。田橫定三齊,漢使酈食其游說田橫,田橫允歸漢。韓信用蒯通計,破齊,自立為齊假王。田橫與五百徒屬亡居海中孤島。劉邦強使田橫朝見,田橫行至洛陽前自剄,劉邦以王禮葬之。二客穿其冢旁孔而自剄,劉邦更招田橫徒屬,五百將士皆自殺!

    太史公論曰:“田橫之高節,賓客慕義而從橫死,豈非至賢!”徐悲鴻抗日期間繪《田橫五百士》以激勵國人抗戰,不亦賢德畫師也!

    一部國粹經典,引出多少文史寶藏!

    曾從電視上觀賞京劇《三盜令》的實況轉播,劇情描寫宋金對峙時宋將關勝拒絕降敵,被囚禁在金人死牢中,梁山泊英雄燕青、楊林等盜出金人木卡大令,喬裝入牢房救出關勝的故事。

    令余忍俊不禁的,是下述情節:

    生性魯莽的楊林冒充金人首領劫獄前,反復練習燕青教給他的金人通行話語“乞乞得爾一瑪撒”,金人乃滿人前身,扎粗大發辮、持古怪蠻語,被魯莽楊林模仿得惟妙惟肖,令余對金人、滿人等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但文明程度不高、語言文化古怪粗蠻,心生嘲謔、悲憫也。

    與之同調的,有趙葆秀、李軍主演傳統戲《四郎探母·見母》片斷,不僅兩位名家的唱腔、做派、演繹感人至深,就是四郎見母深深施禮的情景,亦令人深思:華夏文明禮制嚴謹、法紀嚴明,則文官武將、萬千庶民,奉華夏文明為正朔、蔑視蠻夷文明之不法,故而四郎唱“胡兒衣冠懶穿戴”,即含《春秋》華夷之辯也。

    倘華夏文明禮教蕩然、法紀昏亂,則外族進逼、文明倒退,足令人憂慮嘆息。無由排遣,乃效梁山英雄楊林口呼:“乞乞得爾一瑪撒”!

    傳統京劇《大保國、探皇陵、二進宮》簡稱“大、探、二”,是久演不衰的國粹名劇,近日在天津中華劇院以“中華勝景·沽水流芳”為主題,再度上演,天津京劇團的三大銅錘花臉演員康萬生、鄧沐瑋、孟廣祿擔綱,三人都是裘派名家方榮翔弟子,此次聯袂演出,梨園界十分關注。

    劇情描寫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太孫(應為建文帝)年幼,其母李艷妃受其父、太師李良慫恿,執意要將天子之位讓與李良“暫代三五年”,征詢滿朝文武官員,均認為:“江山只有爭斗,哪有擅讓之理”,但在李良脅迫下,均具結、畫押,承認李良“暫代”。李良原本“恐滿朝文武不服”,不料輕易得手,正暗自得意,不料朝廊上響起抗議之聲:兵部侍郎楊波、定國公徐彥昭拒絕畫押、向朝廷抗奏。徐彥昭乃開國元勛徐達之子、勛業卓著,手持洪武帝欽賜“上打昏君、下打讒臣”的銅錘,站立午門外高聲大喝(唱詞):“不服者隨我面奏,國太降罪老夫保留!在午門喊得我口干舌燥……”唯獨兵部侍郎楊波應聲而出,聯合抗奏。

    李艷妃問“有何國事議論?”楊波稱有一本《太平表章》上奏:“自從盤古立地基,世上多少古驚奇;山崩地震天下響,倒海翻江星斗移!前三皇,后五帝,暫且不表;表一表大明朝一段華夷:太祖爺登基南京稱帝……”徐彥昭接續上奏:“先王爺坐江山風調雨順,全憑著他駕下文武公卿:文仗著劉伯溫陰陽得準,武仗著臣先祖保定乾坤……非是臣在金殿談古論今,為的是大明朝錦繡乾坤!”徐楊二人連番上奏,歷數王莽篡漢、朱溫篡唐等“君不君、臣不臣,敗壞人倫”的歷史教訓,說得龍國太李艷妃無理可講,她只好說“天下江山我做主!”徐彥昭道:“半由天子半由臣!”李艷妃:“要讓要讓偏要讓!”徐彥昭:“不能不能萬不能!”李艷妃抱起玉璽“金鑲玉璽朝下打!”徐彥昭一挺銅錘:“銅錘砸你個碎紛紛!”

    楊波一旁攔住徐彥昭,代為謝罪下殿。

    徐楊二人不畫押,李良加緊搶班奪權,李艷妃終于識破騙局,依靠徐楊二卿家將掃除奸黨,大明社稷度過一場危機?!洞蟊芬粍⑷A夏古典民主憲政機制中,君主、公卿之間權力制衡關系鮮明揭示出來,唱腔高亢威嚴、正氣凜凜,每每觀賞而愛其君臣萬民協力守護、保衛錦繡中華之偉大道義精神也。

    傳統京劇音配像節目,燦爛可觀者,分別為名伶童芷苓配音主演的《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和李金泉配音主演的《罷宴》,劇情都是如實親切的道德教誨:金玉奴搭救行將餓死的莫稽并以身相許、供其讀書,莫稽考中赴任途中,竟將金玉奴推至江中,金玉奴被搭救后訴冤于江西巡撫林潤,林潤假意將“自家小姐”(實即金玉奴)許配莫稽,莫稽在洞房遭金玉奴率丫環痛打、痛斥后,被林潤革職查辦,金玉奴唱詞曰:“窮有窮根本,不可貧志氣!”可謂一語道盡當下中國社會之總病根也!

    《罷宴》更意味深長:劉媽媽(李金泉錄音、趙葆秀飾演)長期在寇準家當奶媽,見寇準官居宰相、奢華逾制,生日大擺筵席,住宅遍燃紅燭,燭油竟將劉媽媽滑倒!適逢寇家忠仆奉命到江南采買歌童舞女、珠寶珍玩,途中不慎將一棵五尺珊瑚樹摔壞,正遭寇準責罵,劉媽媽立即大放悲聲!

    寇準聞聲屏退左右問緣由,劉媽媽將寇準母親死前托付自己的一幅圖畫取出交與寇準,寇準展閱大驚:圖畫上一婦人正在教一幼兒讀書,恰是寇準幼年喪父、寡母替人縫補漿洗維持家計、寒夜燃松油課子讀書的情景,寇準思念亡母苦心孤詣、貧寒教子之初衷,幡然醒悟自身居官后奢侈忘本之罪過,立即大禮參拜母親所遺圖畫,命仆人懸掛后堂以便早晚起居時時瞻仰自警,又命罷宴、辭退一切賀禮、寬宥仆人過失,拜謝乳母劉媽媽,一番舉措更張、悔過自新,贏得劉媽媽贊賞。

    全劇之道德寓意,實與湯因比《人類與大地母親》同一崇高宗旨:人類不難取得物質成就,難在如何以“保合太和”之道德操守,維系住這些物質成就,不因豪奢無度而喪失、自毀。

    這一當代全球文明的最大難題,實即蘊含在寇準母親太夫人的偉大精神遺囑中——在那幅清雅簡樸的圖畫上,有太夫人親筆題詩云:
    “寒夜燃燈課子讀,困苦只為兒成名;愿兒修身愛萬民,天下寄托此太平!”

    寇準幼承庭訓、飽讀詩,所以能幡然悔悟,成為一代賢相;當今人類,自幼受啟蒙獨斷主義邪教熏染,驕縱不法、倒行逆施,又如何悔悟呢?

    某晚,觀賞央視11頻道播放的趙葆秀配像演出、李金泉配音演出的傳統京劇《岳母刺字》。

    全劇進行到點睛之處,動人心魄:岳母命與元帥不和、私自離開軍營歸家、打算卸甲退伍、長留母親身邊、受母教已然悔悟的20歲青年將領岳飛,跪在堂前、褪去上衣,岳母拔出金簪,蘸著朱墨,在岳飛后背,毅然刺下“精忠報國”四個輝耀千古的大字。

    趙葆秀把慈母強忍心疼與痛楚、一刺渾身一振、強自鎮靜、緊咬牙關、使出全身氣力,也要把民族大義刻入兒子肌膚與靈魂的心聲,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配以京劇名家李金泉聲情并茂的演唱,把我中華民族顧全大局、不畏強暴、精忠愛國、誓死抵抗一切來犯者的偉大精神感人至深地呈現出來,余嘆為觀止并思之:如此偉大的愛國藝術,強過官方說教不知多少倍,如今世風卑俗,寡廉鮮恥、唯利是圖、沉溺網絡、麻木不仁的風氣頗盛,皆因社會無序、價值沉淪、教化不良所致,如今中小學教材僅僅把京劇唱段列為“藝術欣賞”閑置科目,不知其間飽含著取之不盡的民族道義精神與人類文明的偉大精髓,何其不學無術乃爾!

    欲振奮國魂、民心,革新公共教化,國粹經典之普及、欣賞、宣教,當為重要環節也!

    歡迎關注毛峰微信公眾號“清風廬”:houseofwind

    【責任編輯:管理員】
    北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國際文化傳播學、中國國學傳播、西方哲學藝術等人文研究。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