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毛峰  >>  正文
    毛峰:世上的一切之一百零八——愛是獨自掙扎于幻境,最美的電影之羅西里尼的《愛情》
    毛峰
    2016年08月22日

    不知多少次了,當代那些所謂聲名卓著的電影在播放15分鐘左右就把我送入了夢鄉,直到被影片中男女主人公做愛的聲音吵醒。從此養成習慣,快進鍵貫穿觀影全過程,偶爾被愛情場面打斷而已。

    昨晚,我卻被一個電影所震撼,不僅快進鍵不敢使用,就連喝水、吃零食等“必要情節”都被省略了:意大利著名導演羅貝托·羅西里尼(Roberto Rossellini,1906-1977)拍攝于1948年的經典電影《愛情》!我目不轉睛地看著一場愛情從燃燒到熄滅的過程,似乎自己也要化為灰燼!

    《愛情》由兩個故事構成:一個叫《人間的聲音》,描繪一個獨守空閨的婦女把所有希望都寄托于企圖從電話中喚回在外沾花惹草的情人而最終徒勞的故事,意大利著名女演員安娜·瑪格娜尼(Anna Magnani)在最后一個鏡頭中,死命地將電話線纏繞在手臂和頸項上,似乎全部生命就要伴隨電話那邊情人的掛斷而崩潰,影片就以這個近乎自殺又近于自虐的鏡頭結束!這部分影片命名為“人間的聲音”,凸顯著這樣一個千古不變的現實:人就以愛戀為他的整個世界,一旦愛情消失,人間也就不值得居住了!

    另一個故事《奇跡》則凸顯出羅西里尼作為當今無人能夠企及的真正電影天才深厚的藝術功力:山上放牧的虔誠天真的牧羊女(安娜·瑪格娜尼飾演),遇見一個偶爾路過的美男子,誤以為他就是夢寐以求的神子耶穌,在熱烈崇拜和被誘以美酒的情況下失身,酒醒之后“耶穌”早已不知去向,但牧羊女卻有了身孕??杀氖?,她宣稱自己懷上了神的孩子,不僅遭到眾人的嘲笑侮辱,且淪落為流浪的乞丐。臨產的牧羊女在痛楚與幻覺中攀爬于荒山之上,身邊只有一只神秘的山羊伴隨。

    《愛情》著力刻畫了愛情的悲劇本質:對某個對象的迷戀可以完全不顧這一對象的真實品質,更不顧及這一愛情所遭遇的任何敵對環境。導演深深地同情陷入愛情幻覺與虔誠信仰中的牧羊女,鄙視那些嘲笑侮辱她的自私殘忍的城鎮居民,鏡頭以牧羊女居高臨下的角度,俯瞰將牧羊女驅趕出來的整個城鎮,在道德上宣判了那些自私卑鄙的城鎮生活的死刑。牧羊女仍獨自一人,忍著劇烈的腹痛,掙扎向上攀登,將侮辱她的鄰人與城市遠遠拋在身后。

    突然,牧羊女眼前展開一幅奇麗的圖景:遠山之上,一座雄偉美麗的教堂屹立著,向她發出隱隱的召喚。她強忍劇痛,沿教堂臺階,向心目中的樂土,掙扎攀爬而上!但當她爬到教堂門前,卻發現教堂空無一人!沒有人來幫助她!她掙扎著、匍匐著,爬進教堂的一個陰暗的側室,死命抓住墻壁上的木樁,硬是自己產下了一個嬰兒!牧羊女在受盡侮辱與痛苦后,終于面對自己啼哭中的孩子,露出了難得的笑容。影片至此結束。

    中國人形容不世出的天才為“筆掃千軍如卷席”,羅貝托·羅西里尼的才華足以當之。這位以《羅馬,不設防的城市》而享譽世界的導演,畢生的電影主題是“堅持一種信念,敢于抵抗一切壓力,甚至不惜犧牲生命”的偉大人類精神。這種人類精神也貫穿在這部電影《愛情》中:牧羊女實際上象征著全人類,為了一個絕美的幻景、一個虔誠的信仰,一次次獻身、一次次被騙、一次次掙扎攀登,如此周而復始,以至無窮:“其余心之所善,雖九死而猶未悔”!

    那源于一次失身、卻被錯誤地賦予神性的孩子,其實不就是人類自身命運的縮影嗎?人類一次次被賦予“神性”,被贊美成“頂天立地”、“萬物之靈”、“神的完美化身”,可人類的一切作為,豈能與人的稱號與自我期許相匹配!

    人們殘忍地嘲笑侮辱牧羊女,卻不懂得憐憫自身:誰沒經歷過愛情、誰沒陷入過迷狂呢?而牧羊女的虔誠天真、掙扎奮進,不正是人類歷史的逼真寫照嗎?先知耶穌止住眾人圍攻一個妓女說:“誰又是無罪的呢?”眾人都住手了。人類本當相互憐憫??!因為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使事物超出自身、進入完美幻境的“愛情”!

    被舉世仰慕的好萊塢明星英格麗·褒曼,看過此片后嘆道:“這才是真正的電影!”遂毅然告別好萊塢的明星生涯,來到意大利,追隨已有妻室的羅西里尼,被當時美國公眾和媒體謾罵為“道德敗壞、名譽掃地的壞女人”。褒曼給了羅西里尼生命中“絕美的十年”,并成功主演了羅西里尼1950年代的許多著名影片,親身實踐了以信仰與幻覺對抗人們非議、迫害的“羅西里尼式的”愛情。

    真愛是獨自掙扎于幻境之中。無論那愛的對象是什么,無論這愛帶來何等樣的痛苦與后果,人類挺身其中,感受那無盡無休的虔誠、天真、幸福、一無保留的執著與奉獻,無論這芬芳而辛辣的玫瑰如何使心靈淌血,也在所不惜。

    愛、幻覺與掙扎,是人類的天命。

    背景鏈接:

    羅貝托·羅西里尼:1906年生于意大利。

    1945年以《羅馬,不設防的城市》而享譽世界,成為“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最重要代表。

    1948年的《愛情》與《德意志零年》等影片象征著他的創作進入更具心理特點與觀照人類生存的根本狀況的時期。

    1950年的《斯特隆波里火山》、1952年的《歐洲51年》與1954年的《意大利游記》均由英格麗·褒曼主演,上述特點更加鮮明。

    其中《斯特隆波里火山》可謂《愛情》主題的延續:二戰后,被難民營收留的英格麗·褒曼匆忙嫁給一個復員士兵,隨他回到家鄉、斯特隆波里火山腳下的一個小島,靠打魚為生。褒曼無法適應島上生活的貧窮閉塞,只身翻越火山,企圖渡海出走。濃烈嗆人的火山煙、長途攀登的疲憊使她幾度昏死過去,正當她痛哭著乞求上帝幫助時,海鷗振翅飛翔起來,意味著海岸就在眼前:新生活的海浪正簇擁到她腳邊!

    1960年代初,由于意大利評論界對羅西里尼電影的冷淡和排斥,他陷入深刻的創作危機,中止電影工作長達兩年之久。

    1964年和1967年他分別拍攝了5集紀實性故事片《鐵器時代》與12集紀實性故事片《人為生存而斗爭》,與兒子倫佐·羅西里尼合作完成。

    1966年的《路易十四的執政》與1970年的《蘇格拉底》、1972年的《小夜曲》、1974年的《笛卡兒》、《一年》、1975年的《救世主》等影片,大多被稱為“教育片”,專供電視臺播放,被許為“具有哲理內涵電影的楷?!?。

    歡迎關注毛峰微信公眾號“清風廬”:houseofwind

    【責任編輯:管理員】
    北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國際文化傳播學、中國國學傳播、西方哲學藝術等人文研究。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