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秘主義,是一種非宗教的詩意神秘主義。它否認在生命之外還有一個超驗的客觀存在(如上帝)。中國人認為,現象世界就是全部的世界,在現象世界的背后,沒有一個超驗的世界,宇宙的神秘性是由于宇宙的無限性造成的,是無限的生命世界的固有屬性。
在中國傳統哲學看來,生命世界是無限性和有限性的統一。
事物的無限性在于:它是無限廣大的宇宙的一部分,分享著有限時空內的人類無法確切了解和把握的神秘本質,事物的無限性就是事物的神秘性。這一點,與西方近代啟蒙獨斷主義、科學沙文主義、機械唯物論將事物從它原本隸屬的宇宙生命大系統中割裂出來,加以研究、利用、乃至盤剝的態度不同;另一方面,中國哲學認為,世界的無限性通過事物的有限性表現出來,這樣,就與西方宗教神秘主義拋棄有限物而追求客觀的無限存在的思維方式區分開來。
莊子的名言:“物物而不物于物”,既是對一種不被外物所累的生命方式的主張,又是從根本上代表了中國人的“觀物態度”(世界觀):一方面,由于世界的無限性,中國人對事物所蘊涵的生命、對事物的神秘性極其崇敬,主張不破壞事物隸屬于無限世界的完整性,不拘泥于物之有限性,不把物僅僅當成有用的工具,而是把它納入無限的宇宙生命系統中來加以觀照,尊重其生命和個性、敬畏其神秘、欣賞其神奇、玄妙和美。
中國哲學所謂“心物交感”、“游心于物”、“以物觀物”、“物我合一”、“與物互化”、“物我兩全”;另一方面,又重視事物的有限性,不把世界的無限性和神秘性作無限度的宗教解釋,而是立足于事物的有限性中,盡量促成事物發展的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與和諧,同時對事物的進程盡量避免主觀武斷、氣指頤使,所謂“虛己應物”、“盡人事以待天命”。
近代世界是對事物無窮盤剝利用的世界。這種科學主義、理性主義、實用主義雖然極大地提高了人類的物質生活水平,同時也降低了人類精神生活的水準:世界的無限性、事物的神秘性、宇宙的詩意性也被盤剝凈盡,人的內心世界變得一片荒蕪。因為隨著世界的不可利用性(無限性、神秘性、不可探究性)被科學實用理性的“一切可利用性”(有限性、實用性、一切可窮盡性)所取代,人類的敬畏之心和詩意想象的能力被剝奪了。美由宇宙和生命之不可窮盡性的光輝證明一變而為這個一瞬就會耗竭的物體世界的凄涼飾物。隨著自然、人性和詩意的日益枯竭,世界變成光禿一片。人們面對著空洞無聊的電視發呆,以為熒屏上那淺薄浮噪的一切就是世界。
此時此刻,中國人文知識分子的“天命”,就是借助民族的精神記憶,回溯文化的歷史源頭,去尋回久經失落的詩性智慧、先民命名萬物發而為詩時的那股虎虎生氣。
中國神秘主義,作為東方神秘主義的典型,集中表現在中國最古老的經典《河圖易經》中。神秘的圖像(八卦)與神秘的符號(陰陽爻)編織了歷史上第一幅最神秘的“世界圖景”。
世界萬物的動機與歸宿,都在這個鮮活的神秘系統內獲得了往往是隨機性與偶然性極強的解釋?!逗訄D易經》的智慧在于它將世界的基本要素(陰陽)統合于一個直觀的圖像之內,從而為最廣闊的聯想與推測提供了可能。它的宿命感與自由度如此反差強烈,卻又達到了同樣的強度,其用意不外是將人事的變幻無常與天地自然的恒久不變予以整合,從而納入人文視野之內。天事、神事、鬼事、人事,合成一幅生生不息的宇宙偉大的活力圖。
易經神秘主義包括數術與哲學兩部分。數術是人類原始思維的產物,代表著人類智慧的低級階段,它既是古代科學思維的萌芽,又含有大量蒙昧時代和封建時代的迷信,需要后人的辨析與警惕。
而河圖易經的偉大哲學則是人類哲學思維高度發達的產物,代表著人類智慧的巔峰階段,包含著許多精深的生命智慧、博大的生命情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它所標舉的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宇宙整體的和諧關系,對現代文明中的人類仍具有很大的啟迪意義。
1,推演之法與占驗之方:數術學的文化心理功能
數術,又稱術數,是中國古人用數學化的巫術方法概括自然和社會規律、探測自然和社會發展過程的一套觀念系統和操作程序?!稘h書.律歷志上》說:“數者,一十百千萬也?!奔磾档母拍钤臼侨f事萬物的自然數目的總稱,但由于數字對萬物的高度概括能力,使古人相信,萬物運行的規律也可以用數的方式概括、表現出來,這就形成了“天數”的觀念。而術的涵義,原為方法,在這里則特指進行占卜等活動的方術。數術學就是用種種數學化的方術推演、探測世間萬物的天數(命運)?!稘h書.藝文志》說:“數術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職也。史官之廢久矣,其書既不能具,雖有其書而無其人?!兑住吩唬浩埛瞧淙?,道不虛行,......蓋有因而成易,無因而成難,故因舊書以序數術為六種?!?
根據這一史料記載,從先秦到兩漢,中國數術學一般包括六種:天文、歷譜、五行、蓍龜、雜占、刑法。其中天文、歷譜、五行屬于自然科學和自然哲學范疇,占數術學的一半內容,是古代科學思維和哲學思維的重要源泉。而后三種數術,則屬原始巫術的范疇,其中既包含迷信的成份,也包含有許多古代科學思維和哲學思維的成份。
英國著名人類學家弗雷澤,在他的12卷本巨著《金枝:巫術與宗教之研究》中,把人類理智的發展概括為:巫術--宗教--科學三個階段,而且堅信,巫術與宗教對立,而與科學相容。
他認為,巫術與科學都認為世界存在著一個永恒不變的自然規律,在思維結構上是同構的、相容的。
弗雷澤精辟地指出:“巫術與科學在認識世界概念上,兩者是相近的,二者都認定事件的演替是完全有規律的和肯定的。并且由于這些演變是由不變的規律所決定的,所以它們是可以準確地預見到和推算出來的。一切不定的、偶然的和意外的因素均被排隊在自然進和以外。對那些深知事物的起因、并能接觸到這部龐大復雜的宇宙自然機器運轉奧秘的發條的人來說,巫術與科學這二者似乎都為他開辟了具有無限可能性的前景。于是,巫術同科學一樣都在人們的頭腦中產生了強烈的吸引力;強有力地刺激著對于知識的追求,它們用對于未來的無限美好的憧憬,去引誘那疲倦了的探索者、困乏了的追求者,讓他穿越對當今現實感到失望的荒野。巫術與科學將他帶到極高極高的山峰之巔,在那里,越過他腳下的滾滾濃霧和層層烏云,可以看到天國之都的美景,它雖然遙遠,但卻沐浴在理想的光輝之中,放射著超凡的燦爛光華!”
弗雷澤因此把巫術稱為“科學的近親”。對照數術學與中國古代科學的關系,足以印證這一結論的正確性:由于古人相信數在概括事物發展規律方面的重要作用,中國從上古時代就發展了用數的運算規律來象征萬物運行規律的思想體系和“數的文化”──最古老的經典《易經》,就是一部以數來象征萬物法則的哲學寶典?!兑住分珮O、兩儀、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無不顯示了客觀事物的數量關系和空間位置關系,象征著萬物運行在數量上的規定性。
隨著數理思維的發展,中國古代科學獲得了很大進步:中國是首先發現負數和正負數運算法則的國家?!秷虻洹吩疲骸澳嗣撕?,欽若曇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庇终f:“璇璣玉衡,以齊民政?!闭f明數術學所包含的天文歷法、氣象知識對當時的農業生產所具有的重要意義。萊布尼茲受《易》啟發,發現了重要的數學規律“二進位制”,為計算機的應用奠定了理論基礎。據有的研究“河洛之學”這一數術學重要內容的學者考證,神秘的《河圖》、《洛書》是伏羲時代的氣候圖和古羅盤,是中國四大發明前的兩大科學發明。有的學者則認為,數術學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偉大學問,包含有天文學、歷法學、氣象學、地理學、中醫學、養生學、音律學、數學、物理學、哲學等豐富內容,值得深入鉆研利用。
無庸諱言,中國古代數術學也存在著政治化和庸俗化的根本弱點?!逗鬂h書.方士列傳》說:“極數知變而不詭俗,斯得于數術者也?!贝苏f可謂一語中的!“詭俗”是古代數術學家的根本弱點:王莽篡位,大獻符命;光武中興,圖讖天下。一時經生造作符讖、牽強附會、爭寵于時,就連自詡“默然獨守吾《太玄》”的楊雄,也因參與私造符命,事發而投閣自盡。京師嘲曰:“唯寂寞,自投閣;爰清靜,作符命?!睂⒓兇獾膶W術研究依附于統治者的政治需要,以便作為個人投機、榮遷的資本,這實際上是斷送了這一學術的前途。
而“詭俗”的另一種表現,則是為了投合民間愚昧心理的需要,裝神弄鬼、誆騙錢財,把數術學中的巫術成份加以擴張夸大,拋棄了數術學中的科學成份和哲學成份,使數術學成為“妖異之學”,為有識之士所不齒。這樣,由于數術學的政治化和庸俗化,數術學走上了自限其疆界、自毀其聲名的道路。
著名學者呂思勉在論述北宋哲學家邵雍(1011-1077)的數術思想時,對中國古代數術學做過精到恰切的評論:
“我國所謂數術者,為古代一種物質之學,......此等數術,其可信與否,渺不可知。即著此等書者,亦未必以為必可信,特以大化悠久,為經驗所不及,不得不藉是以推測之耳。彼其信數可以推測宇宙者,以其深信‘數起于質’一語也。此等數術家,視宇宙之間,無非物質;而物質運動,各有定律,是為彼輩所謂‘數’。物質運動,既必循乎定律而不能違,則洞明物理者,固可以豫燭將來之變,此其所以深信發明真理,在乎‘觀物’也。然今之所謂科學者,乃將宇宙現象,分為若干部而研究之。研究愈精,分析俞細。謂其能知一部現象之原因結果則可。謂其能明乎全宇宙之現象,因以推測其將來,微論有所不能,并亦無人敢作此妄想也。然昔之治學問者,所求知者,實為全宇宙之將來。夫欲知全宇宙之將來,非盡明乎全宇宙之現在不可。全宇宙之現在,固非人所能知。夫全宇宙之現在,數術家所謂‘質’也。全宇宙之將來,數術家所謂‘數’也。明乎質,固可以知數。今也無從知全宇宙之質,而欲據一部分之質,以逆測其余之質,以推得全宇宙之數焉,孰能保其必確?故彼輩雖據一種數以推測,彼輩亦未必自信也。此所以數術之家,各有其所據之數,而不相襲也。(無從推測之事,姑立一法以推測之而已。)
然則數術家之所謂數術,在彼亦并不自信,而世之迷信數術者,顧據昔人所造之數,謂真足以推測事變焉,則惑矣。邵子曰:‘天下之數出于理。違乎理,則入于術。世人以數而入術,則失于理?!怂^術,謂私智穿鑿,強謂為可以逆測將來之術。所謂理,則事物因果必至之符。惟入于術,故失于理。......數術家所用之數,固系姑以此為推,未必謂其果可用。假使其所用之數,果能推測宇宙之變化,遂能盡泄宇宙之秘奧乎?仍不能也。何也?所用之數,而真能推測宇宙之變化,亦不過盡知宇宙之質,而能盡知其未來之數耳。宇宙間何以有是質?質之數何以必如是?仍不可知也。故曰:‘天之象數,可得而推。如其神用,則不可得而測?!ㄉ圩樱┐霜q物理學家言:某物之理如何?可得而知也。何以有是物?何以有是理?不可得而知也。又曰:‘道與一,神之強名也。以神為神者,至言也?!ㄉ圩樱┐霜q言宇宙之秘奧,終不可知;以不可知說宇宙,乃最的當之論也?!?
呂思勉先生這段分析可謂“的當之論”:
首先,數術學是一種“物質之學”,它是古人科學興趣乃至科學思維的曲折反映,其認識論的價值不容忽視;其次,數術學是依據一定的數理邏輯對世間萬物發展變化過程的“推測”,其可信程度“渺不可知”,因此盲目崇信肯定是錯誤的;再次,數術學只有在“義理學”(哲學本體論)的光照下才能獲得恰當深入而不是牽強附會的理解,邵子所謂“數出于理、違理則入術”之說,最能警醒市井愚夫們對算命先生的盲信;最后,數術學與其他人類學科一樣,不能窮盡宇宙的終極真理,如果以為人憑巧智就能“推算”出宇宙的終極命運,人進而能夠徹底控制宇宙,這就陷入了妄自尊大的危險泥潭。一切學術,如果忘記了自己僅僅是對廣大宇宙的一種管中窺豹式的主觀推測,就極有可能落入獨斷論和教條主義的陷阱,成為“不以神為神、而以己為神”的“妄言”。有妄言,必有妄信者;有妄信者,必有妄作妄行發生?!巴鲃t兇”,歷史悲劇于是一再重演。一代學人呂思勉,以發人深省的結論收束此段的當平實之論,其哲理之深邃、義理之精妙,筆者雖處半個世紀之后,猶覺聞所未聞、衷心嘆美!
盡管宇宙本質全不可知,人類固執的認識欲望和求穩心理卻非要將不可知的宇宙強變成某種可知的東西才算放下心來,于是宗教、巫術、數術等就派上大用場,宗教用神來安慰人心,數術用數的推演和術的施行將不可把握、不可預測的世界變成可把握、可預測、可操縱的東西,從而安定了人心。即使是數術學中的占驗方術,如占卜、雜占,尤其是形法中的風水、看相、驅邪魘勝、符咒等,迷信成份固然較大,但也承擔著不可替代的文化心理功能。
功能派人類學大師馬林諾夫斯基在其《巫術.科學.宗教與神話》中認為:蘊含于簡單的巫術儀式并出現在一切巫術施行過程之中的是一種共同的巫力,這種巫力是巫術中最重要的東西,它是原始人試圖與神秘之力(即神秘的宇宙生命力、宇宙本質和宇宙過程)分庭抗禮的力量源泉。原始人正是通過施術把巫力釋放出去,懲惡揚善,改變逆境,寄托人心,以利生存。
馬林諾夫斯基在《文化論》中精辟明澈地分析了巫術的起源和性質:“無論有多少知識和科學能幫助人滿足他的需要,它們總是有限度的。人事中有一片廣大的領域,非科學所能用武之地。它不能消除疾病和朽腐,它不能抵抗死亡,它不能有效地增加人和環境間的和諧,它更不能確立人和人間的良好關系。這領域永久是在科學支配之外,它是屬于宗教的范圍?!徽撘呀洸鞯幕蛏袑僭嫉目茖W,它并不能完全支配機遇,消滅意外,及預測自然事變中偶然的遭遇。它亦不能使人類的工作都適合于實際的需要及得到可靠的成效。在這領域中欲發生一種具有實用目的的特殊儀式活動,在人類學中綜稱作‘巫術’?!薄翱傊?,我們可見巫術的舉動是在某種條件下,產生特殊的力量,這條件使那舉動整個成為超自然的性質,且使全部空氣變為神話式的,同時使一切手段與目的相同化,而讓無出路的情感得到戲劇性的發泄?!?
他認為,巫術并非原始人的愚蠢,因為在現代文明社會和一般民間風俗中,巫術和迷信仍俯拾皆是。分析起來,“我們發現了:在個人方面,巫術可以增加自信,發展道德習慣,并且使人對于難題抱著積極應付的樂觀信心與態度,于是即處危難關頭,亦能保持或重作個性及人格的調整。在社會方面,它是一種組織的力量,供給著自然的領袖,把社會生活引入規律與秩序,它可以發展先知先覺的能力,并且,因為它常和權勢相連在一起,便成為任何社區中--特別是初民社區--的一大保守的要素。所以,由發展社會風俗,鞏固社區和文化的組織,而使變改與暴動不易發生和使各種活動更有效率的進行,巫術就盡了一種重要的文化功能?!笨梢?,原始巫術雖為迷信,卻在當時發揮著促進人格完整和社會有序化的重要作用。
就占卜而言,羅振玉在《殷墟書契考釋》中記載,殷人龜卜的內容分為九類:祭、告、享、出入、漁獵、征伐、求年、風雨、雜卜。由此可以發現,古人占卜的內容,都與人的實際生存息息相關。巫術儀式實際上是先民的集體心理儀式,以加強其共同對敵的勇氣、生存斗爭的意志、生活群體的凝聚力等。巫術滲透到人類生活的所有重要方面:農人乞求風調雨順,舟子乞求風平浪靜,新婚夫婦乞求多子多?!彩怯腥肆刂撇涣说念I域存在,就會有巫術心理和占驗心理的存在。關鍵在于合理地控制“巫力”能量,不使其走火入魔,更要引導其走上科學的道路,提升其進入以哲學、藝術為解脫之道的生命智慧和精神境界之中。
2,天人之數:中國詩意神秘主義的哲學世界觀
中國古人將數理解為事物發生、發展、變化的內在規定性,即事物都有一個盛極而衰的過程和規律,這種內在的規定性被稱為“定數”、“天數”。而古代士人,憑借自己掌握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審時度勢的社會歷史遠見,趁天文、星象、歷譜、氣候等自然現象發生變化的機會,以占卜、看相等方術形式,對當時的統治者進行勸誡,以收到適當保護人民利益的政治目的和社會效果。如方士盧生以讖語“亡秦者胡也”警戒秦始皇,董仲舒以天人感應、人副天數的學說和天象的“災異之變”勸誡漢帝等,都體現了古代數術學家愛民護民的苦心。
而“數術哲學”的核心精神和文化意義,是中國古人不滿足于事物紛紛綸綸的“象”(外在表象),而是要超越事物的現象層次,上升到對事物內在規律的哲學關照“數”(理數、天數)上來,從而形成中國智慧所特有的、將矛盾對立的事物協調統一起來的完整和諧的世界觀?!兑捉洠缔o》曰:“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敝袊讼嘈?,數的統一性是宇宙和諧、天人合一、社會有序、人倫親善、物各自然的象征,只要人超象觀道,就能把握事物發展的規律,促使事物向光明美好的方向上發展,從而輔天裁地,參贊化育,達成圣明之功。
古代著名科學家和數術學家張衡說:“數術窮天地,制作侔造化?!?9)明人張介賓在《類經圖翼》中說:“惟是數之為學,圓通萬變,大則彌綸宇宙,小則纖悉秋毫?!韧跛圆臁逗印?、《洛》之圖書,重奇偶之名目,數天以度,數地以里,數鬼神以陰陽,數氣候以律呂。輕重者數以權衡,方圓者數以規矩,長短者數之以度,淺深者數之以量。歸除可以數消,因乘可以數長。然則仰而觀,俯而察,上而蒼天,下而黃泉,大含元氣,細入無倫,亦有能逃于數之外者乎?”(10)可謂道盡數術學之堂奧:人應當敬守天人之數,協調萬物以恰當的尺度,從而順應生命,大合陰陽,從于造化之流,窮于天地之宜,構成一個生動而和諧的人文世界。
中國數術學相信,萬物都有內在的生命和靈魂,只要你以誠敬之心去感動它,就能達到感天地、泣鬼神、先知先覺、禳災降福的效果。這種原始巫術的基本信念被稱為“萬物有靈論”。著名人類學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書中認為:萬物有靈論,是人類理性的最初騷動,是原始人從觀察理解和邏輯推理上發生發展而來的、簡單的認識論和自然哲學,是“石器時代的宗教”。因此原始宗教的觀念和信仰實踐,蘊含有理性的因素。古代神靈之說的傳統觀念,實乃是人類理性的覺醒,認識論的發生。在原始人的思維模式中,神靈世界和世俗世界,可見世界與不可見世界的并行交錯組成的圖景,大大地拓展了原始人的視野,致使童年的人類有可能立足可見世界經過圖騰崇拜和巫術儀式去進一步窺測不可見世界的奧秘。
考察數術學的歷史,我們發現,數術學的思想,作為中國哲學智慧的源泉之一,總是匯入了當時社會的思想主潮中,充當著啟迪時代智慧的重要文化角色。在上古,殷人以龜甲獸骨進行占卜,周人以蓍草進行筮占,形成了中國數術學的源頭《易經》。同時并存的還有星占和讖占。到了春秋戰國時代,諸子百家興起,中國數術學也和中國哲學一樣,迎來了自己的黃金時代。
偉大的思想家孔子和他開創的儒家學派,系統地繼承、提升、改造了《河圖易經》,將一部原本具有占卜數術色彩的書,詮釋、改造為一部光輝的哲學著作,并憑借《易經》的基本圖式和象數原理,建立了中國文化史上第一個偉大、完整、系統的宇宙觀。
孔子《易傳》大氣磅礴,以雄渾有力的語言,將世間萬物籠括于一個統一和諧的世界圖式之內,代表著中國哲學尊崇宇宙神圣、強調生命和諧的偉大精神境界。
中國數術學與儒家學派思想相融合,創造出一個規模廣闊、見解深刻、氣勢恢弘、文辭壯美的世界觀圖式,這個世界觀范圍天地、整合人倫,既志趣高遠,又富于人間情味,它強調生命合理性和現世合理性,以宇宙本體的無限性(“天”、“神”)和生命存在的有限性(“人”)和諧統一為最高理想,既代表著古人高超的哲學智慧,又顯示出萬物存在的詩意境界。由于數術學思想的匯入,儒家學說在注重社會倫理內容之外,增添了形而上學的超越光輝,使自身更加充實完整,更加具有哲學思辯性和詩意性。從此,儒家學說的重要概念如天、命、性、仁、義、誠、神等在本體論的意義上打成一片,形成了一個尊重生命、尊重自然、強調人與自然相和諧的生命世界觀和生態世界觀體系。這是數術學的哲學化所產生的深遠影響。
漢代是數術學自身大發展的時期,然而其哲學成就卻不高,揚雄的《太玄》企圖融數術與哲學為一體,被譏為“以艱深文淺陋”,在思想發展史上影響不大。六朝至隋唐,道家哲學和佛教哲學大為興盛,數術學思想又匯入佛老玄談中,獲得了進一步的深化。王弼《周易略例》說:“夫卦者,時也。爻者,適時之變者也?!边@種“以老注易”的方法使《河圖易經》徹底脫離了占卜術而成為一種哲學。而為了適應民間靈驗心理的需要,新的數術品種又出現了:太一、遁甲、六壬、開元占經、靈棋經等,層出不窮,但更加荒誕不經。
宋明時代是儒家哲學復興的時期,數術學思想又被理學化,周敦頤的《先天圖》、程頤的易說、邵雍的《皇極經世》等,都將易學觀念融入理學觀念中,《易》離占卜更遠。而簽詩、推背圖、金錢卦、牙牌神數、梅花數、測字秘牒等新的數術品種流布民間,與遠古數術的那種原始信仰內涵相去更遠了。
通過以上考察,可以發現:數術學中的哲學、科學內涵往往在文化的開拓創造時期獲得發展,而數術學中的巫術、迷信內容則在文化的頹變時期獲得發展,以服務于當時人們解脫精神痛苦的需要。殷人重鬼神尚祭祀,但紂王不行仁道,終為周人所滅,故此人們總結出一個重要的歷史經驗和哲學思想:“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12)也就是說,上天遵從人民的意愿,懲惡揚善。超自然的事物(天)獲得了自然的解釋和人間的品格。而隨著周室衰微,戰國混亂,原始占卜術獲得了很大發展,適應了當時人們命運無定、渴望預知家國命運的心情;而經歷秦之暴政、楚漢戰爭和西漢“罷輟百家”的文化禁錮政策之后,術數之學、讖緯之術大興,社會更趨昏亂。
相反,在文化的開創時期,神秘主義中的哲學內容就會凸顯出來,開啟著人們的智慧和精神境界,數術成為“神秘哲學”。儒家將占卜書《易經》加以哲學化,寫成傳誦千古的哲學經典《易傳》,根本改變了中國人的宇宙觀念、自然觀念、鬼神觀念和宗教觀念。
《易傳》將宇宙的本質視為“陰陽變化”的不息運動,將“神”解釋為對宇宙運動莫測其深、難以言表的狀態的一種“形容”,這樣,神的宗教內容就讓位于神的哲學內容,人類的哲學思維能力獲得了很大提高。儒家思想與道家神秘主義思想,構成中國特有的“天人合一”神秘主義傳統,“天”是偉大神奇的自然力量的代稱,在中國人的眼里,這一自然力量并非現代科學理解的物理能量,而是具有道德判斷力和內在精神意義的生命力量,因此是帶有泛神論色彩的宇宙整體存在的總稱。人與天的合一,就是要發展人的德行,以德配天,與物為春,達到參贊化育、與天地參的博大境界。
3,陰陽不測之神:《易經》作為中國神秘主義的根基
《河圖易經》是中國智慧的源始與根基,代表著中國人完整的世界觀、生命智慧、詩意神秘主義的文化精神和哲學境界,在這個偉大的源泉中,儒家堅信天命成就萬物、人以德行執行天命的人文精神和奮斗精神,與道家、佛家順從天命、純任自然的詩意精神和超越精神,交匯融合在一起,凝合成中國文化既執著現實又超然遠引、既奮發有為又寧靜澹泊、既孜孜以求又時時能抽身局外因而顯得游刃有余、從容深厚的高妙境界和詩意特色。
《易經》哲學世界觀是“體用不二、心物合一”的生命本體論。它破唯物、唯心諸說的各自偏執一面,認為世界的本體并非單純的物質性或精神性,而是物質(物)與精神(心)的統一體,物為陰、心為陽,二者同處一體之內,相反相成、互動不已,演化出紛繁多姿、創進不息的生命世界。因此本體就在功用(現象)中表現,而非超絕于現象之外,它是無法用語言明確表述的、神秘的、健動不息的宇宙生命力和日新不止的宇宙生命精神和創造精神。
《易經》奠定了中國詩意神秘主義的思想基礎,是中國人詩性世界觀的智慧源泉。它以“乾”象征宇宙生命的元始(“元”)、亨通(“亨”)、和諧(“利”)、貞正(“貞”)。它直觀性地把握宇宙生命的偉大進程,以詩筆描繪之:“《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保ㄇ缘谝唬兑捉洝烽_篇就顯示出與理性主義、科學主義不同的觀物方式和言說方式:它不是靜止、呆板地歸納、鉆研世界,而是首先贊嘆世界的偉大神奇,然后以飛揚的想象力,塑造出一個生氣流動、萬物運行、龍騰魚躍的美的世界。由此,它引伸出一個更鼓舞人心的生命哲學:“《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13)也就是說,在廣大悠久的宇宙生命(天)面前,人不必感到渺小,也不用尋找超生命、超時空的寄托,而是以宇宙為榜樣,以健動不息、奮進不止的宇宙生氣為楷模,自強不息,努力奮斗,做一個奮發有為的“君子”。這是先哲為人標舉的偉大的生存境界,是鼓舞人、鞭策人、以豪邁的氣魄和博大的詩情,激勵人奮與天齊的高遠生命理想和人文境界。在這種境界中,宇宙是莊嚴博大的,人生是美麗神圣的,萬物的價值和意義是毋庸置疑的,世界是美的。這是最高境界的中國人的世界觀,洋溢詩情、充滿詩意的神秘主義、生命主義、創造主義。
中國詩意神秘主義的總綱領,在《易傳·系辭》中獲得了經典的表達:“《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中國思想首先立廣大的天地為生命的壯闊領域:天象陽,以表生命的博大健進;地象陰,以表生命的深厚沉靜;天地合德、陰陽互動的“易道”,既標舉生命健進不息的創造精神,也重視生命沉潛涵養的孕育功夫,前者是“大生”之德,代表生命突破局限、不斷創進的精神力量;后者是“廣生”之德,代表生命內斂凝聚、涵養孕育的物質力量;前者是父性的、男性的活力,后者是母性的、女性的溫存,前者動,后者靜,合成萬物生動的秩序。
生命與天地同其廣大、深邃、神妙:“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14)天地廣大而神妙的智慧遍曉萬物,又仁慈為懷,故以“道”(生命的真理)匡濟天下。萬物紛繁歧徑,但絕不會流蕩失所,安享天賦的生命,執著于大地之上,敦行仁義之道,因而樹立堅定的生命信念,不將世界斥為虛妄,更不將生命斥為丑惡,故“能愛”。這股博大、仁愛的生命精神,神妙莫測地成就萬物的遷化,無所遺漏、不偏不倚、無方無體、偉大神奇。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圣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鄙鳛橛钪姹倔w,顯露在天地仁德中,隱藏在日常萬物中,它鼓動萬物生長,卻不對萬物的終極命運感到憂慮,認定萬物必成就至奇至偉的大業。盛德大業之根本在于生命的豐富多姿、日新不已,宇宙變化的過程不是由生到死,而是由生命開始,中途超越死亡,進入新的生命。
“生生之謂易”為中國思想最為緊要的五個字,它把中國人的生命信仰、對世界瞬息萬變的流動本質的哲學把握、超越死亡而肯定生命、超越個體生命的毀滅而放眼萬物生生不滅、新新而起的宇宙胸襟和生命豪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它是對無窮無盡的宇宙生命的深情贊美與詩意謳歌,是中國神秘主義超越一己眼界和局限,以生命主義和創造主義的眼光,對宇宙本質的詩意把握。生命!這是中國一切智慧的核心詞,它將無限的鐘愛賦予萬物,讓萬物在天地間、神秘中,對自己的存在感到自豪。
在這有情乾坤、無窮天地間,陽剛之氣成就宇宙萬象,陰柔之美順而效法,窮盡作為萬物象征的符號(數)之定局而知不盡的生命潮流正滾滾而來,深曉變化之機而興起偉大的事業,宇宙間不可捉摸的奇妙生命,超出了一切人為模式(如陰、陽等)的拘泥,而具有不可預測的偉力,這偉大奇妙的生命力量和生命過程,就是“神”。此處“神”作為萬物生命的核心表現,超然于人對世界的符號把握,它是“陰陽不測”的神秘,至此《易傳》哲學實現了對《易經》數術學思維的徹底超越,維護了作為宇宙生命之象征的“神”的不可把握的神秘性,維護了萬物生命不被人為巧智所奴役的獨立性、神秘性和奇妙莫測的詩意品格。
“神”的觀念在《河圖易經》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國人將神理解為宇宙生命運行的顯現:古體“神”字用“申”義,“申”字通“電”,即“閃電”,閃電是神秘的宇宙生命力量的顯現?!吧瘛奔粗竷群谑挛镏?、難以捕捉的生命、力量、本質、精髓、靈動、微妙變化……,簡言之,事物不依人力操縱的內在生命。
《易經》給“神”下過兩個精妙的定義:“陰陽不測之謂神?!薄吧褚舱?,妙萬物而為言者也?!币簿褪钦f,神不是世界的本原,更不是創生世界、操縱世界的客觀存在和人格存在,神僅僅是不可知的宇宙生命力量(天)的顯現,它在生命的運行中顯現萬物的奇妙和難以預測。因此,神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主要不是宗教崇拜的對象,而是哲學觀照和審美觀照的對象。神是生命之美,萬物之妙,宇宙之詩。
中國人認為天人并非遠隔,而是息息相通:“知幾其神乎!”“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薄拔粽呤ト酥鳌兑住芬?,幽贊神明而生蓍……”也就是說,人可以知道宇宙生命的消息(機),通達神明的大德,并且能“幽贊神明”,完成偉大的事業。這就是最具特色的、中國神秘主義的核心觀念:“天人合一”。也就是說,只要遵循生生不息的“易道”,人就能范圍天地,曲成萬物,通乎神明,所謂“人無天不因,天無人不成”。天是人的依靠,人是天的實現,神秘性也就是人文性,人與天在生生之道上鼎力合作,共譜和諧完美之詩。
“曠代奇哲”、“規模廣闊、神解卓特的哲學家”、一代思想巨匠熊十力(1885-1968)對此有極富創見的闡發,他的“體用不二”、“歸宗大易”的哲學體系,可謂“一說斷千百年不決之公案”,代表著現代中國哲學尤其是易學的最高成就。
熊十力哲學的思想基礎是典型的中國神秘主義:“宇宙或一切行是有他的本體的。至于本體是怎樣的一個物事,那是我們無可措思的?!羲季S本體時,不能泯然亡相,即無法親得本體,只是緣慮自心所現之相而已?!瓌e有一種殊勝的思,是能滌除實用方面的雜染而與真理契會者,吾名之冥思?!边@種超越邏輯、祛除言詮、止息思維、掃除概念、精神內斂、默然返照、渾然與天道合一的神秘“澈悟”,又稱“性智”、“體認”、“冥悟證會”,是不待外求的“本心”之自覺自證,是“具足圓滿的明凈的覺悟”?!暗搅诵灾秋@發的時候,自然內外渾融,冥冥自證,無對待相?!庇钪姹倔w不分內外、一體流行,人心證見本體,也應泯滅內外之別,渾然與世界同體,體認生生不朽的宇宙詩意境界。
易經神秘主義世界觀作為一種詩性智慧,主要體現在:
(1)直觀性:陰陽八卦圖是直觀外部世界而繪成的最神秘的宇宙圖景,它并非實驗測算的結果,而是古人對外部世界一些基本要素和基本關系的直覺把握,由它引伸出的哲學觀念、道德觀念、美學觀念也直接作用于人的直觀想象,而非邏輯性的推導和實證性的說明?!胺蚯?,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薄扒?,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边@明顯的是以男女生殖器官來象征萬物的本質和生命過程,其直觀性、形象性、深刻性遠遠超出了枯燥乏味的抽象概念的演繹推理。宇宙被詩意地直觀為大生廣生的創造洪流。
(2)人文性:作《易》者堅信,符號作為象征,其目的是為了喚起人心,《乾卦·象辭》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睆娜赵滦浅竭\行不息的直觀印象直接聯想到人類生存的頑強勁健,中間沒有任何邏輯推衍的過程,這是古代詩性智慧所特有的、充分享受到的“解釋學的自由”。而這種“解釋學的自由”正是一切生命擺脫種種“定見”和精神束縛尋求自由發展和個性實現的“詩的自由”?!兑住芬浴白円住睘楸?,主張解釋的“變通”,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實際上為人類對自身命運的理解留下了廣闊的余地,恰如同詩歌本文,為人類的想象開辟了無窮的空間。而對自然天性所作的詩意的人文解釋,賦予自然以超越性的品格,它提升了萬物生存的意義和境界,使之放射出詩意的超越性光輝。
中國易經哲學,以其對宇宙無限性的深刻認識和體察、對宇宙萬物內在生命的高度尊重、對人在宇宙中的恰當位置的準確描繪、對人與萬物和諧關系的強調、對人的詩性智慧和生命智慧的發現、對自然生態的保護和尊崇意識……,成為與近現代西方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大異其趣的文化維度,它在生態危機、資源耗竭、信息爆炸、資本、權力、技術形成畸型統治并陷于嚴重的精神文化危機的現代世界中,成為滋養心靈、開啟智慧的重要的文化資源和精神資源。
許多有識之士預言,“東方世界觀”的復興將是21世紀的世界舞臺上最重大的文化事件和文化動向之一。而中國易經哲學,作為東方神秘主義的重要源泉,無疑也會為這場復興注入許多思想活力。
《光》(毛峰詩選)
光 黑夜之光 沉悶的夜鶯
滴滴流入你耳中 象低泣
閃爍的絲綢 溫潤的皮膚
鋪展在我目光中 如一只白孔雀
世界敞開肉體 我栽種下
奧秘,純潔的可能性,唯一的
奇跡。濤聲自深處逸出,漫天舒展,
持續不斷
(1993年6月18日)
歡迎關注毛峰微信公眾號“清風廬”:houseof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