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請具如下信念:
民族乃是值得天下男兒為之拋灑鮮血的事物。
民族乃神圣實體,是一切文明得以寄寓之所。
民族絕非荒謬的近代西方啟蒙獨斷主義學科分類思想誤導下的所謂“民族學、人類學、民俗學”所能范圍。
民國七賢之一、著名思想家、外交家和翻譯家辜鴻銘先生,在《中國人的精神》言“永恒不朽的國家觀念”、“永葆青春的民族魂”云云者,乃近之也。
無獨特歷史文化傳統之人群嘯聚,不可謂之民族。
民族之寄托有三:信仰、語文、血緣,統謂之文明。
于斯三者去一,則文明不整全,該民族必蕩然無存。
猶太人三者俱全,雖疊經苦難,必復國而強盛一方。
民國初年,魯迅等人主張廢除漢字,吾民族險滅矣!
中國人的精神信仰為儒家文化,中國語文為古文(白話乃其世俗變態耳),中國血緣,則廣納各種族而綿延不絕也。
今撰《中華史詩》之“中國歷史特質”系列,以告天下:
中華民族創造的偉大文明經驗,與宇宙共存,與日月爭輝,是全人類此下群趨廣大自由、長治久安、繁榮昌盛之大道。
一,中華文明與民族生命的廣大綿延性
中國歷史特質之一,即舉世罕匹的、廣大無垠的綿延性,這一綿延性所飽含的廣大而自由的宇宙式胸襟,使萬物生靈、人間百態均得以孕育生長,得以開花結果,得以燦爛輝煌。
中國歷史,自一萬年前的伏羲文明開始。
伏羲文明作為中華文明的道德、精神與政治的生長原點,具有不可搖撼的全球第一性:
首先,伏羲所代表的浩大生命精神,是中華民族獨立世界、自強不息的偉大表率,龍(馬頭蛇身等遠古創意形象)即原始而浩大的生命力(生殖繁衍、創造一切的能力);
其次,伏羲與同部族的少女女媧的愛情,作為原始男女之情的文化形態,尤其是伏羲執原始測天儀器“矩”、女媧執原始測天儀器“規”的遠古美術圖像,表明伏羲女媧時代已然是全球新石器時代晚期農業革命(農耕文明)的繁盛時代,中國遠古天文學、農藝學等生產、生活技藝之學高度發達,以往某些想象伏羲時代以游牧為主的看法是錯誤的,農耕、畜牧基礎上的定居生活已然是那一時代的文明常態;
再次,伏羲-燧人-華胥-女媧等部族由于通婚、聯姻、合族、合作、貿易等文明交流的頻繁,自愿結盟以對抗氣象史上“全新世”的劇烈氣候波動、海水倒灌引發的大洪水,中華古典憲政制度的第一個政治形態——大一統部落聯盟制,呼應天下聯合以治理洪水的政治需要而誕生,中華文明更趨緊密,原始民主推舉制,遂成為炎黃堯舜禪讓制的制度與觀念淵源;
最后,伏羲部族在長期天文觀測、地文規劃(大型聚落建筑、河渠水利設施等)、各項農牧漁業生產、生活制度的人文治理經驗積累的基礎上,結束“燧人結繩之治”而為“伏羲文契之治”,遠古文字的創生,尤其是整合天地人宇宙生命秩序、融貫科學-哲學-人文智慧的《河圖易經》體系的創立,一舉奠定了中華民族以人文理性來措置人間百態而不逞宗教狂想或巫術控制的純正理性主義、世俗人文主義和生命現象主義的歷史特質。
二,中華正統史學的真確可靠性
從《尚書》、《春秋》、《易傳》、《史記》等儒家經史正論所揭示的歷史哲學與歷史實際出發,將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錨定為道德理性、人文智慧指引下的古典憲政觀念與制度逐步展開、完善,賦予全球最大人口-經濟-社會-文明規模以長治久安、廣大而自由的合理秩序與燦爛成就的歷史,謂之“中華正統史學”。
中華正統史學的真確可靠性,理據如下:
1,中國自古就創立起獨立于當權者的偉大史官制度,當權者不得過問、干涉歷史檔案的記載內容;
2,對某朝代的總體評價,由下一個朝代予以總結定評;
3,中國民間自古盛行修史,民間史學極大地補充、糾正、完善了官方檔案記錄的局限性;
4,中國人信仰“歷史由人民書寫”,極其珍惜歷史記錄;
5,中華正史記錄,被當代考古發現一一證實。
6,所有被“疑古派”懷疑、否定的歷史人物、事件及其文獻記載,全部被考古發現證實,疑古派對古史古籍制造的一系列“冤假錯案”被一一揭穿。
依據詳實的考古發現和精深的文獻詮釋,如今我們不僅可以深入汲取中華文明的偉大智慧,讓人類文明的瑰偉燦爛的光明,照亮今日黑暗迷惘的全球現實,照亮中華民族的偉大奮進與文明全面復興事業;更可以從長達一萬年的中華正史傳統與偉大復興的現實與機遇中,生出深廣而博大的“歷史哲學的覺悟”:
1, 最近200年西方文明如何以啟蒙獨斷的話語霸權,一步步污損、肢解、扭曲一切非西方的偉大文明傳統,造成中國人等非西方民族在文化自信上的全面淪喪;
2,最近100年去中國化的、全盤西化的疑古派史學,如何以歷史-文化虛無主義的錯誤態度,給中國人造成巨大的學術紊亂與精神混亂,不顧中國現實與歷史,照搬西方經驗的錯誤國策,給全民族造成的慘痛教訓;
3,當代史學的正本清源、撥亂反正,當以民國時代學術思想宗師辜鴻銘、陳寅恪、柳詒征、馬一浮、熊十力、梁漱溟、錢穆等“民國七賢”的偉大精神為典范。
恰如錢穆《國史大綱》扉頁所言:“所謂對本國以往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本國過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每一國家必待其國民具備上列諸條件者比較漸多,其國家乃再有向前發展之希望?!保ㄉ虅沼^1996年版扉頁)
中國倘若再有向前發展的希望(時下歷史機遇很大),當以重建中華正經(儒典)、正史傳統,作為學術思想建設的第一要務:一個只能照搬與中國人口-經濟-社會-文明規模與歷史文化傳統完全不同、正自困掙扎于“啟蒙陷阱”的西方近代經驗的“中國主流知識界”,根本不能支撐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
三,中華正統史學的一系列重大結論
中華正統史觀的重大結論之一:
(一),照耀中華歷史的第一道瑰麗的文明曙光,升起于距今一萬年前的伏羲時代,即新石器時代中晚期。自10000-9000年的人類歷史最深的偉大源頭處,中華始祖——伏羲及其偉大文明群落,穩步向中華兒女、文明人類走來。
考古發現與文獻考釋證實,在中原大地的中央、北緯33-36度區域內,即河南省舞陽縣北舞渡鎮的賈湖村,出土了新石器時代,距今9000-7800年間的陶片、人骨、紅燒土、石質、骨質等各種質料的原始文明考古遺物近5000件。
有資料顯示,“舞陽”是中國古地名中保存最久的地域名稱之一,乃伏羲太昊帝定都于北緯33-36度地域的“天地之中”,以太極浩然正氣、天地之剛健陽氣,鼓舞奮發文明,將中國龍之王道樹立為人間正統,天下因此文明,故謂之“舞陽”。
歷經18年對賈湖遺址的7次重要發掘,在總面積為5·5萬平方米的原始遺址和目前已發掘的2700平米的遺址范圍之內,發現53座房址、12座陶窯、425座窖穴、445座墓葬、32座瓷棺葬、灶坑、小坑、壕溝、獸坑等,是新石器時代中晚期考古文化遺存中最豐富、保存最好、面積最大的文化遺址。
根據碳十四測年數據和樹木年輪校正,賈湖文化分三期:
1,早期約當公元前7000-前6600年,距今9000-8600年;
2,中期約當公元前6600-前6200年,距今8600-8200年;
3,晚期約當公元前6200-前5800年,距今8200-7800年;賈湖文化三期之間的歷史傳承,歷時1200年之久。
許多學者把“賈湖類型”納入伏羲太昊氏文化,認為是中國9000年前新石器時代早期中國文化的代表。1999年,張居中主編的大型考古發掘報告《舞陽賈湖》由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2001年,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被國務院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二),中華正統史觀的重大結論之二:
照耀中華歷史的瑰麗的文明曙光,源于這一文明信念:人類歷史活動的偉大成就,必有漫長的歷史展開,才能獲得。中華真確可靠的歷史(信史)長度,堪稱“萬年綿延”。
著名考古家蘇秉琦,沖破啟蒙獨斷-疑古史學的重重阻撓,在1990年代中國香港《明報周刊》發表著名長文《萬年綿延的中華文明》,把長期荒謬鼓吹“殷商之前無歷史”、綿綿國史被疑古派昏亂史學妄肆縮短數千年的中國歷史上限,確立為“萬年綿延”,此后一系列考古發現與文獻考釋,宣告了近代歷史-文化虛無主義的“疑古派”史學的破產,中國歷史恢復了正統上限——《史記·太史公自序》、《漢書·古今人表》等所有古籍文獻所確立的中華文明的第一個創始時代——伏羲大時代。
距今9000年以上的文化,必有此前數千年的文化積累,所以,可以確定:中華文明的歷史綿延,長達10000年以上!
伏羲文化專家、88歲高齡的劉瀟瑛(1928-)在《伏羲文化大揭秘》(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中,系統批判了“疑古派”對中國古史的肢解、割裂,提出了“重建中國古史”和《中國上古史藍圖及其相應遺址與出土文物對照表》(132-139頁)。
(三),中華正統史觀的重大結論之三:
照耀中華歷史的文明曙光,是全球文明曙光中最亮麗的一簇光明:經反復研究與考古發現證實,在伏羲大時代,中國作為全球“新石器時代偉大農業革命”的最大表率之一,長期積累了極其豐富的人類文明的治理經驗,在捕獵、稻作、釀酒、裝飾等文明技藝與制度上日趨完善,充分顯示了伏羲時代中華民族各族群文明生活的豐盛、繁茂、完善、優美。
民國學者王獻唐(1896-1960)的巨著《炎黃氏族文化考》(青島出版社2006)寫于1933-1936年間,素負盛名,后經不斷修改,但始終因極左與疑古干擾而未獲出版,最終以遺著出版。該書以翔實的史料和古文字學修養,細密論述了伏羲、神農炎帝、黃帝氏族、中華全境眾多氏族文化之間的傳承關系,堪稱這一領域的扛鼎之作,可惜對該書,學界注意者尚不太多。
王獻唐《炎黃氏族文化考》第五編《起于漁獵時期者(伏羲)》分別詳密考察了伏羲族系、伏羲名號、伏羲漁獵、農耕等諸多文明技藝的起源、伏羲作為東方土著的氏族文化和伏羲族的全國分布等重大問題,清晰勾勒出伏羲文明崛起于中國東部(山東),繁盛于中原(河南),因避遠古大洪水而“向西遷徙與擴張”,文明足跡抵達西北部的甘肅天水大地灣、西南部的巴蜀、昆明等廣大地域,與羌、苗、黎、彝等各族同宗,堪稱中華大一統、中華一家親之最源始、最廣闊、最生動的文明畫卷伏羲大一統文明融合,確證中華56民族是一家的偉大文明整體,是中華民族大一統和中華文明大一統的活寫真!
伏羲-賈湖文化繁盛期的文明事跡,充分顯示了距今7800-9000年賈湖時代溫暖而濕潤,適宜農業畜牧業的展開:
賈湖人主要的生產活動是:(1),狩獵、捕撈,出土的捕獵工具占生產工具的49%,其中骨箭頭又占88%,捕魚的骨魚鏢占25%,可見賈湖人是擅長射獵捕撈的部族,在出土的動物遺骨中,有揚子鱷、成堆的牛骨等,還有馴養豬、狗的遺跡,表明原始畜牧業的存在。(2),賈湖人除了采集各種野果外,原始稻作農業已普及,碳化稻米已發現。以山楂、葡萄、稻米、蜂蜜為原料的釀酒業已產生。農耕用具為挖土的石鏟、骨梠,除草、收割的石刀、石鐮,脫粒用的石磨盤、石磨棒等。(3),墓葬中發現許多綠松石和螢石制作的圓、方、三角等穿孔裝飾品,磨制精細,顯示其精神生活的豐富多彩??傊?,距今9000-7800年以上的賈湖文明,是耕作于魚米之鄉、狩獵于林澤草場、形成原始文明聚落的燦爛遠古文明和豐盛優美的原始文化。
伏羲是中華民族與中華文明的偉大始祖。
伏羲
【毛峰《史詩》卷一】
【峰按:各大文明,均以史詩開篇:吉爾伽美什之于巴比倫、亡靈書之于埃及、伊利昂紀之于希臘、伊尼特之于羅馬、摩訶婆羅多之于印度,史家認為“希臘乃荷馬之產兒”;其他文明亦然。近代作者荷爾德林富有預見力地談到“我考慮真正的史詩”,其《許佩里昂》即對希臘史詩的“重寫”;惠特曼的《草葉集》和尼采《查拉斯圖拉如是說》則是對維吉爾“個人史詩”的繼承。中國詩人海子的《太陽七部書》是對這一傳統的偉大續寫,白璧微瑕是沒能較多、較深入地汲取中國文明及其歌詩傳統的偉大寶庫,這可能是受到了最近100年全盤西化派的不良影響,盡管海子的詩學理想遠遠超越了他的時代。本詩是對海子理想的繼承?!?
一,從奧秘的至高處
高大搖曳的椰樹,挺立
于童稚的夢境與畫筆下,
如今,竟不可思議地
在我家窗下,隨風起舞
穿越海軍駐地的高高圍墻
一縷縷清純的、浩蕩的風
攔腰將我抱住——這是他
偉大的造物,為了蕓蕓眾生
用燦爛的蔚藍,將一切洗凈
將一切騷動安撫
海,以廣闊無垠的顫栗
消納了歌聲與暗泣
連同那虛構的我
投在沙灘上的身影
都反復沖刷、滌凈
使之無形
我——是什么呢?
全人類,與這沙上光影,
水中泡沫,洶涌而來
而又奔騰折返的無邊海潮
洗刷全身、席卷一切的
浪花,毫無二致——
又是什么呢?
青年學子,如嬰兒般稚嫩地
學舌:“這個時代的基本特征是……”
我笑得好開心:“什么時代、特征,
連同這個‘是……’本身,
都全然虛幻,毫無意義,
這是我的提問、語調、鋪墊,
故意為你們設下的陷阱!”
學生們屏住呼吸,靜聽我講述:
“一切時代,如一朵花的開落,
亙古如初,不可思議,
無所謂區別:‘世上有我存在,
一切甘美如飴!’這是誰的詩?”
研究生們趕緊低下頭,假裝翻書
準備承受我從講臺高處擲下的責罵
古來如此,必將永恒——
生命的場景總是反復重現:
頑皮而青澀的學生,責罵不斷的
教師,絮叨不停的母親……
此即“道”:父子之親、師生之愛,
擴而推之,君臣之義、長幼之禮,
自“無始”以來,綿延不盡。
從至高的奧秘之處
不絕如縷地揮灑而下的,
卻不是責罵,而是無與倫比的
耐心,那無垠廣大的溫柔,
那威嚴不容置疑的訓誡,
每一心靈浩瀚的皈依……
此刻我腳下的浪花,愛撫著
赤裸的、孤懸于虛空之上的
我的此身,托舉我,加入不朽
我輕輕摸撫這不朽
這奧秘的每一寸縷
啜飲這挺拔與蔥翠
猶如少年的干凈肌膚
那隱秘于不可思議高處的
飽滿椰果,矯健的海島少年
可以輕易攀爬上樹
啜飲那隱秘的甘甜
什么時光里的飛鳥,
猛啄其殼,輕吮椰汁
將瓜熟蒂落的我們
擲下,在飽滿的天命中?
我清晨跑步時暗自思忖
“不知椰殼何時掉落?”
——總在恰當的時機!
落向奧秘時空編織的天命
之巢,加入天地萬物的不息
如嬰兒的嘴唇,少年的肌膚
鮮嫩、干凈、挺括、富有彈性
命運,神秘地綻放于
蔚藍的街角,星空旋轉不息
天地之厚愛,成全一切
沒有人懂得。歷史,在
莫測的機緣中,隱秘運行。
……(待續)
歡迎關注毛峰微信公眾號“清風廬”:houseof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