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毛峰  >>  正文
    毛峰:孔學源流之一百二十一篇——六龍官制設立:憲政治理雛形,伏羲研究(5),中國歷史特質之五
    毛峰
    2016年10月08日

    中國歷史特質之五,中國人在全球文明的黎明時分(距今1萬年前后),為了適應新石器時代農耕文明的大發展和治理遠古大洪水的經濟-社會需要,率先建立了全球史上第一個政治治理制度,使之成為中華文明穩定繁榮的基石,即余所謂“大一統古典憲政”的雛型——遠古部落聯盟制。

    史稱,伏羲設立六龍、九部等官府治理系統,天下大治。

    龍是宇宙生命力的象征,采自天上“龍星”(青龍七宿之一)出現于東方、萬物萌生的春天云雨之象,組合馬、牛、蛇等動物軀體而成,長期作為伏羲-燧人部族的原始圖騰。

    伏羲-燧人-女媧部族,以“六龍氏”的名號,組成大一統部落聯盟,設立“六龍官府”治理系統,將天下最強有力的部族組織凝聚在一起,從此,中華各民族望“龍”旗下百姓民生治理之完美而紛紛歸附之,龍由伏羲圖騰,升格為全民族、全天下的最高文明象征;龍之根源、中華文明之根基、血脈,終于找到了!

    伏羲以德服天下的文明訣竅、制勝法寶,即在他將各部族的發明家、掌握核心技術的家族,納入他的“執政團隊”、“友人集團”,即“六龍氏”集團。

    著名史家杜預注《左傳集解》、《通鑒外紀》載,“伏羲以龍紀官,命朱襄為飛龍氏,造書契;昊天為潛龍氏,造甲歷;大庭為居龍氏,造屋廬;渾沌為降龍氏,驅民害;陰康為土龍氏,治田疇;栗陸為水龍氏,繁滋草木、疏導泉流”。

    由此可知,伏羲族創制天下文明的步驟:

    首先,伏羲設立了“六龍”即六大官府治理系統:

    (1),朱襄-飛龍氏,乃燧人族主持的典禮部族,分掌民政,后世之“司徒”,典禮樂、造書契,代結繩之治,民政井然;

    (2),昊天-潛龍氏,夸父族主持的科學部族,專司測天,造六十甲子太陽歷(天干地支系統),以時憲治民生;

    (3),大庭-居龍氏,女媧族主持的建造部族,分掌建造、治水等工匠事宜,后世之“司空”,造屋宇、水利以利民生;

    (4),渾沌-降龍氏,少昊族,伏羲太昊之子所率部屬,分掌游牧、畜牧、交通、通訊等部族事務,司牲,馴養野獸、服牛乘馬,以蓄養犧牲,利于民生;

    (5),陰康-土龍氏,華胥族,伏羲母族所率部屬,專司農耕技術,神農氏由此族出,治理田疇以治民食;

    (6),栗陸-水龍氏,共工族,熟習水性,擅長捕魚、煮鹽、弄潮等沿海事務,與女媧分別執掌水利工程,以控御洪水、治理河渠,蚩尤、三苗九黎等部族,從此族派生。

    伏羲建立的天下龍族(中華)大聯盟,之所以能馳騁中原、“無敵于天下”者,乃在伏羲創制的“六龍”官府文治系統,整齊規劃、組織、協調全國大一統秩序,迎戰各種自然環境的巨大挑戰,一一克服之;各地部族紛紛加盟,伏羲文明的遺址、遺跡,遂在中華大地的東西南北,紛紛涌現,表明“龍”(寓意“能”)的文明統一體意識,漸次深入中華人心,伏羲建大一統文明尊號為“太昊帝”(以太陽昊天為楷模),并定都(舞陽賈湖、淮陽)。

    伏羲研究專家王大有認為,伏羲氏族政權延續2700余年,歷經77帝,其中48帝定都賈湖,伏羲誕生于公元前7774年之甘肅成縣,前7724年即五十歲時稱太昊帝,定都賈湖,傳至36帝,因水旱災害而遷都。前5539年,第63帝荷曲重返賈湖定都,又延續12帝;到公元前5117年,74帝節氏薨,第75-77帝遷都河南宛丘(王大有:《三皇五帝時代》第49-91頁,中國社會出版社2000),其說有文獻根據,值得重視和詳細考釋。

    北宋史家劉恕《通鑒外紀》認為伏羲氏傳承1260年,至清,山東章丘尚有伏羲母族赫胥(華胥)氏墓(劉瀟瑛:《伏羲文化大揭秘》64頁,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張遠山《伏羲之道》從彩陶圖案等角度,論證上古天文歷法《伏羲連山歷》(前6000年,先仰韶文化)創始,不斷東擴,至《神農歸藏歷》(前3000年至前2000年,龍山文化)逐步成熟為山西襄汾陶寺文化(前2200-前2100年,龍山文化晚期)建立的太極(天象觀測)臺,太陽歷(伏羲連山歷)與太陰歷(神農歸藏歷)合為陰陽歷,僅天文歷法創制期就延續4000余年。

    其次,派兒子少昊率部治理祖居地——魯地,作為首都(賈湖、淮陽)的戰略后援與地緣政治上的縱深空間。

    山東泗水流域是伏羲祖居地,遠古泗水聲勢浩大,與江、河、淮合稱“四瀆”。伏羲族以測日觀風為遠古科技優勝之族,建王稱號,故風姓。伏羲后裔長期生息于此。泗水城西有風后嶺、風后廟,乃祭祀先祖之地。風后為伏羲族歷代首領(后猶王也,風后乃風族始王之地),后任黃帝宰相,佐黃帝治理天下。

    元末大亂,廟毀,民殲滅以盡。明洪武年間,新遷居民,沿襲舊俗,仍稱其莊為“風后”,風后廟殘碑被砌入墻基。其莊名漸改為“豐后”。清初,有書生見墻石有“風后”字樣,欲改莊名,以存舊跡;砌墻之家畏懼竊據神州的滿清髡夷警覺怪罪而招致滅門慘禍,私下將殘碑“風后”兩字刮去,反誣該書生訛詐,訴之于官,官府不敢深究,維持原莊名,連同周邊地名——鄰村改名封前,風后嶺改名“豐厚嶺”,滿清賊官、賤民狼狽為奸,以泯滅伏羲圣跡,至此,綿延9000-10000年以上之華夏神州之文明正統,泯滅于髡殘韃虜,幾乎掃地以盡,山河重整、文明光復,有待后人矣[詳見民國學者王獻唐(1896-1960)巨著《炎黃氏族文化考》第324-325頁,青島出版社2006年版]!
    伏羲之子少昊部族,繼承父王伏羲的政治建制,以鳥師(天文歷法之觀測家)為治理官府,父子文明,一脈傳承;少昊率部族自首都(河南舞陽)東擴山東,卒后葬魯,山東至今有少昊陵、少昊墓等遺跡。

    《左傳·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所載剡子對魯昭公所言:“我高祖少昊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于鳥,為鳥師而鳥名。鳳鳥氏,歷正也;玄鳥氏,司分者也;伯趙氏,司至者也;青鳥氏,司啟者也;丹鳥氏,司閉者也?!?

    峰按:伏羲太昊及其后裔少昊氏等天下部落聯盟,均以《河圖易經》之天文歷法制度之精致,確保中國農耕制度之鼎盛,所以贏得天下各部族的歸附,不戰不伐而受各族擁戴為天下共主,完全以德服人,故稱“皇”;黃帝軒轅氏原先亦為“皇”,因蚩尤之亂而大動干戈,德力并用,故稱“帝”;五帝之下,夏商周三王德以召之,力以服之,故稱“王”;晚周戰國,純以力勝,故稱“霸”;《皇極經世》言之鑿鑿,毫厘不爽也。

    少昊登基之初,鳳鳥(大型候鳥群之統稱)光降,陽氣淋漓,遂以“鳥師”命名官府之民治系統,尤以“鳳鳥歷正”之官府設為緊要,下設司春分、秋分之玄鳥氏、司夏至、冬至之伯趙氏、司立春、立夏之青鳥氏、司立秋、立冬之丹鳥氏之四大《中華太陽歷》世家、河圖八卦、八節、二十四節氣之精密測天授歷系統,與《尚書·堯典》分設伏羲后裔之羲氏、和氏四大家族分掌天下歷法之記載完全吻合。

    吾中華文明創自伏羲、屹立10000-9000年之偉大史實,昭然若山川之揭曉、燦然若日月星辰之出臨,吾輩有幸祖述之、復興之,何其榮幸也哉!

    再次,伏羲組織朱襄-飛龍氏,即燧人族主持下的典禮部族,將民政治理系統細密化,以八卦符號,創造遠古文字(書契),取代過往燧人氏的結繩之政,民政秩序大為整齊;又組織昊天-潛龍氏,即夸父族主持下的科學部族,專司測天,取得全球文明史上飛躍式的科技人文進步,創制出以賈湖骨笛-伏羲古髀組合而成的遠古測日圭表,進而創制出《河圖易經》的天文歷法體系,后來漸趨縝密的六十甲子《伏羲太陽歷》(以及更細密的“天干地支”歷法系統),就在《河圖易經》的天文-氣象-物候-二十四節氣制度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確保了中華文明以天文時憲制度治理農耕、民政等一切民生資源、人口與文明規模的日益壯大。

    紅日東升,丹鶴翱翔,賈湖骨笛-伏羲古髀組合制成的遠古測日圭表,奠定了伏羲文明的科技-人文-哲學水平的高超,奠定了伏羲族治理下的天下部族大聯盟的穩固親密,奠定了中華文明得以多次戰勝洪水、雷電、風暴等災害而巍然屹立的文明根基,奠定了伏羲定都宛丘、建成全球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國家的統治基礎。伏羲文化遍布全國,清晰表明:伏羲文化越出地域范圍,成為中國大一統第一個穩固繁盛的文明形態!

    賈湖M344墓葬出土的“賈湖圭表”,被配置在人體骨架頭部上方的龜甲中,證實了河圖、洛書之獸骨、龜甲,是《河圖》測天體系的重要器具,而“伏羲-賈湖古髀圭表”上刻畫的鳥形(丹頂鶴)圖案,清晰呈現了古髀(鳥喙仿制品,又稱叉形器)與古圭(骨笛)組合測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之日影長度的整套天文歷法科技-人文體系及其背后“仰天而生”的河圖哲學信仰!

    中華人文主義歷史,作為全球人文主義的智慧始祖與文明本源,在伏羲文明中,窈然萌芽,浩如日月,照耀人寰者也!

    又再次,伏羲部落依靠“賈湖測日圭表”等遠古科技-人文實力,率領天下各部族,戰勝數次大洪水,初建中國大一統!

    在距今8000年前后的最后一次大洪水的威脅下,伏羲率領的天下部族大聯盟,歷經千難萬險,終于來到河南南部的宛丘,見其地勢較高、山林環繞、土壤肥沃,六龍氏向伏羲建議,在此定都,發展農耕、畜牧,建造宮殿屋宇,贏得文明喘息與進步的根基。伏羲命昊天-潛龍氏取出“賈湖圭表”測天,發現此地居“華夏之中”,日影端正,陰陽協調,陽光燦爛,遂定計。伏羲部族聯盟豎起“龍”旗號,建造“太極殿”,大興河渠灌溉,農耕畜牧日益繁盛;與此同時,大興書契文教,結繩之政,被《河圖易經》等天文歷數之學、原始文字之學所取代,遠近歸附者日盛。太極殿告成,龍旗招展,丹頂鶴翩然翱翔天際,伏羲、女媧、六龍氏等,各居其位,伏羲命人彈奏琴與瑟之妙曲清歌《扶來》、《立基》,中華文明生活之“創始、根基”,就此奠定矣!

    最后,伏羲部族大聯盟的一系列政治建制,確立了伏羲作為天下共主的政治地位,受尊為“太昊帝”和中華“人文初祖”,永受中華民族擁戴、全球人民敬仰。

    遠古大自然環境的劇烈變遷,在暴風、雷電象征的大洪水泛濫的危急狀態下,伏羲部族靠其發明的遠古圭表,測日、測風雨、測氣候-物候-農耕-畜牧之先的高超科技-人文能力,率廣大部族,在全國范圍內(東起海岱,西至甘肅大地灣等)一次次成功遷徙,建立多個繁榮的文明聚居區,最終受天下各部族擁戴,尊為太昊帝,即掌握太陽奧秘的首領、領袖,結成中華部族大聯盟,都陳,完成了中華大一統國家雛型的第一次凝結,故受尊為“人文初祖”,作為“中華正統史學的重大結論之八”。

    【責任編輯:管理員】
    北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國際文化傳播學、中國國學傳播、西方哲學藝術等人文研究。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