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毛峰  >>  正文
    毛峰:孔學源流之一百二十四篇——龍兮!鳳兮!中華文明的生機主義,伏羲研究(8),中國歷史特質之八
    毛峰
    2016年10月08日

    中華文明,淵源于伏羲時代中華先民對太陽浩大威力(龍為象征)及神圣候鳥(丹頂鶴等,鳳為象征)的人文崇拜,經過嚴密的科學觀測,獲得了有關太陽(日月星辰)運行規律的“太陽回歸年周期”,這一偉大的科學發現,哺育了中華文明的農耕、漁獵、畜牧、定居生活的人文百態,而有關宇宙生命力的時憲歷法表現——龍鳳崇拜,作為先民瑰麗的創意符號,不僅具有天文歷法學的深刻涵義,更是中華民族一萬年綿延繁衍、生生不息的天道(天文)基礎。

    誠如當代散文家葦岸(1960-1999)一組記錄北方節氣物候變遷的精美散文《大地上的事情》所言,正是大地上的眾生對太陽及其偉大生命力的無限尊崇與效法,太陽崇拜-神鳥崇拜,使中國人相信鳥鳴通天、萬物通靈,通過精密測定天行、物候、歷法、農耕、畜牧制度的伏羲文明之美,充分展現天道之美。

    伏羲-賈湖遺址,出土了74件卷沿陶罐,用于炊米,其口沿下方,常有兩個對稱的鳥喙小鈕,鳥喙小鈕中間,是一個光芒四射的太陽紋圖案(如H190:2),顯示伏羲-賈湖人對太陽賦予萬物生命、神鳥翱翔與鳴叫所演示的節氣物候的變化、神鳥飛啄、賜予稻種、鳥喙除蟲、松土等“鳥助耕耘”的“神鳥崇拜”意識(參見陳勤建《中國鳥信仰——有關鳥化宇宙觀的思考》,學苑出版社2003年版)。

    賈湖人已清晰懂得,太陽對稻作農業、農耕文明、宇宙萬物的決定性影響,而候鳥的遷徙標志著天時的運行、四季的輪回和耕耘事業的終始,因此與太陽崇拜,合為太陽-神鳥崇拜。

    日神崇拜,演進為陽鳥崇拜,再演進為龍鳳崇拜,表明中華文明的偉大象征符號——龍鳳崇拜的天文歷法學涵義。

    很多遠古繪畫都把“日烏”(太陽神鳥)作為太陽神、宇宙天行等天地大一統運動的美麗象征,譬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出土“雙鳥朝陽”象牙雕刻(距今6500-6000年),湖北望山1號楚墓出土一件彩繪圓鼓,一張象征太陽的圓鼓,懸掛于雙鳥雕刻之間,雙鳥之足踩著俯伏的雙虎,與伏羲-賈湖人的太陽神鳥崇拜同源;而且,與略晚于賈湖文化、同為伏羲文明之重要代表的考古遺址——河南濮陽西水坡的蚌殼堆塑“中華第一龍”之“左青龍,右白虎”天文格局之墓葬(距今6800-6400年)同源,顯示中國古典天文制度——青龍、丹鳳、白虎、玄武標記著天文星歷物候節氣的偉大“伏羲”體系,已巍然屹立千年以上!

    伏羲建制“六龍”官府系統,同時或稍后,伏羲之子——少昊,另立部族,亦以鳥師(天文歷法之觀測家)為治理官府,父子傳承;少昊率部族自河南東擴山東,葬魯,有陵、墓。

    《左傳·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所載剡子對魯昭公所言:“我高祖少昊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于鳥,為鳥師而鳥名。鳳鳥氏,歷正也;玄鳥氏,司分者也;伯趙氏,司至者也;青鳥氏,司啟者也;丹鳥氏,司閉者也?!?

    峰按:伏羲太昊及其后裔少昊氏等天下部落聯盟,均以《河圖易經》之天文歷法制度之精致,確保中國農耕制度之鼎盛,所以贏得天下各部族的歸附,不戰不伐而受各族擁戴為天下共主,完全以德服人,故稱“皇”;黃帝軒轅氏原先亦為“皇”,因蚩尤之亂而大動干戈,德力并用,故稱“帝”;五帝之下,夏商周三王德以召之,力以服之,故稱“王”;晚周戰國,純以力勝,故稱“霸”;《皇極經世》言之鑿鑿,毫厘不爽也。

    少昊登基之初,鳳鳥(大型候鳥群之統稱)光降,陽氣淋漓,遂以“鳥師”命名官府之民治系統,尤以“鳳鳥歷正”之官府設為緊要,下設司春分、秋分之玄鳥氏、司夏至、冬至之伯趙氏、司立春、立夏之青鳥氏、司立秋、立冬之丹鳥氏之四大《中華太陽歷》世家、河圖八卦、八節、二十四節氣之精密測天授歷系統,與《尚書·堯典》分設伏羲后裔之羲氏、和氏四大家族分掌天下歷法之記載完全吻合,吾中華文明創自伏羲、屹立10000-9000年之偉大史實,昭然若山川之揭曉、燦然若日月星辰之出臨,吾輩有幸祖述之、復興之,何其榮幸也哉!

    太陽-神鳥崇拜的科學涵義在于,伴隨日出而瑰麗翱翔的丹頂鶴,象征著一個太陽回歸年的偉大周期。

    太陽神鳥崇拜,綿延數千年。距今3000年的成都金沙遺址,出土了一件四鳥繞日的金箔飾品,內側小圓是太陽,放射出十二道金光,象征十二月,地球順時針繞日運動的太陽回歸年周期;外側大圓則刻著四只神鳥,喙足銜接,逆時針繞日翱翔。這件太陽神鳥金飾,被國家文物局選定為國家文化遺產的著名標志。

    鶴舞吉祥,丹羽賜?!∠生Q翅膀的尺骨,制成賈湖骨笛,作為通天報時的神鳥,骨笛歌頌著天下華美、寧謐和平。

    大型候鳥群之天鵝、大雁、丹頂鶴等,精準守候著天時(每5日為一候,全年72候),敏銳標記著大地物候之細微變化,中國人尊之為神鳥,丹頂鶴就被尊為“仙鶴”。

    丹頂鶴氣管長達1·6米,胸骨壁厚,骨內有氣孔,聲音可在胸骨內盤旋3周,好似彎曲的長號,聲音可傳3000米以外,且體態秀美,舉止輕盈,其仰天鳴叫的姿態,能歌善舞的品性,使得古人對其愛賞有加?!对姟ば⊙拧Q鳴》曰:“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妙形容也;鶴鳴常在夜半,具有夜晚報時功能,鶴十歲,十二時辰俱鳴(劉希平等:《丹頂鶴》25頁,上??萍汲霭嫔?000年版),春秋分的遷徙、往返、鳴叫、翱翔、舞蹈,指導著中國農耕文明的偉大事業,故受尊為仙鶴、神鳥。

    丹頂鶴的翅膀制成的骨笛,可測日通天。

    伏羲-賈湖人發現,覆蓋在丹頂鶴初級10根白色飛羽之下的長有16根黑色次級飛羽的尺骨,與8根肱骨上的三級飛羽,構成日影變化的完整曲線;還發現,丹頂鶴翅膀的尺骨上有均勻分布的乳突,形成了天然的鉆出七個音孔的參照,據此制成的“賈湖骨笛”完美對應著七音階和日影推移等一系列天文物候之象,遂成為伏羲時代“圭表以測日影”的天文儀器和“律管候氣”測天法的精美器械,伏羲文明創制“河圖”八卦之天文歷法等科學-哲學-人文體系的偉大智慧奧秘,如今豁然明晰了,中華10000-9000年繁盛之謎,燦然破曉矣!

    陽鳥的美麗交歡,仰天示以大地之愛;伏羲“圭表”制成,測日、測風、測天精準,農耕、漁獵、畜牧秩序井然,中華伏羲文明因天文學等遠古科技的巨大進步而實現偉大突破。

    史載伏羲時代“服牛乘馬”,對動物習性的精細觀察與把握,是伏羲部族生存發展壯大的一大關鍵。

    伏羲-賈湖人發現,丹頂鶴是單配制,雌雄一旦交歡,即長期廝守,排斥其他個體。雌雄丹頂鶴在求偶、炫耀、嬉戲、交歡時的舞蹈,極其華美,歌聲直沖霄漢;他們仰天鳴叫、對鳴的身姿,呈雌雄不同樣貌:雄鳥身姿挺拔,頭頸固定,尾羽上翹,與地面形成90度垂直夾角;雌鳥鳴叫、求歡時,身姿與地面呈70度夾角,頭頸、身軀、尾巴輕搖。

    丹頂鶴仰天鳴叫、對鳴求歡時兩喙的張開角度,呈25·14度夾角,正與太陽巡天時自夏至日至秋分日的太陽位置吻合,丹頂鶴被尊為“陽鳥”的原因之一,即在其鳴叫的方向(鶴鳴朝天朝日)和兩喙張開的口形,正對應著夏半年的太陽視位置;“陽鳥”稱謂的另一原因,則是丹頂鶴的頭部“紅頂”,猶如一輪升起的紅日,而其頭部側面的羽毛,一半黑一半白,正是“太極陰陽”兩儀交纏、二氣互動的美麗象征。

    伏羲-賈湖人從丹頂鶴的身姿、體態、鳴叫、歌舞等諸多習性中,穎悟出神鳥通天、陽鳥測日的天文學含義,不僅取丹頂鶴翅膀的尺骨,制成賈湖骨笛,作為遠古測天儀器“圭表”中的“圭”,即日影投射在賈湖骨笛七個音孔上的刻痕標記,更取牛的大腿骨(股骨,古稱“髀”,詳見古籍《周髀算經》),仿生于雄丹頂鶴仰天求歡鳴叫時的挺立身姿與兩喙夾角,制成“伏羲古髀”,作為測天儀器中的“表”,實現了中國遠古天文學的偉大突破!

    【責任編輯:管理員】
    北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國際文化傳播學、中國國學傳播、西方哲學藝術等人文研究。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