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賈湖人歷經幾百年的觀測、研究,終于在雌雄骨笛上發現并掌握了“律歷通天”的宇宙奧秘。
《呂氏春秋》曰:“天地之氣,合而生風,日至則月鐘其風,以生十二律。仲冬日短至,則生黃鐘?!隙瑒t生應鐘。天地之風氣正,則十二律定矣?!?
《淮南子·天文訓》則曰:“日冬至,德氣為土,土色黃,故曰黃鐘。律之數六,分為雌雄,故曰十二鐘,以副十二月……以十二律應二十四節氣之變?!?
中華禮樂文明的偉大傳統一直認為,音律-歷法-禮樂制度之間是嚴密對應的關系?!妒酚洝窌吩唬骸笆ト俗鳂芬詰?,作禮以配地。禮樂明備,天地官矣?!?
賈湖骨笛上觀測到的冬至日影,和最低音,同時起自骨笛大端的筒音黃鐘,其后日影長度由北向南逐漸縮短;當夏至日的日影,到達第二音孔時,對應著清黃鐘;日影由骨笛大端向小端的移動,如同開啟了音孔和對應的音律一般;反之亦然。
日影的緋紅手指,依二至二分等時序,依次開啟和閉合骨笛音孔,猶如神的演奏,完成了太陽回歸年內四立、四至、八節乃至二十四節氣之間時-空-音-律的完美圓舞。
《尚書·舜典》赫然記載的中華禮樂、學術、教育之盛況、中華文明之盛景——舜帝“命夔典樂……詩言志,歌詠言,聲依詠,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這一偉大的歷史記載,絕非史官杜撰,而是遠古文明燦爛的實錄。
中華之天道(科學)-地德(山川形勝之美、農耕民生之美)-人文(儒家古典憲政之說)構成萬物和諧美妙之大一統整體,孔子《易傳》所謂“在天之道曰陰與陽、在地之道曰剛與柔、在人之道曰仁與義”,巍然揭示宇宙生命大一統之道德、精神核心,堪稱“宇宙三義”,其如天地之大,日月之明,亙古不息者也。
毛峰《史詩·伏羲》片斷
某個陽光燦爛的日子,伏羲
與句芒,正在黃河岸邊
教給燧人氏的牧人們
如何捕魚,突然,句芒叫道:
“哥,快看!那邊!”
伏羲定睛一看,在湍急的黃河
中流,正游著一匹長大的白馬!
激流回旋,白馬似乎難以靠岸!
伏羲大叫一聲:“好馬!”
縱身一躍,沖入黃河!
句芒也隨聲躍入湍急的河流中!
兩人奮力向白馬游去!
岸上燧人氏大叫:“危險!快回來!”
伏羲、句芒根本不聽勸阻,
如同蛟龍一般,向那匹白馬游去,
那白馬真好像通了人性的一般,
也奮力向兩人游來!
伏羲靠近白馬,撫摸著白馬
長長的鬃毛,如同老友重逢一般
白馬發出喜悅的嘶鳴與鼻息
伏羲、句芒與白馬
水中盡情嬉戲,水花四濺
猶如三條潔白的玉龍
穿梭、游動,激湍飛瀑
與之一同歡叫
紅日下,清澈黃河
無聲而迅疾地奔流
青山屏息,森林無聲
注視著、驚嘆著——
伏羲飛身躍上白馬脊背,
句芒在前頭牽引著白馬,
一同緩緩游到岸邊,
伏羲、句芒撲倒在沙灘上休息
這神奇的白馬,圍繞著兩個騎士
往返逡巡,似有不盡言語!
伏羲心有靈犀,急忙起身立定
察看光滑的馬背,不禁輕喚:
“句芒,快來,看——”
句芒趕緊湊到伏羲和馬身邊,
驚喜萬分:“哥,這是一幅圖!”
在這匹長達八尺的白馬背上,
竟然清晰地,以青紅兩色鬃毛
呈現出一幅神秘莫測的圖畫!
伏羲抬頭仰望浩瀚蒼穹,
湛藍、高遠,深邃而無垠,
正午的陽光照徹大地山河,
萬物沐浴在神的光輝之下!
伏羲心中涌起深刻的感動:
“句芒,這是上天賜予我們的,
祥瑞、圣物,只會恩賜給有那些
有功德的人群——我們締造了
天下部落的大聯盟——龍國
蒼天之神喜悅我們的聯合
才把這神秘的圖賜予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