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毛峰  >>  正文
    毛峰:世上的一切之一百三十九篇——深刻的無奈與憤怒(時尚帝國系列隨筆之十四)
    毛峰
    2016年10月25日

    時尚強烈地傳遞出一種價值觀或人生哲學:“活得痛快,死得干脆”,迪恩以自己的短暫人生實踐了這一美學信條:“活得短暫、死于年輕,留下一具漂亮尸體?!?

    玩世不恭和反社會的種種行為,都是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宣布“上帝死了”以后必然出現的社會后果。啟蒙主義、科學主義既然宣布上帝不存在,那人生如何度過,就不是一個道德問題而是審美問題,年輕而優美地死去,便可以成為人生的絕美歸宿。

    24歲的迪恩1955年9月30日駕駛“保時捷”沖向死亡的臨終“表演”極具浪漫色彩。事發前幾天,他剛拍完一個預防交通事故的短片,片中他迷人地微笑著面對鏡頭說:“小心駕駛,你拯救的人說不定會是我?!?

    不料幾天后悲語成讖:9月30日傍晚17時,迪恩駕駛“保時捷Spyder”象出膛的子彈一般飛馳在加州466號高速路上,差點撞上剛剛參觀完“世界高速汽車展”的農場主一家,農場主的妻子對駕駛者英俊的面龐、飄揚的金發和唇邊滿足的微笑印象深刻。幾秒鐘后,迪恩便撞上了一位23歲海軍士兵駕駛的福特車,撞車的一剎那,那位海軍士兵看見迪恩“用右手擋住臉,仿佛是為了擋住天堂大門敞開時刺眼的光亮……”

    在現代社會中,男性時尚往往出現兩個極端:要么是彬彬有禮的成年紳士,要么是放蕩不羈的反叛青年,而女性時尚只有一種,那就是男人的性玩物。

    扮演這種角色最出名的,是瑪麗蓮·夢露(1926-1962),她在接受《生活》周刊采訪時道出自己作為性偶像的真實感受:“沒人知道我不愁吃穿但不為人愛、不知快樂是什麼滋味……”1962年8月5日凌晨3點,人們發現36歲的她陳尸床上,死因不明。

    早夭是確保時尚偶像和時尚神話長盛不衰的重要條件:

    1977年8月16日,42歲的“貓王”埃爾維斯·普雷斯利(1935-1977)被發現死于浴室,體重高達115公斤,牙齒因吸毒和酗酒已大部分朽壞,以至葬禮上的尸體只能用蠟像代替。

    而正是這個搖滾音樂的開創者,生前死后賣出了81張白金唱片,讓美國唱片業的大亨們大賺特賺。此前的1958年8月14日,“貓王”的母親因酗酒、厭食和濫用減肥藥而死于心臟衰竭,年僅46歲。母子均在盛年就被殘忍而野蠻的時尚制度和時尚力量殺死:古羅馬人驅使奴隸與野獸角斗來取樂,而今,流行時尚驅使大眾明星們與“一夜功成名就”這一當代普世宗教之夢殘酷角斗,操縱時尚大權的權力精英們則因此賺錢無數。

    英國學者克里斯·羅杰克在《名流》一書中探討了當代發達社會中經常出現的特殊明星——“連環殺手”的激烈反社會行為,實際上是針對西方社會以工具理性或實用理性為核心的啟蒙獨斷價值觀的,在這些殺手看來,他們實施的是“正義的殺戮”,很多殺手故意泄露行蹤給追捕的警察,以炫耀自己過人的智力,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有的殺手干脆就是為了出名而殺人。

    他寫道:“既然這個社會充斥著空虛的信仰和規范,那么對反英雄來說,他唯一的選擇就是成為一個侵犯者(違規者)……在‘成就饑渴’普遍存在和強烈異常的社會條件下,可假設一基本原理,即成就惡名越來越成為獲得公眾認知的途徑,在此過程中,媒體沆瀣一氣、熱衷于表現虛假事件和類名流(靠丑聞成名),以吸引公眾注意力。由于人們無法通過合法途徑獲得成就,某些人就有了通過非法途徑獲得公眾承認的傾向?!?

    2003年被處決的爆炸俄克拉荷馬聯邦大廈、殺死144人的年輕兇手蒂莫西·麥克維,在牢中收到崇拜者雪片般的來信并四度受到不同女子的求婚。

    1999年4月20日高中生艾里克·哈里斯與迪倫·克萊博德在丹佛郊區一高中校園中開槍殺死了12名師生、打傷23人后雙雙自殺。沒有留下任何遺言或解釋。

    此前此后,一系列校園槍殺案引動美國朝野對私人攜帶槍支的大討論,卻很少有人討論兩人開辦的網站上充斥著魔鬼、槍支和骷髏的圖片。

    殺害搖滾歌星約翰·列儂的兇手馬克·大衛·查普曼宣稱,他的行為受到反英雄主義的小說《麥田里的守望者》(1951)的啟發。

    時尚不僅對受眾,也對時尚偶像具有極大殺傷力。大多數時尚明星都死于非命:吸毒、酗酒、自殺或他殺,是他們結束年輕生命的主要方式。

    才色雙全的當紅小生柯林·法雷爾(Colin Farrell,1976-)應心理醫生要求寫下一周活動表,他寫道:“20粒忘我、4克可卡因、6克搖頭丸、半包大麻、3瓶杰克·丹尼、12瓶紅酒、60杯啤酒以及280支香煙?!倍欢葮O紅的少年男星瑞佛·菲尼克斯(River Phinix)則因吸毒過量死在一家夜總會門前。

    或許艾里克·哈里斯的“遺詩”能表明這些迷失在全球文化黑夜中的孩子們渴望的心聲:

    “我來了,來撼動你的世界

    我來了,來動搖你的信仰

    ……

    我來重新奪回我的位置

    我是你的無意識

    我是無限制的超越

    永不停息”

    【責任編輯:管理員】
    北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國際文化傳播學、中國國學傳播、西方哲學藝術等人文研究。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