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孫成昊  >>  正文
    孫成昊:奧巴馬訪歐"告別之旅",西方還是那個西方?
    孫成昊
    2016年11月22日

    11月15日-18日,奧巴馬任內最后一次出訪,地點既不是實施"再平衡"的亞太地區,也不是"適度撤出"的中東地區,而是選擇了歐洲的希臘和德國。

    這次訪歐之行早在美國大選塵埃落定前就已定下,奧巴馬原本一定認為希拉里能夠勝出,卸任前去一趟歐洲,與幾位老友"把酒言歡",聊一下政治遺產,穩固一下美歐關系。然而,隨著特朗普擊敗希拉里,奧巴馬的不少"遺產"變"遺憾",這次訪歐"畢業之旅"也成為"肄業之旅"。奧巴馬并不寂寞,跟隨他踏上歐洲大陸的還有特朗普的陰影。

    整體而言,歐洲對于美國大選的過程看不懂,對于特朗普的執政前景看不清。歐洲多數媒體表達了對美國大選的不屑和鄙視,稱這是美國歷史上最丑陋不堪的選舉,對于"美式民主"的骯臟一面無法接受,認為西方民主模式受到了挑戰,甚至有人呼吁應由歐洲接手扛起"民主"大旗。對于特朗普勝選對美歐關系的影響,歐洲更是心里沒底。就在奧巴馬訪歐前三天,歐盟舉行一系列外長及防長會議,商討特朗普執政后歐洲應該如何應對,結論基本是"聽其言,觀其行",走一步看一步。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奧巴馬心情復雜地踏上了訪歐之行。一方面,跨大西洋關系歷來是美國對外關系中最為穩定的盟友關系之一,但另一方面,美歐卻在事關發展方向的關鍵問題上做出了精英眼中"錯誤的選擇"?;厥?016年,英國脫歐和美國大選成為全年貫穿美歐關系的兩條主線。在這一年,大西洋兩岸出現"反全球化"、"反精英"、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崛起的雙向共振,美歐在決定自身與世界關系的選擇上再次"攜手共退"。

    奧巴馬在雅典衛城這一"民主起源地"意味深長地談起了民主,希望能夠修復因為這次大選而受損的美國形象。同時,奧巴馬屢次談及全球化,表示全球化本身沒有問題,只是路線需要修正,以確保有更多人能夠分享全球化果實。奧巴馬還向歐洲發出了警告,民粹主義很危險,美歐應該加強聯合共同抵御。

    奧巴馬心知肚明,一個"內務纏身"、無法幫襯美國的歐洲不利于美國推行對外戰略,也不利于美歐關系的穩定發展。但現實是,奧巴馬即將卸任,特朗普并不買盟友的帳。他強調"美國第一"和"轉向國內",認為盟友應該承擔更多義務,甚至在一次采訪中表示可以考慮解散北約。而歐洲又不得不面對英國脫歐和主要大國大選的繁忙議程。因此,美歐在近一兩年內將難有精力在重大國際事務上加強配合,最多只能提一些有名無實的合作口號。此外,特朗普目前仍在挑選內閣成員,這些班子成員的政策取向將對政治"素人"特朗普治下的美歐關系產生重要影響。這一不確定性只有在特朗普揭曉成員身份后才能逐漸消除。

    美國大選已經結束,結局無法逆轉,代表"草根"、"反建制"、"反全球化"的特朗普將引領美國走向不確定的未來。歐洲接下來也要面對足以影響歐洲一體化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比如意大利修憲公投和法國、德國大選。歐洲人民如何選擇不僅將決定美歐關系的未來走向,或許還將決定西方價值觀聯盟的存續與否,甚至將決定以美歐為主導的自由主義秩序走向何方。

    (原文經刪改后發表于《亞太日報》網站)

    【責任編輯:管理員】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學者,主要研究美國外交及中美關系。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