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毛峰  >>  正文
    毛峰:世上的一切之一百四十九篇——我渴望傾聽中國(時尚帝國系列隨筆之二十四)
    毛峰
    2016年12月06日

    在用西洋音樂形式以及中西樂器表現中國人美麗情感方面,趙元任創作的藝術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冼星海創作于抗日烽火中的偉大民族史詩、大型史詩聲樂套曲《黃河大合唱》、冼星海、聶耳等杰出作曲家創作的藝術歌曲、電影插曲、抗戰歌曲、聶耳改編自民族器樂的《金蛇狂舞》等、馬思聰根據內蒙民歌創作的小提琴曲《思鄉》、何占豪、陳剛采用越劇曲調、手法創作的優美小提琴協奏曲《梁山泊與祝英臺》以及雷振邦等人,采用少數民族音樂、戲曲音樂為電影《冰山上的來客》、《劉三姐》、《五朵金花》、為越劇電影《紅樓夢》、現代京劇《杜鵑山》等所作的配樂,均是“中西合璧”的經典作品。

    總括而言,近現代中國音樂,由于持續的政治動蕩和全社會對中國固有音樂傳統采取的荒謬錯誤的“去中國化”的污損、否棄態度,沒有能產生出像中國古典音樂和西方古典音樂那樣輝煌燦爛的音樂文化。

    二戰以后西方社會變本加厲的商業化、世俗化大潮,也在1980年代之后席卷中國,使雅樂凋零、俗音彌天的文化風尚和音樂時尚更加普遍,在全球年輕人心目中,流行音樂就是人類音樂文化的全部或絕對主流,古典音樂被視為“古董”,古典風尚所標舉的博大深邃、精致優美的文化精神,在“拜金-票房主義”等統治當代的實用主義思潮持續影響下,不斷“解構”、“顛覆”、“摧毀”、“游戲”高雅文化,使之消失于無形。

    高尚靈魂與高雅文化,遭到全社會的冷遇唾棄,當年被“紅衛兵”錯誤打倒的所謂“封、資、修”實則是人類高級精神文化的巔峰,當權者意欲鏟除而不可得;如今,卻被全球商業流行時尚不費吹灰之力便真正“打倒”了!文明歷史的最終一幕,真如法國荒誕派戲劇家尤奈斯庫所謂之“活脫脫一出鬧劇”而已。

    葆有“人民音樂家”不朽稱號的偉大藝術家冼星海(1905-1945),以偉大音樂史詩《黃河大合唱》輝映著中國音樂史冊,至今無出其右者!每過一段時間,我都取出珍藏的各種版本的冼星海音樂作品,尤其是《黃河大合唱》,深深激動于這部偉大作品的磅礴激情與浩然正氣。毛澤東曾說他一生最感動的音樂,就是亨德爾的《彌賽亞》和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真是天才之見:唯有星海,才能把全民族的偉大精神,以排山倒海之勢、黃河奔騰裂岸、一瀉千里之力、中國人在過往8000年文明歲月中吞吐宇宙之胸襟、被倭寇侵略所激怒所凝結的民族統一意志,予以英雄般的表達,這種寬廣無垠的、海洋一般深邃的宗教性的強有力的信仰,唯有亨德爾的《彌賽亞》(尤其是無比美妙的《綠葉青蔥》,神意的奧妙清蔭,如何遮蔽著眾生的身體與靈魂!唯盲人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在羅馬圣塞西莉亞教堂舉辦的《千禧禮贊音樂會》上加以絕妙表達)、海頓的宗教清唱劇、莫扎特的《普世歡騰》、貝多芬的九部交響曲、惠特曼的《草葉集》和尼采的《查拉斯圖拉如是說》足堪比擬;唯有掙脫了近代啟蒙-功利-實證主義卑鄙的知識碎片與無聊的技藝炫耀,才能領悟馬丁·海德格爾《藝術作品的本源》所謂“天地人神”共同支撐和屹立著的“希臘神廟”與梵高的《農鞋》何所謂也;唯有那“海洋一般的浩瀚感覺”(這一感覺被維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托爾斯泰《福音書簡釋》、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加以淋漓表達,卻被淺薄作者伯特蘭·羅素《宗教與科學》淺薄地加以否定,尚默默無聞的維特根斯坦一怒之下將鼎鼎大名的羅素撰寫的、淺薄至極的《邏輯哲學論》“序言”退回不用,為此耽擱了這部曠世巨著的出版,因為書商看重的,并非《邏輯哲學論》,而是那篇淺薄的“序言”!如今看來,維特根斯坦對此廢棄不用,實在極其英明、果斷?。┎拍芴嵘@塵世的骯臟與虛幻……

    我想對那個13歲就入嶺南大學(今中山大學)音樂系學習小提琴、很快技壓群芳、享有“南國簫手”美譽的廣東番禺少年星海、那個因衣服破爛被巴黎音樂學院的門警阻攔盤問的“高級作曲班”的中國才子(導師保羅·杜卡斯問這個獲得榮譽獎的中國青年“有何物質上的請求”時,星?;卮稹皩W院食堂的飯票!”舉座悲之)說:“星海!雖然僅活了40歲,但你活得太值了!你觸摸到了那個壯美無比的——中國人的靈魂!”聆聽你,猶如聆聽中國的心聲,這從《文王操》和《瀟湘水云》中潺潺流來的、傲然與天地相仿佛的、造不得一點假的中國精神!

    音樂是屬神的。自國困民窮、左右顛仆、反復動蕩以來,中國音樂被權勢和商業力量污損、扭曲到面目全非,除了孤零零的《黃河》與《梁?!芬酝?,竟然好大一片空白;因為音樂根本不能造假,一絲一毫的偽善與粗俗,必從音符和旋律中“清水芙蓉”一般呈現出來,那骯臟卑俗的靈魂,又如何加以掩飾呢!

    最近因撰寫《圣學血脈》和《古樂新聲》兩組文章(由《清風廬》和《中國日報中文網·天下》專欄刊出),特別渴望聽到“純粹中國”的聲音,百轉千回,尋覓不得——電視上全是爛俗不堪的節目,網絡上都是更加爛俗不堪的垃圾訊息,也不知道那些“祖國的大小花朵”(成年人和未成年人)都是怎么過活、怎么迸發那“淤泥中的純情”(借用一部電影名)的——“花朵們”都一臉燦爛,在微信上不斷曬出“吃吃喝喝”的“美圖”……

    驀然間,我想起著名小提琴家西崎崇子演奏的《梁祝協奏曲》來,她演奏的莫扎特五部小提琴協奏曲(與捷克愛樂樂團合作),別有一番“東方的溫暖與柔美”;

    遂翻出她與上海音樂學院樂團合作錄制的古董級VCD(被我從某一線城市的大型超市堆積如山、降價處理的音像制品中意外發現),上海音樂學院樂團的協奏糟糕無比,但西崎崇子的演奏,溫婉深情、光芒四射;此番攜來??谛蕾p,患牙疼的內子,雖口不能言,用指尖在我掌心輕輕刻畫一個“慢”字,深得西崎崇子的藝術神韻:在密集如雨的音符瀑布中,驀然出現一道靜謐的彩虹,令人怦然心動——這安詳、廣大、華美、溫暖、自由的靈魂,正是宇宙天地賦予萬物的深湛生命之所在呀!藝術家不加以深沉表現,而是在舞臺上滿臉堆著假笑、搖頭晃腦地亂彈(譬如朗朗的鋼琴演奏),豈能感人至深?!

    中國音樂的近代困境,集中體現于天才音樂家華彥鈞(阿炳,1893-1950)的悲苦一生中。他是無錫道士華清和的私生子,年少即顯露音樂天賦,成為無錫道教界的出色樂師。1918年父死,繼任道士。1921年因染梅毒致右目失明,貧病交加。1927年雙目失明,流落街頭,以賣藝為生。1947年遭軍警毆打致疾。1950年夏,接受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的訪問錄音,留下自己創作并演奏的不朽名作《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二胡曲)和《大浪淘沙》、《龍船》、《昭君出塞》(琵琶曲)后,于當年12月4日吐血而死,時年58歲,原本答應半年后繼續錄音的二、三百首曲目竟因此失傳!悲夫!

    華彥鈞的《二泉映月》是孔子《幽蘭》以來憂時傷世的文人音樂的近代高峰。樂曲對黑暗人世的控訴、深深的絕望和高傲的反抗,其悲哀、憤懣、寧死不悔、反叛到底的偉大精神,達到了空前絕后、“無以復加”的程度,凡聽者無不為之動容、淚下。托爾斯泰稱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使他“觸摸到了苦難民族心靈之最深處”,而華彥鈞的《二泉映月》更超過之,將一個人、一個民族歷經苦難仍頑強不屈之傲然風骨赫然展現、永標青史。小澤征爾稱對這首曲子“必須跪著傾聽”,道出了樂曲悲哀絕望中猶傲然挺立的崇高風范,真“古之貞士”也。

    阿炳創作的《聽松》(又名《聽宋》)借金兀術在無錫惠泉山聽松石上聽宋兵軍威心驚肉跳的故事,描寫陣陣松濤如潮翻卷,仿佛宋將岳飛率領軍馬廝殺而來,樂曲寄托作曲家渴望收復失地的愛國熱忱,此曲作于抗日戰爭年代,音樂氣勢宏偉、風格蒼勁,經彭修文改編為民樂合奏,具有交響樂般的剛勁效果,其民族氣節與民族精神更驚天泣鬼,一掃頹靡。他創作的《昭君出塞》則將女中豪杰王昭君毅然西去的錚錚傲骨予以傳神的刻畫,西域壯闊的風景與樂曲主人公艱苦殘酷中傲然自若的神態盡皆寫出,樂曲無悲愁之感,而飽含堅貞不屈之志、蔑視命運之情,真“樂中之偉丈夫”也!

    琵琶名曲《大浪淘沙》,阿炳詭稱此曲為道家梵音合奏的曲牌,而道家曲牌中并無此曲,實際上此曲是音樂家的創作,而且是一生坎坷卻高傲不屈的音樂家對自己生命的“基調定準”:樂曲開始時是一段清澈寧靜的旋律,猶如山澗清溪瀉入深湖,又似清風拂過淺池,漣漪下潔白的石子歷歷可數,樂曲在這一旋律下不斷擴展演進,將生命本源處的清純帶入無限開闊而淵深的境地,同時又保持著一塵不染的純潔與天真,仿佛少失母愛、寄養道觀、飽經憂患的阿炳仍在夢中尋覓著人世的美善、親情與溫馨;樂曲中部突然匯入激動鏗鏘的旋律,仿佛飽經滄桑的音樂家內心陡然涌起翻卷的情潮,卷裹童貞與爛漫而去,將原本清凈安恬的生命進程急速加快,直至澎湃汪洋、無可收束,最后樂曲在一兩聲短促而清澈的撥弦中復歸本體的寧靜。

    時移世變,劫盡運窮,幻象消盡,一片空明。浪潮過處,大道貞靜如常,淘盡的只是浮皮,留下的,是永恒不朽的樂章,清澈無垠的生命海洋。

     

    【責任編輯:管理員】
    北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國際文化傳播學、中國國學傳播、西方哲學藝術等人文研究。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