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毛峰  >>  正文
    毛峰:休養生息,文化培育——中華文明的復興之路(續)
    毛峰
    2017年02月07日

    資治通鑒手稿

    (續前)

    二、深入推行“休養生息”的文化政策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嘗言:“政簡則風清?!?

    因為政策、體制簡便、從容,許多不必要的環節、審批、攤派、驗收功夫都可以省去,就會讓許多企圖從中獲得壟斷利益者無從下手,則政風、民風必然清廉、醇正,行政效率也必然因此提高。

    竊以為,眼下中國教育、學術、傳媒體制,恰如西漢初年“文景之治”時代,急需一番層層減壓、體制松綁、簡便規章、輕薄“學役”的“精兵簡政”功夫,即“休養生息”的文化政策。

    首先,變盲目擴張規模、貪大求洋、以各種考試分數評定選拔人才的“統一招考制度”(“新科舉制”)為在教育觀念、教育體制上推行綜合、全面的教育深度改革,開展教育改革的“全民討論”與專家論證,推行貨真價實的、人文主義的大學教育、中小學教育,切實營造龔自珍所企望的“不拘一格選人才”的教育環境,在體制上解放全國學生、教師、家長,是解放中國文化生產力、創造力、傳播力的第一步;

    其次,立即廢止以“CSSCI”為代表的、數量主義的學術評定制度,停止各種“重點基地、重點學科、重點項目”的申報、審批、驗收等名目繁多的官樣文章,變“政績工程”式、官僚主義式的管理為寬松、民主、和諧的學術管理模式,讓中國學者大大松一口氣,讓他們潛心學術、心無旁騖,盡最大努力切實保護每個學者的獨特個性與學術追求,這樣,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學術必能從這種寬松的環境中脫穎而出;

    再次,變單一商業模式為主導的傳媒體制而為國有、民有、外資等多元傳媒體制,國家合理控制并大力扶持少數資質優異的大型國有傳媒,使其免去生存之憂,全力培育傳播中外優秀文化;對資質一般的國有、民有傳媒,交由市場去優勝劣汰;對有外資介入的傳媒機構,則可有效管理、適度放開;

    最后,中國應仿效歐美等發達各國,迅速研究、通過一個立法、行政配套的政策體系,責令每個教育、學術、傳媒機構,必須提供一個較大規模和較高層次的中國傳統文化的講授、研究、出版、發行、傳播的空間,使中國5000年的偉大遺產不至于在當今全球化、實則西化、實用化的時尚文化潮流前被逐步淹滅!

    這樣,我們就面臨一個更深層次的、具有全局戰略意義的、有關中國文化精神、中國民族精神的“休養生息”問題:即,深刻反思并清醒直面一個歷史時期以來延續至今的“中國文化斷裂”格局,重新界定、詮釋、創造性地理解、弘揚中國文化的核心精神?如何重新培育起中國人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認同?

    如何從中國偉大的文明遺產中,提煉生發出一種具有普世意義的人類價值體系,讓這一體系與西方文化的價值體系進行“對接”,這一中西融會的價值體系、道德秩序,不僅使中西之間(尤其是中美、中歐等全球各主要文明之間等)的文明對話成為可能,更進而增進了解,避免沖突碰撞,使中西兩大文明體系之間,加強溝通、互惠,共促世界和諧與繁榮。

    改革開放的歷史表明,什么時候我們能突破意識形態領域的思想瓶頸以及體制瓶頸,我們就能找到如何改變、提升、創新現有體制的積極而穩妥的方法,就能掃清中國的文化復興之路上的一切障礙。

    當上古時代,中國政教正處于完善的進程中,堯帝在中國第一篇政治文獻《尚書·堯典》中就提出了“天下大同”這一全人類的最高文明理想:“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痹谖宜斫獾摹爸袊澜缬^”或“中國價值觀”中,這一被置于全篇之首的“理想”宣示,具有雄渾磅礴、牢籠萬有的精神氣度,它告訴我們,如果我們能確實(克)發揚(明)我們民族、我們每個人身上的美德(俊德),我們就能使天下萬國和平共處地生活在一個和諧的世界中!

    或許,這就是湯因比等歷史哲學大師對中國人的文化崛起所抱的光明希望的學術根底之所在,更是每一個中國人重新認同于這萬古綿延的偉大理想、奮進不息地承擔世界賦予中國人的歷史使命的精神動力。

    中國,魂兮歸來!

    【責任編輯:管理員】
    北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國際文化傳播學、中國國學傳播、西方哲學藝術等人文研究。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