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毛峰  >>  正文
    毛峰:輔仁講稿:中國戲劇研究之二
    毛峰
    2017年02月28日

     一,中國戲劇總論

    人類生存于永恒的戲劇場景中:宇宙輪回、四季更替、生老病死、婚喪嫁娶、喜怒哀樂……人在永逝的歲月年景和流動變幻的街景中,總在探尋并呈現:這一切暫存的根源何在?歸宿如何?有什么意義?

    1,中國戲劇是直面人生際遇的偉大戲劇

    人的存在,構成戲劇的永恒主題。

    中國戲劇,就是直面人生際遇里的迷狂、苦難、痛楚與歡欣、凡圣之掙扎、靈魂之寄托、死亡與再生、永恒與短暫、迷惘與徹悟這些人生存在根本問題的完美藝術形式。

    它薈萃詩、歌、樂、舞、表演、武術、雜技、曲藝、幽默滑稽、舞臺美術、禮樂文章、古典觀念與制度、現代技術手段為一體,是綜合各種人文-詩意手段,用以呈現人類境遇的藝術演出形式的總稱。

    中國戲劇,因其歌唱性、寫意性(詩意性)和虛擬性,又稱中國戲曲。

    沒有歌唱的話劇,亦屬中國戲劇。

    2,中國戲劇演出,誕生于三皇五帝時代

    中國戲劇,誕生于新石器晚期三皇五帝時代的“六代禮樂”(黃帝、堯舜、三代為代表)建制中,歷經晚周繁盛時代、漢唐極盛時代、宋元明清穩固定型時期、近代變革時期,至今仍蓬勃發展,與印度梵劇、希臘悲劇,并稱“世界三大戲劇體系”。

    王國維《宋元戲曲史》受日本漢學錯誤影響,認為宋元時代中國戲劇才正式誕生,此前僅為雛型,甚為荒謬:中國具有文獻與考古學意義上綿延9000-10000年以上的連續文明史,豈能沒有戲???六代禮樂演出、晚周俳優之戲、漢代百戲(散樂)、唐代歌舞劇等均極度發達,豈能以“雛型”目之?《插圖本中國戲劇史》作者批評受全盤西化嚴重誤導的中國近代戲劇觀念“以西律中”、“以今律古”(葉長海、張福?!恫鍒D本中國戲劇史》28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但在戲劇史分期上,仍未沖破這一窠臼。

    今予撥亂反正、立本清源也。

    3,中國戲劇演出,淵源于原始歌舞

    中國戲劇,誕生于原始歌舞表演,青海同德宗日新石器文化遺址出土的印有清晰舞蹈演出形象的陶盆、云南滄源巖畫的狩獵舞蹈演出、內蒙陰山巖畫上的拜日祭祀舞蹈、新疆呼圖壁巖畫上的生殖崇拜舞蹈場面等,在在標示著納部族為一個融偉大信仰、祭祀、生存活動為渾然整體之盛大演出,乃中國戲劇綿亙萬年的偉大傳統之壯美起源。

    4,中國戲劇的文明根源:根基于仁愛(感通)的大一統生命之共振、族群之融合

    中華文明的最高特性,就是大一統政治基礎上的人道性,這一人道性的根基,深埋于人性相互渴望的激情中,深埋于萬物生命的相互緊鎖,深埋于孔子儒家學說“仁愛”精髓中:“陌生人啊,若予無言,汝因何不言呢?!”(《草葉集》)

    戲劇是熔鑄大一統的香草與美酒,猶如肉體之相交、靈魂之共振、族群(祖國)之熔鑄為一!

    5,中國戲劇,屬于中國禮樂教化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歌舞劇演出,凝聚大一統文明精神

    孟子總結中華文明創立期(上古)三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一曰自伏羲直至堯舜禹抑制洪水的偉大事業;二曰周公制禮樂、兼夷狄、驅猛虎;三曰孔子著《春秋》,亂臣賊子懼,中國大一統由此確立。

    儒家六經乃大一統文明完美記錄。

    6,宇宙、季節、美德、生命的熱烈舞蹈:中國戲劇的壯美演出

    晚周名著《呂氏春秋》將宇宙萬物納入一年四季十二時憲次第展開之華美秩序中,不愧為晚周漢初諸子百家學術思想集大成之作,號稱“增一字值千金”之瑰偉巨制也。

    《呂氏春秋·仲夏紀》“大樂”、“古樂”諸節,論列伏羲后裔朱襄氏、葛天氏、陶唐氏(堯帝)等創制古禮樂(中國戲劇演出之早期形態)的過程,伏羲、黃帝、堯舜等創制樂器以伴奏歌舞劇的具體情形,尤其是葛天氏(神農炎帝族裔之一)創立古禮樂歌舞演出及其規制、劇目的詳細情形:“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八次歌舞劇演出):一曰載民(中國古典憲政之核心,在承載、長養人民,故以和樂之舞劇教化之,謂之“載民”,峰按);二曰玄鳥(燕子報春之謂也;清儒王念孫以為玄身,誤。);三曰遂草木(初春時節,促天下稼穡之務本,舞劇表演以鼓舞之);四曰奮五谷(金秋收獲之舞);五曰敬天常(冬藏祭祀之舞);六曰建帝功(自伏羲直至舜禹,均以修治水利為治理之本,冬閑時節修治);七曰依地德(測天修時憲,修治水利、土壤增肥等國族事業大獲成功,盡地力之德,以養生民,歌舞表演以慶祝之);八曰總禽獸之極(修治山林草木、禽獸生靈,以豐美百姓日常生活)”(中華書局版118-119頁),八出歌舞劇大戲,總演一年生長繁息之美政、風教,人間善道,與天地草木禽獸之和諧美妙,油然而沛然,此樂(禮樂制度之宗極)無垠焉!

    7,中國遠古戲劇的盛大演出:伏羲部族聯盟后裔、六龍之一的葛天氏,暢遂天人的歌舞劇目

    中國第一場壯美的歌舞劇演出(葛天氏之樂):領舞者三人,象征天地人;操牦牛尾,象征萬物的繁茂;投足(踢踏舞)以歌。
    八闕(八場次的歌舞劇演出):

    一曰載民:序舞。中國古典憲政之核心,在承載、長養人民,故以和樂之舞劇教化之,歌舞演出以“載民”立教,正大光明也;

    二曰玄鳥:春之舞。燕子報春之謂也;清儒王念孫以為玄身,誤。

    三曰遂草木:春夏耕作之農舞。仲春盛夏時節,敦促天下稼穡之務本,歌舞劇表演,以吟詠之、鼓舞之;

    四曰奮五谷:金秋收獲之舞;

    五曰敬天常:冬藏,祭祀天地圣賢之舞;

    六曰建帝功:興作之舞。自伏羲、女媧、神農直至堯舜禹,帝王率眾,均以修治水利、國土為治理之本,冬閑時節大力修治之。

    七曰依地德:伏羲以賈湖骨笛為髀表,測天側日月星辰以頒布時憲、政令,各地修治水利,使土壤保墑、增肥,國族事業大獲成功,盡地力之德,以養生民,歌舞表演以慶祝之;

    八曰總禽獸之極:從中央到地方各諸侯,均修治山林、水土、草木,水禽野獸生靈,各得其宜;民生豐美,百姓日用充足,頌聲興。

    八出壯美絕倫的中國歌舞劇大戲,總攬宇宙天地一年生長繁息之美政、風教,人間善道,與天地草木禽獸之和諧美妙,油然而沛然,此樂(禮樂制度之宗極)無垠焉!

    8,歷史-文化虛無主義的錯誤戲劇觀與近代“國劇復興運動”:對黑暗野蠻的全盤西化派的有力駁斥

    清末民初,國家殘破,全盤西化派的黑暗野蠻之說甚囂塵上,胡適《文學進化觀念與戲劇改良》竟無知地主張“淘汰干凈中國戲劇的唱功、武打”才算吻合“西洋話劇”觀念;其在北大的無知學生傅斯年《戲劇改良各面觀》宣稱中國戲劇為“可憐的百衲體”;北師大教授錢玄同在《寄陳獨秀》中蔑視中國戲劇為“幼稚”;另一師大教授魯迅終生蔑視京劇,在卑鄙淺俗的罵街雜文里,屢次嘲笑作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的創立者梅蘭芳大師……

    與此同時,抱有人文良知的偉大戲劇家余上沅、宋春舫、張厚載等,毅然發起“國劇復興運動”,巍然揭示出中國戲劇的“寫意性、抒情性、歌唱性、人道性(道德-人文理性)的永恒不朽之美”!

    廣大中國觀眾,深愛京劇、昆曲、各地方劇種、曲藝、雜技、相聲等國粹之美,梅尚程荀飲譽全球,堪稱風雅絕代;一聲皮黃腔,萬年文明浮現眼前,神州夢縈;幾絲古琴曲,千秋絕唱震響中外,春江水暖;歷史-文化虛無主義的泥潭、霧霾,正被中華兒女的復興偉業擊破;孔子聞《韶》曰:“盡善盡美”,韶者繼也,傳承萬年戲劇文明,豐美深邃萬民身心,則《禮記·樂記》所謂“清明象天、廣大象地、窮高明而測深厚”之壯美戲劇,每日搬演于神州大地、搬演于吾人內心深處,黃帝《云門》之寥廓、堯舜“蕭韶”之“九成”、全球大同之勝景,得魚貫而出,不亦瑰美哉!

    二,中國戲劇的正大清剛之美

    古典歌舞、戲劇,以六代圣樂舞為冠冕,以《韶》為文德之巔峰,舜樂發揮堯德,天下為公,舉賢選能,講信修睦,《韶》乃大同文德之恢弘舞??;以《武》為武功舞劇之極致,表現周武王率眾伐紂滅殷、開拓江南、重建大一統的赫赫武功,乃中國戲劇的偉大起源之主體(禮樂制度、史詩劇情、歌舞、鼓樂、武打、雜技等要素均融匯其中)。

    1,戲劇兩字繁體寫法的剛健之美:舞陽春之德,于浩蕩秋風之中

    戲劇兩字之繁體,左為“虎”,象征大地皆秋、西風勁吹、白虎七宿閃耀,大自然掃蕩一切之威力;右為“戈”、“刀”,象征中國人揮戈馬上、刀劈西風,以青龍七宿之春意、丹鳳七宿之火舞、玄武七宿之秘藏,對抗死亡與消逝,演出宇宙人生壯美活??!

    孔子《禮記·儒行》告魯哀公,儒者有特立獨行之“剛德”,中國最早的戲劇演出《大武》即中國人鼓舞奮發之剛毅精神寫照!程朱理學受佛教禪宗影響,內圣有余、外王不足,元明清科舉程式化,柔化了孔子與中國,近人除七賢外,唯師大李長之論之精確。

    2,《大武》:中國軸心時代戲劇的輝煌演出

    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中國進入“軸心時代”,《大武》就是中國軸心時代最早演出的偉大戲劇作品之一,作者周公。

    《禮記·樂記》和《孔子家語》均記載了孔子與周王室樂師賓牟賈對《大武》的論述:舞劇序幕是一大段振奮千古的激越鼓樂,象征周武王集結天下八百諸侯于黃河之濱,誓師伐紂,武王《泰誓》發出全球人道主義的最強音:“民之所欲,天必從之!”之后,舞劇第一幕,六十四個武士,持盾牌北出,肅立如山,歌《詩·周頌·武》:“於皇武王……勝殷遏劉,旨定爾功!”

    第二幕,武王振鐸,太公揮戈,舞者列隊刺擊,發揚蹈厲,三軍率舞,滅商建國,歌《酌》:“於鑠王師……我龍受之,佼佼王之造!”;

    第三幕,周軍揮師南進,中原諸侯歸附,武王第一次分封,歷代圣賢帝王之后,均獲封。歌《賚》(賜予義):“文王既勤止,我應受之。敷時繹思,我徂維求定。時周之命,於繹思!”

    第四幕,王師渡江南下,南國是疆,歌《般》:“於皇時周,陟(至)其高山;垛山喬岳,允猶翕河;敷天之下,裒(眾)時之對,時周之命”,大一統國家疆界確立,天命所歸;

    第五幕,周公制禮樂,召公營洛邑,天下東西南北,燦爛封建禮樂行之,道里 、貢賦均等,夾輔周王室,周召毛畢諸公以憲政文治分理天下,歌《時邁》:“時邁其邦(諸侯),昊天其子之(蒼天愛民)……肆于時夏,允王保之!”

    第六幕,天下大治,兵革永息,復綴(舞位連綴,至此,舞者回歸原位)以崇(天子),歌《桓》(威武義):“綏萬邦,屢豐年,天命匪懈,桓桓武王,保有厥士,于以四方(分封保國,舉賢治四方);克定厥家,於昭于天,皇以間之!”

    孔子曰:“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周公制禮樂,大武昭剛德,中國禮樂文章及其壯美的藝術呈現——中國戲劇,令人思之,心神俱旺,感奮不已!

    【責任編輯:管理員】
    北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國際文化傳播學、中國國學傳播、西方哲學藝術等人文研究。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