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呂玉蘭  >>  正文
    呂玉蘭:我教老外學漢語之——你是哪國人?
    呂玉蘭
    2018年01月10日

    外國人走到中國大街上,如果是面貌比較具有異國情調,難免會被問國籍,即使那些長得比較“親華”的學生,也往往由于他們的洋腔洋調顯著不同于咱們祖國各地的南腔北調,也很快就被追問:你是哪國人?

    說到學漢語的外國人的構成,新中國成立后最早是一些東歐和亞非拉的學生來華修習漢語。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近幾年,我和同事們朋友們開始接觸到以前非常鮮見的南美洲的秘魯人,智利人, 蘇里南人,非洲的埃及人,加納人,大洋洲的湯加人也不遠萬里前來求學了。根據2017年底剛剛召開的全球孔院大會的數據,目前已有146個國家(地區)建立了525所孔子學院以及1113個孔子課堂??梢哉f,我們的朋友遍天下!

    就拿我個人的經歷來說吧,最近的班里還有個來自“圣文森和格林納丁” (Sain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的學生,我雖然一向自覺自己地理知識不錯,但是對這個國家卻完全聞所未聞,學生說了幾遍我都沒反應過來。所以這個學生只好下課后自己查了詞典告訴我,當時感覺十分抱歉。后來趕緊上網查了一下,原來這個加勒比海的島國,全國僅有十萬人,如今也開始有人學習漢語了,所謂“桃李滿天下”,也許說的就是我們這些人?

    如果你是一位資深的對外漢語教師,對“你是哪國人?”其實會有更多的觀察和體會??梢哉f,憑著這些年來總結出的經驗,基本上看看學生的外貌,觀察一下他們的行為做派,聽一聽他們的漢語“口音”,再看看他們的名字,有時甚至只聽他們說幾句他們的母語,即使完全沒聽懂對方在說什么,對這個學生的國籍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首先,看外貌和打扮。外貌主要從膚色,發色,個頭去判斷,但我描寫外貌的水平有限,雖說第六感很強,常常一看就能判斷出大概是哪里人,但只能意會不可言傳,暫略去不表。單說打扮方面,目前學習漢語人數較多的韓國人的特點是,流行文化高于一切,所以只看一個年輕人的裝扮,幾乎就能判斷出來他是不是韓國人,以及現在韓國流行什么。二十年前剛參加工作時,幾乎是整班都是韓國人,女生居多,一色的短發和黑嘴唇(的唇膏)。不知何時,又變成一色的大肥腿褲子。前幾年,男生又一色的大鍋蓋頭發,要擋住眼睛的那種,他們幾乎屬于一旦流行,全無例外的那種。東南亞國家的學生,別看是熱帶國家來的,大冬天就屬他們不怕冷,常常穿著羽絨服里邊只穿個短袖衫,下邊還赤腳穿個拖鞋走在大街上,因為人家不習慣穿那么一層又一層的,覺得像個大粽子。又如美國學生,天熱時人人一身短褲和T恤,往往T恤是那種寫著自己大學名字的文化衫,往好里說是隨性,往差里說就是邋遢了。但是他們非??粗刈约旱倪@種穿衣規則,那就是:上課就是盡量休閑!

    從行為做派上來說,日本人、韓國人見到老師都彬彬有禮,早些年老師們經常在校園里被日韓學生鞠躬伺候,雖說是尊師禮節,但一般的中國老師都不太習慣這種近似九十度的鞠躬。不過這些年日韓的年輕人也可能是入鄉隨俗,也可能在本國也已經不再這么隆重,感覺給老師們鞠躬的學生已經比較少了。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而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經常是熱情似火,邊說邊手舞足蹈地比劃。曾經有一次,一個意大利學生做口頭報告,我覺得他手勢太多,讓大家眼花,于是下課后跟他聊了聊,他卻表示:不比劃意大利人說不了話!

    阿拉伯人就更好判斷,服裝上有特點不說。見面禮也別開生面。比如兩個阿拉伯男人一見面,就會抱著親起來,左邊一口,右邊一口,忘記幾次了,好像左邊再一口,雖則聽起來嘖嘖有聲,但感覺經常都是虛演,親的都是空氣而已。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當然,以上所說,只是個人經驗,難免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刻板印象問題,也不是百猜百中,要是您根據這些判斷錯對方的國籍了,我個人概不負責哈。

    你是哪國人?有時候還很不太好回答,特別是那種具有雙重國籍的人。一個學生的爸爸是法國人,媽媽是比利時人,自己說自己也是法國人也是比利時人。同學開他的玩笑:咦,要是法國和比利時打起來了,你站哪邊?他本人倒也干脆:“他們要是打起來,我誰都不幫啊。你別笑,即使是別的國家打法國,我也不幫。要是世界上每個人都拒絕參加任何戰爭,那戰爭就打不起來了是不是?”這還真是世界和平新思路??!

    對于那些學了多年漢語的學生來說,他們不少人心里都懷有一個“中國人情結”。今年夏天,有個英國學生第一次去中國夏令營,他在倫敦對我說:“老師,我要回中國”。我說:你不是中國人,你得說‘我要去中國’,不能用‘回’。結果人家老大不高興地說:有一天我可能說“我也有一套房子在中國”!他還微信我了一屏幕的“我愛中國我愛中國我愛中國我愛中國我愛中國”,我一看,這得鼓勵啊,于是我趕緊回答他:我很高興你愛中國,我很高興你愛中國,我很高興你愛中國!

    還有一些學生,去過中國以后,就對中國念念不忘,一直想找各種機會再去中國。并且學會了中國人的一些日常習慣,最近我教的這個班里有六個學生都是從中國剛回來的,其中有兩個人現在天天抱著個熱水杯。但是在這里的英國大學校園,熱水卻是要付錢的,我于是問他們,你們就喝免費自來水唄,英國人不是都喝自來水嗎?我到英國都習慣喝涼水了!

    結果兩人異口同聲地說:“我們是中國人?!比缓蠖急Ьo了他們的熱水杯!

    【責任編輯:管理員】
    首都師范大學國際文化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從事對外漢語教學事業二十余年。目前外派在英國倫敦大學金史密斯舞蹈與表演孔子學院擔任漢語教師。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