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接到父親從老家打來的電話,說是縣政府敲鑼打鼓給我家送去了三塊金光燦燦的“光榮人家”銅匾。一塊送給曾是一名老兵的爺爺,一塊送給已經轉業到地方的我,另一塊送給我仍在部隊服役的侄子。電話那頭,父親的心情無比愉悅,話語中充滿自豪感。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光榮人家”的牌匾又回來了,我感覺很親切,同時也不禁想起我們家族的軍旅情結來。我爺爺曾經是一名軍人,1949年參軍入伍,是一名與新中國發展齊頭并進的老兵。雖然爺爺在部隊并沒有什么值得記載的豐功偉績,但他始終為自己是一名軍人而感到驕傲。尤其是小時候家里的老屋門楣上掛著的一塊“光榮之家”牌匾,是爺爺一直引以為豪的物件。遺憾的是有一年老家發大水,老屋受淹后那塊爺爺視為珍寶的“光榮之家”牌也給沖跑了。當時,爺爺順著河邊找了許久,最終還是沒有找到。為此,爺爺心情郁悶了好一陣子。
父親高中畢業后,按照爺爺的意愿,本打算是要把我父親送去部隊鍛煉,把軍隊的優良傳統一代一代繼承下去的。但由于奶奶萬般不同意,說是只有這么一個兒子,必須得留在身邊才放心。最終,爺爺的愿望也就落了空,這也成了爺爺一直在嘴里念叨的遺憾。用爺爺的話說,好男兒就得去當兵,否則哪來的男兒血性。因此,他成天責怪是奶奶破壞了他的“軍培”計劃,耽誤了他的大事。
再后來,爺爺天天盼著我們兄弟三人快點長大,可遺憾的是一場大病,爺爺過早地離開了我們。爺爺走后,父親一直記著爺爺的遺愿,那就是一定要安排我們兄弟三人中的其中一個去當兵。在我還是孩提的年代,參軍是件非常隆重光榮的事,誰家孩兒參軍入伍,這戶人家便成為光榮的軍屬,逢年過節都有村里的干部敲鑼打鼓上門慰問,送去“光榮人家”的春聯,令人感到無尚榮光。
或許是出于對“光榮人家”那塊門牌的向往,高中畢業后,我毅然選擇了參軍入伍。還在新兵連經歷強化訓練時,臘月的春節已悄悄來到。大年三十的晚上,我打了入伍后的第一個電話回家。父親在電話那頭興奮地告訴我說:村干部已把“光榮人家”送到了家里,只是門牌已改成了對聯。父親還說,春節前夕鄉里讓領回了印有“給軍屬拜年”的年畫,已經貼在了堂屋的墻上??磥?,父親對這些能顯示自己是軍屬的物什非常在意,那是一種知足和幸福,更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光榮。也就是從那一年起,“光榮人家”便成了我父親和母親精神高地的一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年“光榮人家”的榮耀已漸漸融入我們全家人的血液。
當兵二十多年的時間里,每次探親回到家中,看到每年都在更新的“光榮人家”對聯,我都會不由自主地心生自豪感。偶爾回家過年,大年初一的早上,碰見村里的干部相約一起來我家拜早年,送上“光榮人家”的春聯,外加一些小節禮,他們熱情洋溢地問寒問暖,并對我們致以最衷心的節日祝福。雖然是簡短的幾句話,但是聽來卻覺得很溫暖。當時我就覺得,雖然自己在部隊辛苦了點,但自己的付出能夠得到家鄉政府和鄉親們的認可,心里還是覺得非常值得的。
有一年在家過年,大年三十那天貼春聯時,只見父親非常隆重地拿出“光榮人家”那幅對聯,反復端詳,臉上洋溢著一種非常滿足的幸福感。還是在母親的催促下,父親才小心翼翼地把“光榮人家”的春聯,不偏不倚地貼在了我家大門的門楣上。陽光下,紅底黑字的“光榮人家”春聯,散發著節日的喜慶,是那么的美,是那么的端莊威嚴!雖然這些年“光榮人家”的春聯在反復更換,有的經過歲月的風吹雨淋和日光的輻射,它鮮紅的底色逐漸褪變成了粉紅色,但唯一不褪色的是那“光榮人家”四個剛勁的大字,它象征著永不磨滅的軍人本色!象征著軍人家庭對入伍親人的鼎力支持和堅定的信念,象征著人民政府和人民百姓對軍人家庭的全力擁戴!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經過二十幾年的軍旅生涯,我逐漸理解了“光榮人家”的深刻含義,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當兵為什么光榮?光榮因為責任重?!?993年底,我參軍入伍。離家前的那個夜晚,父母雙親與我聊了很多。母親說:“你當了兵,咱家就是光榮家庭。這是榮譽,也是擔當。光榮人家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你都要謹記在心。你當兵在外,我也不指望你光宗耀祖,只要能盡忠報國,別給門前這塊光榮牌抹黑就夠了?!蹦赣H的這番話,我牢牢地記在心里頭,一直成為我做事的準則、做人的方向,直到現在,仍然是我不懈汲取前進動力的源泉。
一塊牌匾,70年陪伴。身為一名老兵,非常慶幸自己親眼見證了偉大的祖國和人民軍隊,不斷發展壯大的一段輝煌歷史。時光如流,許多事情隨著時光的流逝而逐漸忘卻,唯有掛在老家大門上的“光榮人家”的牌子還清晰地印在腦海里,歷時愈久,記憶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