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我和我的祖國  >>  正文
    羅成標:故鄉的路
    我和我的祖國
    2019年08月25日

    我的老家在云南大山深處。那里,山一座連著一座,連綿不絕。村子的人大多聚居在半山腰,有一條崎嶇的山路從山頂直通山底。往上走,翻過山頭便是村小學,往下走,抵達山腳方可搭乘通往縣城的班車。作為村里唯一的出村道路,它承載了多少彝家人走出大山的夢想。

    小時候,這條羊腸小道是我上學的必經之路,我從家里爬坡到學校需要一個半小時。當時村上還沒有通電,家里也沒有鐘表,母親一般會在雞叫第三遍的時候叫醒我,趁著月色星光和小伙伴們一起沿著這條小路走向知識的大門。

    曾經也嘗試過住校,但學校沒有食堂,七八歲的孩子每天要生火做飯著實不易,再加上學校廚房地方極其有限,不得已選擇了走讀,幾乎每天在這條山路上至少兩個來回。

    記得有天晚上,星月交輝,外面一片亮白。父親誤以為天亮了,立即把我叫醒,我匆匆起床,獨自一人往學校跑,伴隨著貓頭鷹的叫聲和蟲鳴聲一路趕到學校,發現學校大門緊鎖時才意識到是半夜。我只好坐在旁邊臺階上等待天明,當時望著遠方朦朧的山巒在想:什么時候才能到山的外面看看?不知過了多久,隨著月亮的落山,東方出現了魚肚白,天這才真的亮了!

    有幾次,我不想上學了,和父親說,每天要爬這么多山路,實在太累。父親語重心長的告訴我:“不要因為路遠就覺得上學累,我就吃了一輩子沒文化的苦,不想你們還走我的老路”。母親心疼我,有時會大半夜起來給我烙一個餅或炒點米飯讓我帶上作為午餐,這樣可以少跑一趟路。

    幾年下來,這條路哪些地方需要拐彎,哪些地方坡陡路滑我都了然于胸。在來回奔波途中,我學會了吃苦,學會了堅持。

    我上小學五年級時候,終于傳來了好消息,村上準備修公路了,這讓大家興奮不已。由于資金有限,最后把一些路段的修挖任務按人口分配給各戶,政府提供雷管、炸藥等爆破材料。但大家依舊熱情高漲,在沒有大型機械的情況下,硬是在山坡上挖出了一條大道。當時家里弟妹年紀小,一到周末或假期父親就帶著我到責任路段挖土搬石,至今想起來還歷歷在目。

    公路通了,但還是土路。每下一場大雨都會被沖斷,沒有給大家帶來想象中的便利。印象最深的是2002年夏季,我高考完剛回到家就連續下了兩個月的雨,一天也沒有停止過,路沖斷了好幾處,村子成了一座孤島,出不去也進不來,以致直到開學的前幾天我才等到大學錄取通知書。

    后來,我在外面上學、工作,回家的次數慢慢變少了,但常常對故鄉和故鄉的這條小路心生依戀,總感覺自己走不出這條彎彎的鄉道,或許這是鄉愁吧。

    今年過年回家,我驚奇的發現曾經的出村小道變成了寬闊的塘石路面,道路兩側青松成排、綠樹成蔭,車可以直接到達家門口。鄉親們告訴我,國家政策越來越好,新農村建設更是成績喜人,現在自來水安裝到戶了,村子里也裝上了太陽能路燈,學校實行了寄宿制,孩子們上學不再困難了。越來越多的彝家孩子走出大山,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投身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我們幸慶自己生活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路定會越走越寬。

    返回時,站在山的這一邊遠望故鄉的路,猶如一條騰飛的巨龍盤繞山間,恰似新時代偉大祖國繁榮昌盛之景象。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