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謝江平  >>  正文
    謝江平:如何認識“根除、根治、永不復發”這些詞匯?
    謝江平
    2019年10月28日

    在門診上,估計每個醫生都被患者問過這類“終極”問題:“大夫,我這病能去根嗎?吃了藥是不是就可以根治了?有沒辦法讓它再也不復發了?我看XX廣告說,去XX醫院或者吃了XX 就可以徹底根除永不復發,是不是真的?”

    以上問題,從病人角度考慮其實是可以理解的:疾病纏身的痛楚,誰得誰知道。健康時感覺一切來日方長,當疾病來臨時確是“度日如年”的感覺。每個生病的人都想 通過這次醫生的治療后,像拔草一樣連根拔掉。但心情可理解實情很殘酷。

    國外有一個關于看病的笑話 :有個人得了胃病非常難受,去看醫生并說以后再也不想得胃病了!醫生一聽這好辦,就把這個病人的胃切了。沒了胃以后也不沒有胃病了,病人很高興的回家了。過了一段時間,這個人又膽囊疼痛,又來到醫生這找一勞永逸的辦法,醫生就如法炮制把他的膽囊給切了。又過了一段時間,這個人又被頭痛折磨得死去活來,又來找醫生請求徹底根治的辦法。醫生說,這好辦,把頭切了就好了。這人一聽立刻嚇得拔腿就跑。以上雖然只是一個笑話,但卻說明了一個道理,要想某病“永遠除根”, 那只有把該病發生的機器器官組織切除,比如下肢截肢了也就談不上下肢相關的疾病了??吹竭@里,大家也就明白了,只要人體還處于正常的新陳代謝過程中、人體的相關器官組織仍在運轉,疾病就不存在除根不除根的問題。

    人得病實際是人的生理過程的病態變化,是人體自身(抵抗力與免疫力,也就是中醫所謂的正氣)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影響得病的因素除了遺傳因素和本身機體機能外,還與工作、生活、居住環境,天氣變化,飲食結構,情緒波動,鍛煉習慣等因素息息相關。

    疾病的發生和復發,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個過程也許很短,能反復發作;也許很長;也許這個量一直都處于達不到質變的的量的積累過程中。人只要還活著,在一定條件上都會得病的,根本無所謂的“根”可言。如果非要說有“根”,那就是人體肌體本身。如果一個醫生告訴你,吃了他開的藥,或通過他的治療,病能除根永不復發,那么他肯定是個騙子,沒有例外。

    只有一息尚存,我們就不敢保證自己不再生病。合格的醫生不會脫離常識亂打保票,但可以指導病人正確治療、康復以及預防,讓疾病少發生。少生病、治未病,才是更現實也是我們應該努力追求的目標。

    病,談不上有根無根;

    病,治愈了,這一階段的病理過程就終結了;

    病,復發不復發的關鍵在于日常預防和保健。

    【責任編輯:許聃】
    執業中醫師,執業中藥師。山東煙臺侯氏正骨傳承人,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科普分會常務理事,山東中醫藥學會民間中醫分會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新媒體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分會中醫藥工程分會青委委員。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