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深夜里敲下這些文字,因著這些受訪者的鼓舞。作為一個從業多年的財經記者,我寫過的稿件里有過太多的數據。但是這一次,我不想只依賴那些客觀和理性的符號。我知道3%或者4%不僅僅是簡單的一個GDP數據預測,這個數字的背后有無數人的無奈和掙扎。
2020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尋常的一年,我們見證生死,反躬自省,重新面對一個不同于以往的世界。人們說,辦法總比困難多,往前走,生活就能繼續。所謂堅強,并不是一個人天生就有多適應低谷,而是能在低谷里看到方向。
面對時代的洪流,每個個體或許的確是微不足道的一粒塵埃。但即便如此,我們依然可以在陽光的縫隙間飛舞。這個百年未有之變局需要國家和整個民族的努力,更需要每一個不放棄,不盲從,勇于嘗試的你!
01 轉型的“蝦爸爸”
第一次在微信上認識“蝦爸爸”孫銘澤,緣于小區的美食團購群。在那些不確定的日子里,美食是一劑強有力的心靈安慰劑。于是,各種品類的食品團購在小區的業主群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而“蝦爸爸”也是其中之一。 只不過,與其它團相比,“蝦爸爸”的名稱更有識別度一些,而他在產品營銷方面也頗為用心。我第一次收到他的小龍蝦時,留意到包裝盒上貼著的一張心形卡片:“工作再忙,也要按時吃飯哦,盡情享用吧!”。
出生于1979年的孫銘澤曾是一個996的IT從業者,做VR相關的視頻產品,20年的北漂生活讓他積攢了一筆不多不少的創業本錢。2019年,他和幾個朋友用了大半年的時間考察準備,在北京一起投資了3個店面做餐飲。就在生意剛有起色時遭遇了新冠疫情,店面租金等300萬投入幾乎血本無歸。
“我們在健翔橋附近的店面有450平米,每月房租8萬多,押一付六。十里河和通州土橋的店面200多平米。 最多的時候,我們有14個員工, 光健翔橋店一年的租金和物業費開支大約在120萬左右,原來店面一月營業額大概30多萬,疫情發生后我們已經關閉了健翔橋和十里河的店面,”孫銘澤和我解釋,語氣異常平靜。
1月21日,孫銘澤給所有的員工放假,只有三個員工沒有離京。而現在,他就帶著這三位留下來的員工開始二次創業。從3月份開始,孫銘澤就和自己所居住的望京北緯40度社區業主群群主溝通,希望通過社區群接龍的方式給小區里的人提供送餐服務。4月1日,他送出了第一單,產品包括小龍蝦,羊蝎子等。目前,他的業務已經擴展到了望京6個小區。
“考慮到配送距離等因素,目前我主要針對望京的小區,如果能覆蓋到8個左右,那我就可以保本了,”孫銘澤說道,“至少,我可以養活我的幾個員工了?!?/p>
在他看來,開拓社區餐飲服務是當下餐飲業的一條新途徑,至少不用背負高昂的店面租金,投入和風險都會小很多。當然,他比之前付出的也要多許多。
“之前管理店面時,我一般每天只需要花四個小時左右,通常傍晚去店里看看。但現在,我從早上八點開始就要在各個群里發當天的接龍信息,回復客戶的咨詢,和客戶互動。為了保證貨品的新鮮度,下午開始按照客戶上午的訂單情況去安排采買,進行后期流程的把控。傍晚左右開始給客戶送餐,因為還涉及在小區外等待的時間,我有一次最晚送完貨是晚上十點?!?/p>
但即便如此,孫銘澤還是決定繼續這條轉型之路,準備以后主要以社區餐飲服務為主,打造服務于社區的“中央廚房”,除了現有的這些品種推出更多家庭套餐和健康餐。他已經在望京租下了一個檔口,每月租金在1.5萬之內,每月的流水也可以到8萬左右,毛利在3萬左右。按照目前的狀況,他預計再過兩至三個月就可以回本。
“一個朋友說過,疫情不一定是危機,也許是機遇!我希望能夠找到一個更好的經營方式和營銷手段,讓我們的努力不要付之東流。這次的社區群接龍的方式對我這個餐飲創業者來說是一個新的嘗試。無論結果如何,我努力了,愿對自己選擇的創業道路無悔?!?/p>
在社區群的接龍小程序里,他在最后貼了一段他很喜歡的一段話:
“小時侯摔倒了, 要看周圍有沒有人, 有就哭, 沒有就爬起來;
長大后摔倒了, 要看周圍有沒有人, 有就爬起來, 沒有就哭;
人到中年再摔倒, 周圍已沒有可以幫你的人, 許多人只會看你笑話;
這時能救你的, 只有你自己?!?/p>
0 2 “膨脹”的壽險團隊
開年不到四個月,肇先生在友邦北京分公司的銷售團隊規模就已經暴增了百分之五十,從年前的33人增長到了49人,而友邦在北京的保險代理人隊伍也從年前的10,000人左右飛速發展到15,000人左右。
“新加入的成員主要來自于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比如旅游和海外留學行業。目前看來,這些行業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都很難復蘇,”肇先生在電話另一端解釋說。
在2017年初加入友邦之前,肇先生是任職于一家大型跨國企業的商務團隊,也有著不錯的職業前景。但考慮到保險行業的巨大發展潛力和相對靈活的工作時間,他最后決定轉行。同一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壽險市場,但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這兩個分別反映人均保費金額和保險在國民經濟中地位的指標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加入友邦四年后,80后的他成為了一名高級業務經理,帶領一個中等規模的團隊。
“另外一個客觀原因是進入友邦需要通過一個月嚴格的線下脫產培訓。在疫情發生前,雖然有些人有加入友邦的意愿,但考慮到一般需要辭職才能參加這個線下培訓,所以猶豫不決。但新冠疫情爆發改變了這個狀況,公司也允許大家在線上完成這個脫產培訓,這樣就有更多人可以在不必辭職的情況下加入友邦?!?/p>
但是和肇先生在4年前加入友邦時的情況不同,新加入的成員需要面對競爭更為激烈的市場和經濟下行背景下需求萎縮的雙重挑戰。
“有一次和一個朋友聊天,他說在我入行時,我是他們認識的唯一一個友邦保險代理人。但現在他周邊已經有五六個熟人都加入了友邦,”肇先生感嘆。他在4年前加入友邦時,友邦北京分公司的壽險營銷員大約只有4000-5000人。
伴隨著銷售隊伍的急劇擴張和競爭加劇,保險代理人的業績受到了比較明顯的沖擊,這一點從友邦晉級壽險百萬圓桌會議MDRT(The Million Dollar Round Table)的會員人數上可見一斑。在業內,MDRT是全球壽險精英的最高盛會,成為其中的一員也是中國龐大的壽險營銷隊伍的向往所在。去年,友邦北京分公司有1000名代理人晉級MDRT會員,但截至今年5月初,目前只有170人成功進階。
“我感覺今年的業務的確比較難做,團隊產能和之前的預期也有比較明顯的差距。除了競爭加劇,疫情防控期間沒法和客戶當面交流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肇先生解釋說?!坝寻畹漠a品相對比較高端,強調為客戶‘量身定制’,這就要求對于客戶的需求有比較充分的了解,線上的溝通并不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p>
90后Ryan就是疫情爆發后加入友邦的“新兵”,此前他在一家留學咨詢機構工作,主要服務于有英美留學需求的客戶,也兼顧一些海外置業的咨詢。但是疫情對于他之前的兩塊業務都造成了巨大的沖擊。
“我估計留學市場的恢復至少需要兩年的時間,一方面英美國家的學校由于疫情原因已經關閉了秋季入學的申請。另一方面,從孩子家長的角度考慮,恐怕也需要一兩年的觀察期,不會把孩子貿然送往海外,”Ryan解釋說。在從事留學咨詢服務之前,他在英國取得了工商管理的碩士學位。
對于Ryan來說,現在加入保險行業的確面臨著很大的競爭壓力,他剛剛結束業務培訓,目前還沒有簽單,但是他覺得通過積累客戶這個過程也可以積攢一些潛在的社會資源,為以后在其它方向的發展做好鋪墊。
友邦四月份的銷售已經恢復到疫情前的六七成,但離全面復工還有一定的差距,完全恢復恐怕要到六月份了。肇先生目前主要有兩點顧慮:一是整體經濟下行后,中產階級的消費能力下降,可能會導致潛在客戶的需求萎縮;而與此同時,保險代理人的急速擴張也大大加劇了行業內的競爭,曾經的“藍?!币阎饾u成為“紅?!?。
“就我個人而言,我希望借助自己的法律背景,進一步開拓高凈值客戶人群,”肇先生解釋說。本科和碩士均畢業于國內和美國名校的他對于目前的這種困局, 已經思考了一段時間:“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無論公司還是個人,必須做到‘差異化競爭’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p>
03 斜杠青年的新出路
3月中旬,當大部分企業都還沒復工時,上海姑娘周一妍收到了兩份來自國內知名地產商的邀約,希望她所在的“第1整理術”工作室能給出方案,優化樣板間的收納空間。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僅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習慣,也改變了大家對于家庭收納和居住品質的需求,讓大家更注重健康和防患于未然。
“我現在主要的業務,是面對開發商樣板間的收納咨詢。因為樣板間空間越來越重視實用性,不僅僅需要美觀,還需要真正體現居住的品質。所以,我們工作室大部分工作就是和開發商一起,打造對收納有理解、有需求、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樣板間。今年我們發現開發商把‘大健康’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比如一些智能的消毒產品的擺放,還有收納空間規劃里是否有足夠防疫用品擺放的空間,都是開發商關注的重點,”曾就職于《外灘畫報》的周一妍娓娓道來。
今年年后,她和另外一位女設計師劉緣一起創立的這家工作室到已經接到了來自開發商的三個訂單,目前都在走簽約程序。而去年下半年,她們收到的訂單是兩份。
“我們的業務實際上在疫情后是有所增長的,一則疫情改變了大家對于居住的部分理解和需求;二則知名的開發商也更注意房子的細節,希望自己的房子不光好看,更好住,這實際上也是一種差異化競爭的策略,”周一妍解釋說。
2015年5月,周一妍開始運營公眾號“第1整理術”,致力于收納設計咨詢和培訓。2017年,她和劉緣聯手,成立了“第1整理術”工作室。
“收納設計咨詢本身就是社會上比較新的服務,市面上提供這類專業化服務的很少。一般整理師無法做到的是,他們沒有設計師的背景, 而我的合伙人有10多年室內設計的經驗,生活經驗也非常豐富,正好彌補了這個短板。而我作為媒體人,主要負責推出收納調查問卷,發掘真實的居住困惑和收納需求,用數據來支撐和指引設計思路?!?/p>
除了給開發商提供收納咨詢服務,“第1整理術”工作室也給收納整理師或者有志于成為收納整理師的人提供培訓服務,周一妍說這部分線上的培訓服務受到了疫情的影響,同比業務下降了大約兩成。據她觀察,疫情期間,做上門指導的整理師,失業的不在少數。
“據我所知,因為整理師這個行業,本身就存在低消費頻次、非剛需、用戶付費意愿低等情況。所以,從業者或多或少都是有心理準備的。這也就是大部分從業者都是斜杠青年的原因。但也正因為大家都是斜杠青年,所以其實很適合在疫情期間,更多錘煉和增加自己的技能?!?/p>
在周一妍看來,以上門指導作為主要工作的收納整理師目前有兩個出路:第一是提升生活洞察力,其次是增加審美力。這樣,收納整理師的工作也更多元化。因為具備很強的生活洞察力,可能就可以給客戶進行云指導、云建議、云規劃。而增加了審美力,就可以和客戶一起逛街,給予購買衣服的建議,而不是僅僅去客戶家,教客戶如何斷舍離和打理衣服。
“我自己身邊有朋友做整理師之后,又去學習了心理咨詢師。有些是心理咨詢師,又學了整理。這樣兩個工作可以相輔相成。另外還有一些整理師最近去學習正面管教等教育類相關的培訓,這樣一來,未來還可以延展出一個新的工作:比如親子陪伴等?!?/p>
技多不壓身,從前如此,現在更是如此。
結語:
這些采訪對象中有我早前就認識的朋友,也有今年在微信上偶然認識的商家,有70后,80后,也有剛畢業不久的90后。他們或處在一個正蓬勃發展的行業,或耕耘在最傳統的行業,或探索在前沿的新興行業。盡管年齡各異,處境不同,但每個受訪者愿意接受我采訪的一個原因都是希望把他們的經驗和探索分享給更多有著類似境遇的人,希望他們的思索和努力能帶給更多人些許啟迪,這也是我為什么還執著地握著這支筆的意義。記錄那些平凡與不平凡都是媒體人的本分,也是我們從事這份工作的職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