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袤的華夏大地上,世界最強鐵路網縱橫交錯,智能型復興號風馳電掣,正在改寫著神州大地的時空格局,描繪著更加美好的出行圖景。
近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表示,預計到2020年底,我國鐵路營業總里程將達到14.6萬公里,覆蓋大約99%的20萬人口及以上的城市。其中,高鐵(含城際鐵路)大約3.9萬公里,繼續領跑世界。
領跑見證的是實力。從無到有,從有到強,從強到精,中國鐵路發展之路可謂鏗鏘有力。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鐵路總里程僅2.2萬公里,人均鐵路長度不足5厘米,沒有一根香煙長。如今,鐵路織網、高鐵飛馳,中國鐵路已經具有完備、成套的技術,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世界領先的技術創新成果。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鐵路——青藏鐵路、我國規模最大的運煤專線——浩吉鐵路、全球第一條穿越高寒季節性凍土地區的高速鐵路——哈大高鐵、世界一次建設通車里程最長的高速鐵路——蘭新高鐵,世界上第一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的高寒、大風沙高速鐵路——京張高鐵,無一不是中國鐵路從“落后”走向“領跑”的實力和見證。
領跑帶來的是欣慰。衣食住行,生活所需。以前買票需要提前排隊,以前坐車動輒十幾個小時,以前火車是綠皮車。如今,“四縱四橫”高速鐵路網建成運營,奔馳于軌道上的火車越來越先進。日行千里已經不是夢想,指尖上的選擇已是常態。車站自動發車、站間自動運行、運行時間自動調整、到達車站自動精確停車、車門自動控制……這些曾經科幻小說中的橋段,在京張高鐵的智能型復興號動車組上都已成為現實?!爸腔圮囌尽苯ㄔO深入推進,客運智能服務機器人,不僅可以實現站內導航,查詢列車到發時間,還可以為旅客運輸行李。實施電子客票,無需提前取紙質車票,刷身份證或手機二維碼、即可秒速進站驗票乘車……變化中的溫馨體驗,進步中的幸福收獲,在中國鐵路蓬勃發展的領跑征程中競相展現。
領跑釋放的是動能。加快推進新時代鐵路高質量發展,是時代的呼喚,也是中國鐵路應該擔負起的歷史責任。從外部發展環境看,無論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動形成節約能源資源的產業結構,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還是解決好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進一步擴大內需釋放居民消費潛能,更好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都需要鐵路加快創新發展步伐。從鐵路自身發展需求看,也需要進一步提高市場競爭力、擴大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在綜合運輸體系中的比較優勢。密織的鐵路網,越來越快的火車,更加智能的車站……從鐵路弱國到鐵路領跑者,中國鐵路不僅讓許多城市與地域陸續進入了“1小時通勤圈”“2小時生活圈”和“8小時交通圈”,使人們的出行更便利,更是激活了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在推動國家經濟上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交通強國,鐵路先行。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以綠色智能鐵路為標志,實現由鐵路大國邁向鐵路強國的歷史性跨越,未來鐵路大有可為,應繼續發力,加速前行,再奏領跑強音。(李紅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