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笛聲聲,車輪滾滾。5月份,國家鐵路發送貨物2.99億噸,同比增加1115萬噸、增長3.9%,日均發送963萬噸,環比增加75萬噸、增長8.5%,貨運量持續保持高位運行。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在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自身重點工作的形勢下,鐵路貨運這份成績單的背后,自有其深層次的內在含義。
恢復經濟發展活力,鐵路貨運高位運行注入強勁動力。當前,境外疫情形勢嚴峻復雜,國內防范疫情反彈任務仍然艱巨繁重。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只有扎實推進復工復產,最大程度減輕疫情影響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才能快速恢復經濟社會發展活力。為此,鐵路部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六穩”“六?!辈渴鹨?,持續深化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密對接市場需求,加強貨運組織,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通過深入實施貨運增量行動,推動“公轉鐵”運輸,主動對接企業需求,“一企一策”制定運輸方案,繼續實施貨運降費措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推動貨運量不斷增長。5月份,沿海主要港口疏港礦石運量完成3479萬噸,同比增長22.4%,就是鐵路積極對沖疫情對物流環節的影響,強力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助力經濟發展的生動寫照。
保障經濟平穩運行,鐵路貨運暢通高效提供重要保證。穩定經濟是有效防控疫情的重要基礎,恢復經濟社會發展秩序,打通上下游產業鏈,保障不同市場主體平等獲取生產要素,交通運輸是關鍵。圍繞重點產業鏈、龍頭企業、重大投資項目,打通“堵點”、補上“斷點”。促進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協同復工達產,加強要素保障。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加快推動各類經濟活動有序恢復。這些都需要“鋼鐵動脈”暢通無阻,在高效運送疫情防控物資的基礎上,主動服務政府、企業,加大對企業原材料、電煤、春耕備耕等經濟社會發展重點物資運輸的高效供給,確保復工復產原材料輸入、產品輸出的物流需求。
促進經濟穩中向好,鐵路貨運不斷增長堅定發展信心。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遭受嚴重沖擊,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國際貿易投資萎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國際組織認為,二季度主要發達經濟體經濟收縮強度很可能超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甚至上世紀的大蕭條。但我國經濟潛力足、回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變,經濟韌性強,內需市場廣闊、經濟持續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立足為企業紓困助力,為復工復產護航,為經濟賦能增速,今年1至5月,國家鐵路累計發送貨物13.9億噸,同比增長2.7%,貨物發送量不斷增長,反映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秩序加快恢復、穩中向好的態勢,也堅定了實現疫情防控戰和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雙勝利”的信心。
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中國鐵路在困境中堅韌不拔,在逆境中勇往直前,鐵路貨運量實現了持續保持高位運行和不斷增長的優異業績?!捌D難困苦,玉汝于成”可以預見,在未來的征途上,“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鐵路篇章將會更加精彩。(李紅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