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碳達峰、碳中和與綠色發展成為關注焦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1年中國將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和各項工作?!笆奈濉逼陂g,中國將落實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即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
交通運輸是國家節能減排的重點領域之一,不僅要做經濟發展的“先行官”,更應做綠色發展的“先行官”。
鐵路是典型的綠色交通工具。相較于其他運輸方式,鐵路貨運環保優勢非常明顯,單位能耗是公路貨運的七分之一,內燃機車的污染排放是公路貨運的十三分之一,電氣化鐵路基本是零污染。
近年來,鐵路自身能源結構不斷調整優化,目前,國家鐵路電氣化率達到74.9%,預計2021年鐵路貨運量完成37億噸,電力機車完成的牽引工作量將達到90.5%,國家鐵路燃油年消耗量已從最高峰的1985年583萬噸下降到231萬噸,降幅達60%,相當于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256萬噸。2016年鐵路貨運量觸底反彈,并保持持續增長。2020年,國家鐵路貨運量達到35.8億噸,占全社會貨運量的比重由2016年的7.7%提高到9.9%,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作出了應有貢獻。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減少公路運量、增加鐵路運量,社會運輸結構調整不僅能提高社會運輸效率、降低社會總物流成本,更是藍天保衛戰中濃墨重彩的一筆?!笆濉辫F路貨運量同比增運2.27億噸,與公路完成同樣運量相比,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000萬噸,不僅凸顯我國經濟發展充滿活力、穩中向好的態勢,更是對人民群眾綠水青山生活環境承諾的落實,對服務民生提供的堅實保障。
交通發展與生態文明不是單選題,鐵路給出了生態與發展并駕齊驅的好樣本。路網規模不斷擴大,運輸能力更加充足,旅客體驗更加美好,貨物班列輻射開行,一條條鐵路線向遠方延伸,既彰顯了中國鐵路科技的雄厚實力,也彰顯了綠色發展的智慧與擔當。
對標中央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要求,鐵路部門要進一步抓住國家調整運輸結構的有利契機,對標中央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要求,通過全面優化鐵路貨運布局、用好貨運大通道等方式,為碳達峰、交通運輸減排多作貢獻。
坐著火車看中國,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中國”畫卷中,我們或許更能讀懂“綠色發展”的深刻內涵。(李紅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