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唐永紅  >>  正文
    唐永紅:臺灣及國民黨還可以選擇“親美和中”嗎?
    唐永紅
    2021年09月22日

      作者 唐永紅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過程中,包括候選人辯論會及政見發表會上,在關于臺灣應如何處理與中國大陸、美國的關系時,有候選人批評民進黨當局一邊倒擁抱美國大腿會置臺灣于兵兇戰危的不利境地,相應表示,為了有利于臺灣利益,應像馬英九時期那樣選擇“親美和中”的立場與策略。臺灣島內的一些專家也持有這樣的主張。這種試圖兩邊取巧漁利的主張也獲得了許多島內民眾的認同,但其實似是而非的認知與選擇!

    眾所周知,正確的政策策略必須根據當時的內外環境與條件加以制定,而先前行之有效的政策策略也須隨著環境與條件的根本性改變而做相應的調整,否則會變成禍國殃民的錯誤政策策略。以此觀之,馬英九時期行之有效的“親美和中”政策策略在時空環境已然根本性改變的情形下,再作為當前及今后時空背景下中國國民黨的政策策略,以及臺灣的選擇,不僅將淪為東施效顰、邯鄲學步之樣,無法達成其政策動機與目的,而且必將把中國國民黨推向民進黨的取向,最終把中國國民黨及臺灣變成中國的敵人而徹底毀掉中國國民黨及臺灣。

    馬英九時期,美國對華總體上采行的是以和平演變為核心的接觸交流政策,并鼓勵與支持兩岸和平發展,支持兩岸在經貿文化領域層面的交流合作。在這種情形下,臺灣選擇“親美和中”政策策略是可行的。正如大家曾經所見,當時的馬英九當局的確在中美之間如魚得水,既通過兩岸交流合作為臺灣獲得了民生經濟利益(可惜未能及時大開大合地展開交流合作,以致成效不如預期,受益面不夠寬廣),又通過兩岸協商在中美的支持下為臺灣獲得了一些對外空間,當然,也確保了臺海的和平與臺灣的安全。

    但今天,美國早已改變其對華戰略與政策,實行總體上以遏制打壓為核心的戰略競爭政策。為達其目的,美國正在利用其各種可能的籌碼與條件,包括更加打“臺灣牌”,“以臺制華”。為此,美國希望臺灣的各種政治勢力都倒向美國,成為美國的棋子與馬前卒,以進一步提升打“臺灣牌”的性價比。在此情形下,本就希望利用美國等國際反華勢力來達成其“拒統”、“謀獨”政治企圖的民進黨及其當局,已經迫不及待地跳上了美國的戰車,還勾連美國等國際反華勢力企圖“遏陸”。民進黨及其當局此刻此舉自然深受美國的歡迎,美國當然也釋出并可能繼續釋出許多“友臺”的言行予以誘惑。

    中美戰略競爭或對抗,源于中美之間的新舊雙重結構性矛盾,包括傳統的發展道路制度意識形態之爭和新起的崛起大國與守成大國之爭。這兩種結構性矛盾由于中美在文化與行為邏輯上的不同而基本上難以調和。特別是中美之間的戰略競爭不分出結果是不會停止的。因此,中美關系雖然在近期上因全球化中形成的利益關系與美國奉行國際現實主義邏輯將維持斗而不破的局面,但中長期上難以樂觀而很可能破局。由此觀之,臺灣需要認真思考在中美戰略競爭與對抗過程中該如何處置,該何去何從。坦言之,此情此景中的臺灣各政治勢力基本上將越來越沒有了騎墻取巧包括“親美和中”的空間,必須看清大勢做出理性選擇。

    如上所述,民進黨及其當局基于自己的政治目標已經毫不猶豫地投懷送抱甘當美國的馬前卒與棋子。國民黨的選擇表面上看可以有倒向美國、倒向大陸、騎墻中立三種選擇。但實際上,如上所述,騎墻中立這一選擇在中美關系因戰略競爭與對抗終將走向破局而失去空間,而一邊倒倒向美國也因民進黨的有力競爭而難以獲得美國的青睞。事實上,美國已經明顯不如先前那般在意國民黨的“親美”了,因為美國已經看到近20多年來臺灣社會意識形態與政治生態在逐漸的量變中實現了質變,以及在這種社會生態下民進黨等綠營政治勢力已經進入到“政治正確”的政治收獲期而具有了長期執政臺灣的可能性。更為緊要的是,中國大陸大概率上將在中美戰略競爭中勝出。顯然,當前的中國國民黨及臺灣當局,需要小心選擇,以免成為中國的敵人而提前退出歷史舞臺。

    【責任編輯:黃河流】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