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對于實現國家統一而言,中國大陸的立場與主張早已講的清楚說的明白了。那就是“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但前提是臺灣方面遵循其所謂的臺灣地區“憲政體制”關于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規范,不從事“臺獨”分裂活動。
眾所周知,美國向來奉行國際現實主義。原則上來說,美國會不會出兵保護臺灣當然并不取決于“臺獨”分裂勢力的愿望與需求,而是取決于美國對華戰略與國家利益的需要,以及相較于中國大陸在臺海所能投射的軍事力量是否具有優勢。
所謂“文化臺獨”,主要指“臺獨”勢力及“臺獨”分子以片面強調所謂文化“本土化”為號召,虛化中華文化在臺灣文化中的地位,圖謀建立與中華文化對等的臺灣文化的主體性,以助力其政治“臺獨”、實質“臺獨”,最終達成分裂國家、“獨立建國”的企圖。
眾所周知,當前的臺灣民進黨當局堅持“臺獨”分裂立場,勾連外部勢力不斷進行謀“獨”挑釁。他們不僅公然違反臺灣地區憲制性規定及“兩岸人民關系條例”中關于“大陸地區與臺灣地區同屬一個國家”的憲制規范,妄稱“兩岸互不隸屬”,公然拋出“新兩國論”;不僅大肆歪曲、否定、拒不接受“九二共識”,而且大搞“去中國化”,推行“漸進臺獨”,縱容“急獨”勢力鼓噪推動“修憲修法”,欺騙臺灣民眾,煽動仇視大陸,威脅兩岸交流合作,阻撓兩岸融合發展;更勾結外部勢力,甘當美國遏制大陸的馬前卒,妄圖倚美拒統、倚美謀“獨”,加緊以武拒統、以武謀“獨”,制造“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
美臺勾連近日得寸進尺,讓美國第三順位的眾議長佩洛西竄訪臺灣。這既是美國繼續背信棄義,說一套做一套,無視中國大陸的嚴重警告,繼續打“臺灣牌”妄圖“以臺制華”遏制中國大陸崛起的結果;也是臺灣民進黨當局繼續依靠外部勢力,妄圖抗拒兩岸統一、謀求臺灣“獨立”、遏制大陸發展的結果。
民進黨等“臺獨”分裂勢力的“大翻譯運動”型塑的臺灣民意,雖然有助于有助于民進黨等“臺獨”分裂勢力贏得當前選舉與執政,但卻正在把海峽兩岸推向日益對抗的狀態甚至最終戰爭的邊緣,直接危及臺灣的安全與發展。
“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這是“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2020年6月屆滿十周年并面臨何去何從時,時任臺灣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向大陸呼吁的。
長期以來,臺灣方面認為陸資入臺投資,不僅會讓島內同一行業的投資人面臨陸資在投資機會與產品市場上的強烈競爭,而且可能控制臺灣經濟命脈,影響到臺灣經濟安全。與此同時,臺灣方面還認為伴隨陸資入臺可能會有陸諜入臺,危害所謂的國家安全。
而另一方面,臺灣當局拒絕進口這些大陸產品,客觀上是減小了同類島內產品的競爭壓力,但生產這些產品的島內企業也因貿易保護而失去改進創新的動力。另一方面,需要這些大陸產品作為原材料或中間投入品的島內企業,就難以降低其產品的生產成本了。而需要這些大陸產品的島內消費者的福利,也因臺灣當局不開放進口而無從增進了。
臺灣方面常常說臺灣對大陸的經濟依賴度太高了。言下之意是說臺灣對大陸的經濟依賴度已經很高,而對大陸的經濟依賴度高了是不利于臺灣的。事實與事理果真如此嗎?
今后一段時期,正如“十四五”規劃綱要指出的,“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威脅”。
眾所周知,臺海局勢及其變化既基于臺灣社會生態結構性變化造成海峽兩岸之間的主要矛盾性質變化,也深受基于中美矛盾與兩岸矛盾的美國對臺政策的影響。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1月16日上午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視頻會晤,雙方提及臺灣問題。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紅教授對中評社表示,習近平主席提到,如果“臺獨”分裂勢力繼續挑釁,突破底線,我們就不得不采取斷然的措施。
臺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并制約著民族復興。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實現民族復興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因此,志在民族復興的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始終把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作為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
馬英九時期,美國對華總體上采行的是以和平演變為核心的接觸交流政策,并鼓勵與支持兩岸和平發展,支持兩岸在經貿文化領域層面的交流合作。如上所述,民進黨及其當局基于自己的政治目標已經毫不猶豫地投懷送抱甘當美國的馬前卒與棋子。
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今日頭天官方賬號今天中午(2021-08-17 12:00)發布了【東部戰區出動多軍種力量,在臺島周邊??沼蚪M織聯合火力突擊等實兵演練】。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表示,“近期,美臺頻頻勾連挑釁,……,嚴重侵犯中國主權,嚴重破壞臺海和平穩定,已成為臺海安全風險的最大禍源”。
眾所周知,完成國家統一,乃是中國共產黨的三大歷史任務之一。鑒此,新時期要領導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共產黨必須強化反獨促統,著手解決臺灣問題,完成國家統一,當前特別要堅決反對“臺獨”分裂活動。
如今的臺灣,許多無腦民眾抱持仇中、恐中、反中的態度,以及“臺獨”的取向,民進黨已經進入“政治正確”的政治收獲期,大體上可以隨時激化并收割被洗腦的臺灣民眾敵視大陸的情緒。
臺灣疫情爆發后,民進黨當局之所以拒絕大陸愿施以援手的好意,是因為其仍然是意識形態掛帥,希望借機繼續激化兩岸民意對抗情緒,旨在轉移焦點,掩蓋執政無能
5月1日發行的最新一期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刊發了一篇標題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的封面文章,宣稱臺灣為“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這就是近年來中國大陸艦機頻繁繞臺并跨越所謂的“海峽中線”的主要原因,也是臺灣正在成為“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的根本原因。
為了消減“水荒”所致的民怨,以蔡英文為首的民進黨當局的應對辦法竟然是“集體求神賜雨”,表演了幼稚且愚昧的“政治秀”。臺灣當局心魔作怪,不惜犧牲民生福祉而拒絕兩岸經濟合作。
民進黨2016年執政臺灣以來,基于其“一中一臺”的兩岸關系性質定位,就展開了與中國大陸的對抗。其四,試圖重啟基于“統獨”、“仇中”、“反中”輿論氛圍與戰場以助力執政與選舉。
在農歷新年即將來臨前夕,蔡英文2月9日上午召開“國安”高層會議,“針對各項正在發展中的國際及區域情勢,包括臺美關系、區域安全,以及全球疫情的后續發展,交換意見及討論”。會后于“總統府”發表敞廳談話。
據美聯社報道,周二,臺灣軍隊使用坦克、迫擊炮和小型武器進行了演習,并聲稱目的是抵御來自中國大陸的“攻擊”。報道還稱,關于在臺灣新竹湖口基地進行的演習,臺灣“國防部”政治作戰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次演習是為了表明臺灣有信心通過武力維護兩岸之間的和平。
“發展中的體量巨大、需求旺盛的中國大陸經濟體,作為臺灣的第一大經貿伙伴,透過兩岸經貿關系為臺灣經濟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外部動力。唐永紅談道,臺灣是一個淺碟型的小型經濟體,需要整合利用島內外資源與市場來求得經濟發展,尤其需整合利用其主要經貿伙伴的資源與市場。
“亂港分子”黎智英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近日被捕關押。唐永紅指出,民進黨當局一直以來,打著“亂港圖謀”的算盤,借助“港獨”分裂分子,形成與“臺獨”的合流,實現“臺獨”目的。
臺灣地區無法加入RCEP,也絕非是因民進黨當局所鼓吹的所謂大陸用“一國兩制”臺灣模式進行阻撓,臺灣地區欲與區域經濟體簽訂類自由貿易協議,從而避免“被邊緣化”,只有處理好兩岸關系,回到“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來。
實踐中,美國是否利用臺灣這枚棋子打“臺灣牌”以及如何利用臺灣這枚棋子打“臺灣牌”,既取決于美國當時對華戰略與政策取向的需要,也取決于中美兩國的綜合實力特別是軍事實力大小的比較。
作者 唐永紅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在其就職演說中提出“告別以往過于依賴單一市場的現象”。近20年來的臺灣社會生態的演變,讓民進黨等綠營政治勢力增強了發展兩岸經濟關系的信心。
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日前在一個報告中發出建議,“現在正是美國與臺灣協商簽署雙邊貿易協定的好時機,蔡英文政府可能有政治意愿解決與美國之間長期以來的貿易問題,特朗普政府應該與臺灣就雙邊協定展開磋商”。美國一直期望臺灣對自己開放市場,進口美國的肉類及農作物產品,但臺灣方面出于保護自己的生產者利益,而不愿意開放這些產品的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