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汪毅夫  >>  正文
    湛深的話說兩岸
    汪毅夫
    2022年05月15日

    汪毅夫先生著作《話說兩岸》,收錄了其陸續發表在中評社、中評網上的250篇文章,用簡短的篇幅、簡潔的語言講淺近的道理,描述和論述海峽兩岸的聯結點:歷史的、文化的、社會的和政治的。

    《話說兩岸》所有文章都短小精悍、一氣呵成,就像一個個歷史的小片段,形成了對兩岸關系大歷史的強有力佐證與補充。

    京彩臺灣即日起推出《話說兩岸》有聲版,將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同本職工作有機結合,為廣大讀者提供“生動鮮活”的新媒體“選修”內容,促進學黨史、知黨史、用黨史在全社會蔚然成風,以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話說兩岸》的250篇文章,都是第一時間發表在中評社、中評網上的。2018年我養成了一個新的閱讀習慣,就是每天起床后先在中評網上搜讀新發表的《話說兩岸》的專欄文章,所有的文章都短小精悍、一氣呵成,讀起來很暢快,但卻常常勾動難于平靜的思緒,或若有所思、或深為觸動、或拍案驚奇。

    毅夫兄在本書的代后記中,對《話說兩岸》的體裁、風格、特色及寫作目的,都交代得非常清楚,是學術隨筆,也可以稱為 “ 學術段子”,他說:“用簡短的篇幅、簡潔的語言講淺近的道理,傳遞文史知識和政治信息,學術段子確實是受眾可以接受的形式”。的確如此,毅夫兄的 “ 學術段子”,通過中評社的網絡傳播,在兩岸都獲得了大量的粉絲,點擊量大、轉發量大,很多文章直接引起了臺灣政壇的關注與反應,這樣的影響力,是傳統學術研究與當代傳播技術完美結合的典范。

    《話說兩岸》的文章呈現了新媒體時代 “段子體”“微博體”寫作特色,但又非“學術段子” 一詞可以簡單囊括。我想,如果“微歷史”這個概念可以成立的話,《話說兩岸》更像是一部兩岸關系的“微歷史”,通過一個個歷史的小片段,把兩岸關系中的歷史、文化、政治、社會等等元素熔煉在一起,與現實結合,溫故知新,指點迷津,感悟未來。這樣的“微歷史”,當然是兩岸關系大歷史的強有力的佐證與補充,其學術價值不言而喻。當前,兩岸關系的大歷史研究者眾,能夠把握 “微歷史” 者則鳳毛麟角。

    此外,《話說兩岸》究竟還有什么樣的新意涵值得去體味呢?我讀來讀去,也尋來覓去,突然有一日,腦海深處反映出兩個字: “ 湛深”。我如釋重負,就是它了!

    “湛深”大約有三種解釋。

    其一是深沉之意。如《漢書·王吉貢禹等傳序》提及的“湛深”, 顏師古曰: “湛讀曰沉?!?/p>

    第二是指學問高深。如清代書畫家、 文學家鄭燮在《濰縣署中與舍弟第五書》這樣議論文章:“百川時文精粹湛深,抽心苗,發奧旨,繪物態,狀人情,千回百折而卒造乎淺近?!?/p>

    第三是謂精通某種學問。如清代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三:“蕪湖令陳岸亭湛深禪理,詩故清曠?!?/p>

    《話說兩岸》之獨具韻味,首先在于作者的湛深氣質。毅夫兄先祖汪春源是臺灣歷史上的最后一名進士,甲午戰敗之后,清廷《馬關條約》割臺議和,汪春源是最早參與上書反對的,被稱之為“公車上書第一人” 。毅夫兄長期擔任團結臺灣同胞的要職,全心全意研究臺灣問題與兩岸關系,成果斐然,這與祖先的精神傳承割舍不開,這樣的深沉,是百年臺灣同胞愛國主義精神的體現。

    其次,毅夫兄是一位學者,著作頗豐,做得到厚積薄發,因而能夠寫出篇幅不長,但是精粹湛深的文章來,抽人之心苗,發時代奧旨!這就是非同一般的歷史鉤沉,把被歲月沉積遺忘的兩岸關系歷史再翻騰出來,這需要何等的智力與能力、魄力??!

    第三,毅夫兄對閩臺社會的研究功力不凡,而且堅持以學術的高度和理性的深度來思考兩岸關系面臨的新問題,必在兩岸關系的大學問中,有著不同一般的湛深精通。

    對于毅夫兄的思想學術作品,兩岸的專家學者都抱持極大的好奇心,臺北與北京都曾經舉辦過汪毅夫作品的研討會。綜觀與會兩岸專家學者的主要感受,我認為有三點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啟示:

    第一,在堅持基本原則和立場中要致力講好“兩岸一家親”的故事。

    第二,上品的文章要保持理性、謙和,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要給對方認知與思考的空間。

    第三,要抱持同理心,著力尋找兩岸的共同點、 共同性,著力尋求兩岸融合發展的文化基礎。

    這三點啟示,在再一次通讀了《話說兩岸》全書之后, 予人感受更加強烈。

    毅夫兄囑我為他的新著《話說兩岸》作序, 我堅辭未果,只好恭敬不如從命,我知道, 這是毅夫兄對我的勉勵加持。毅夫兄曾任高官之職,然透發出的永遠是一個學者的氣質,和藹可親。近些年來我們兩人經常促膝長談,一聊就是幾個小時,他請我吃飯就是一份烤雞快餐。我請他吃飯就是一碗鹵肉飯,最大的愉悅不是口胃的,絕對是精神上的。我之所以不自量力寫作了《習近平哲學思想與兩岸關系論綱》一書,最大動力實在是來自毅夫兄的不斷激勵。日前,毅夫兄說如果我給他寫了序,他就會提升請吃飯的標準,不吃烤雞快餐了,吃沙縣小吃。我做到了,沙縣小吃的美味已經飄香在眼前,看來,有時候口胃也是要兼顧的。

    謝謝您,毅夫兄!

    2019年1月15日寫于香港太古城

    ( 作者郭偉峰系中國評論通訊社社長中評智庫基金會董事長)

    【責任編輯:呂佳珊】
    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