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光緒宣統兩朝上諭檔》剪影,資料出處:《光緒宣統兩朝上諭檔》(廣西師大出版社1996年版),第29冊,162頁上。(來源:汪毅夫提供)
吾閩先賢、清末進士林步隨是民族英雄林則徐的曾孫,其女林子東(今年101歲)曾任福建省社會科學聯合會主席,其子林墨卿(凌青)曾任福建省政協副主席,他們都是受人敬重的福建省的老革命、老領導。本文要講的是林步隨的新式學歷。
《光緒宣統兩朝上諭檔》(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里有一頁檔案(圖),記林步隨的殿試甲第和名次(三甲第96名)、復試等級和名次(二等第77名)、朝考等級和名次(一等第59名)。這是林步隨的科舉學歷。我們知道,林步隨參加的是“清光緒二十九年癸卯(1903)補行辛丑(1901)壬寅(1902)恩正并科”(簡稱癸卯科)會試。清光緒二十七年辛丑(1901)值光緒帝“三十萬壽”,原定將辛丑正科改為恩科,正科則推遲于次年壬寅(1902)舉辦。但因北京貢院于庚子年(1900)被毀及帝國主義列強阻撓,辛丑、壬寅二科暫停,其后乃合并于癸卯(1903)在河南開封“借闈”舉辦。癸卯科會試貫徹和采納了有關科舉改革的朝廷旨意和官紳建議,已有些許新學的氣象。譬如,考題包括《泰西最重游學,斯密氏為英大儒,所論游學之損亦最摯切,應何如固其質性,限以年例,以期有益無損策》《 日本學制改用西法,收效甚速。然改制之初,急求進境,有無躥等、偏重之弊,東國名宿類自言之,取長舍短,宜定宗旨策》《警察之法,與政治關系極多,憲兵之設,尤足輔警察所不足,試詳其典則事務以便仿行策》等。因而,林步隨從該科取得的科舉學歷,是其新式學歷的一部分。殿試確定甲第和名次,朝考確定任職和去向。林步隨的朝考成績(一等第59名)很好,遂以三甲進士欽點為翰林院庶吉士。不久,清廷在京師大學堂設進士館,有癸卯進士百余人于1904年春入館學習新學,接受新式的學堂教育。進士館的課程包括: 《法學通論》《國法學》《行政法》《刑法總論》《刑法各論》《民法》《商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理財通論》《貨幣學》《銀行學》《財政學》《教育行政》《史學》《地理》《格致》(汪按,即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及外文等。幸福來得很突然,林步隨又有幸與焉。1906年十二月,林步隨以“最優等”(分數83.6)的優異成績從進士館畢業,“授職翰林院檢討并記名遇缺題奏”。接著,出洋游歷(即留學)是進士館畢業學員后續的學業安排。1907年四月十三日,林步隨列名于赴日游歷的名單,取得了留日學生的資格。后來,林步隨似未赴日游學,卻奉命赴美當了中國留學生的總監督。
附帶言之,本文部分談資,乃出于韓策《科舉改制與最后的進士》(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版)。該書征引詳備,論述精審,在我看來是一部高水準的學術著作。我多次閱讀,也多次向人推薦,并曾購書贈送友人。
(作者系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講座教授,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