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汪毅夫  >>  正文
    汪毅夫:清代擔任臺灣教職的福州人
    汪毅夫
    2022年06月08日

    中評社北京6月8日電(作者 汪毅夫) 據《重修臺灣省通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版)卷八第1冊《職官志》所做的統計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如下情況:其一,清代臺灣各地、各級(府學、廳學、縣學)、各種教職(教授、教諭、訓導,清代臺灣的廳學未設“學正”一職)641任中,有186任由福州人擔任。由福州人擔任的臺灣教職數約占臺灣教職總數的29%。其二,盡管清廷有明確旨意:“臺灣府學訓導及臺灣、鳳山、諸羅、彰化等四縣教論、訓導缺出,先盡漳、泉七學調缺內揀調;不敷,再于通省教職內揀調”(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但清代由福州人擔任臺灣教職的總數(186任),比閩南(包括漳州、泉州二府和永春州)人擔任的臺灣教職數的總和(175任)還要多。其三,擔任臺灣教職的福州人186任165人中,有進士12人:雍正進士薛士中(閩縣人,1732年任)、雍正進士郭美(閩縣人,1738年任,《重修臺灣省通志》未能確定郭美是進士、或是舉人,經我查確,郭美系清雍正元年三甲第80名進士)、雍正進士吳應照(閩縣人,1744年任)、乾隆進士黃元寬(福清人,1747年任)、亁隆進士林元德(福清人,1750年任)、乾隆進士董文駒(閩縣人,1771年任)、乾隆進士廖玉麟(閩縣人,1777年任)、嘉慶進士陳賡元(閩縣人,1871年任)、嘉慶進士陳廷煥(侯官人,1828年任)、道光進士許樹德(侯官人,1838年任)、嘉慶進士石朝棟(侯官人,1844年任)、咸豐進士沈紹九(閩縣人,1884年任),舉人107人(包括嘉慶解元即鄉試第一名魏本唐)、貢生(包括歲貢、恩貢、拔貢、優貢、副貢,五貢俱屬正途出身)40人,等。其四,清代臺灣府學首任教授林謙光(康熙副貢,長樂人)、臺南府學首任教授沈紹九(咸豐進士,閩縣人)、諸羅縣學首任教諭陳志友(康熙歲貢,長樂人)、彰化縣學首任教諭陳霞翥(康熙舉人,福清人)、淡水廳學首任訓導(臺灣各廳學未設“學正”一職,以訓導代之)張夢麟(乾隆舉人,閩縣人)等都是福州人。

    清代擔任臺灣教職的福州人,其風范和事跡迄今為臺灣人念念不忘。如,林謙光“文辭純雅,誨人無倦色”,陳志友“教人以德行為先”,等等。這里,著重介紹 王元稚的事跡。王元稚(1843-1921),閩縣人,光緒戊子(1888)副貢。據王元稚后人王學廣等人“銜哀謹述”的《哀啟》即訃告,王元稚早年以文才學識受知于船政大臣沈葆楨,從此在福州以教學為業,沈葆楨之第四子沈瑜慶即出其門下。1877年九月,王元稚應臺灣道夏獻綸之聘,到臺入于夏獻綸幕中。1881年六月至1883年三月任臺灣風山縣學教諭;1884一1885年、1888年兩度任臺灣府學訓導;旋入道署協助臺灣道劉璈綜理文案;1892年任苗栗縣學訓導;1893年五月至六月任臺灣縣學教諭,1893年十月至1895年三月任臺北府學教授。王元稚在臺近二十年,兩度入幕為幕友,歷任臺灣臺南、鳳山、苗栗、臺北等各地各種教職(教授、教諭、訓導),曾“以勞績得??h丞”,但他“愿改就教職”,繼續致力于臺灣的教育事業。1894年,他還曾冒險抱病率臺北府學士子渡海到福州參加鄉試。

    ?。ㄗ髡呦祻B門大學臺灣研究院講座教授、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

    【責任編輯:潘一僑】
    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