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汪毅夫  >>  正文
    圖說“福建臺灣布政使司”
    汪毅夫
    2022年09月13日

    圖一

    我有幾張“福建臺灣布政使司”的相關照片。

    圖一是彰化吳姓某家收藏的光緒十五年( 1889年)的“丈單”。其時臺灣已經建省,丈單上“全臺田園奉爵撫部院劉 奏明清丈升科”,說的是臺灣巡撫劉銘傳向朝廷奏明、全臺田園正在清丈面積、核定田賦,丈單上鈐印的是臺灣布政使司的關防,全文為“福建臺灣布政使司關防”。有朋友會問,臺灣既已建省,為甚“臺灣布政使司”尚冠有“福建”字樣呢?因為臺灣省的全稱是“福建臺灣省”。在《清實錄》里,臺灣巡撫稱“福建臺灣巡撫”、臺灣布政使稱“福建臺灣布政使”、臺灣彰化知縣稱“福建臺灣彰化縣知縣”、臺灣機器局委員稱“福建臺灣機器局委員”、臺灣鎮總兵稱“福建臺灣鎮總兵”,有時提及地名也用全稱如“以神靈顯應,頒福建臺灣嘉義縣城隍廟扁額曰臺洋顯佑”。也是在《清實錄》里,我們可以看到,“臺灣雖設行省,必須與福建聯成一氣,如‘甘肅新疆’之制,庶可內外相維”是清廷的旨意,也是負責籌建事務的楊昌浚、劉銘傳遵循的原則。楊昌浚、劉銘傳并且提出:“閩臺本為一省,今雖分疆劃界,仍須唇齒相依,方可以臂助,誠應遵旨內外相維,不分畛域,乃能相與有成”。

    圖二

    圖二是1895年福建臺灣布政使司(布政使辦公的機關)的牌樓,圖三是1895年布政使司和巡撫衙門的剪影(看來,這兩個大機關是相鄰的)。又有朋友會問,1895年的福建臺灣布政使和福建臺灣巡撫是誰呀?其時的臺灣布政使是唐景崧,他也是代理而非正式的福建臺灣巡撫,福建臺灣布政使是他正式的官職。

    圖三

    我記得在2014年的一次接見活動前,連戰先生曾問我:俞明震是最后一任臺灣布政使嗎?此說事出有因。俞明震是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庚寅恩科三甲第62名進士,在該榜進士題名碑上名列臺灣進士許南英之后(見圖四)。

    1894年,唐景崧向朝廷奏準調俞明震到臺協助工作;1895年又向朝廷建議任俞明震為福建臺灣布政使,但未獲批復。俞明震著有《臺灣八日記》。另外,我也有臺灣機器局的老照片,在茲也同朋友們分享(圖五)。

    圖四

    圖五

    (2018年5月9日記于北京)

     

    【責任編輯:徐錕】
    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