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汪毅夫  >>  正文
    歷史著作的后續工程
    汪毅夫
    2022年12月06日

    注解古書(包括古代經典著作)的工作開始于漢代,而漢代的經典著作在魏晉南北朝各代、在唐代已有專門的注家注本。譬如,漢代經典的歷史著作《史記》(司馬遷),其著名的注家注本有號稱“三家注”的南朝劉宋裴骃《史記集解》、唐代司馬貞《史記索隱》和張守節《史記正義》。作為《史記》的后續工程,“三家注”考證其人名地名、考核其史實典故,實際上是《史記》的補充。宋代將“三家注”散列于正文之后,正文和注解渾然成為《史記》“三家注”本矣。

    臺灣學者連橫的《臺灣通史》寫成于百年前的1918年。近30年來,吾友鄧孔昭教授用功研讀《臺灣通史》,有專著《〈臺灣通史〉辨誤》(1990年)及其增訂本(1991年),以及考證考核《臺灣通史》涉及的人名地名、史實典故的專文多種,并應北京商務印書館誠邀,為該館2010年12月版《臺灣通史》撰寫《連橫先生學術年表》和題解文章《連橫與〈臺灣通史〉》,附于書后。

    鄧孔昭《〈臺灣通史〉辨誤》封面

    鄧孔昭教授為傳世百年的《臺灣通史》所做的后續工作,屬于歷史著作的后續工程,對《臺灣通史》的后續傳世有相當正面的積極意義。

    (2018年7月5日記于北京)(作者系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汪毅夫)

    【責任編輯:邵冰琦】
    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