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汪毅夫  >>  正文
    臺灣鄉土文學論爭
    汪毅夫
    2022年12月15日

    劉登翰、莊明萱、黃重添、林承璜主編的《臺灣文學史》(上、下卷)于1993年1月出齊后,2007年9月作為學術名著,收入《中國文庫》由現代教育出版社出版。

    暑期里重讀《臺灣文學史》,讀的是“中國文庫”本。該書第365至379頁就1970年代臺灣的鄉土文學論爭有客觀的描述和精當的論述。我讀后發生的印象是,隨著“對鄉土文學的批評進入白熱化階段”,論爭雙方似乎變成控、辯雙方:“遠在香港的余光中在8月20日的《聯合報》副刊發表《狼來了》,指誣臺灣鄉土文學是‘暗合’于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所提倡的‘工農兵文藝’,為‘北京未聞有三民主義文學,臺北街頭卻可見工農兵文藝’而高喊狼來了”,“這樣一些措辭激烈的批評”引起了王拓等“臺灣鄉土文學論者”的“反批評”。我也認為,“在70年代提起的臺灣文學論”,“并沒有如80年代的臺灣文學論者把臺灣文學提在與中國文學針對的立場”?!胺垂病钡牧龊汀芭c中國文學針對的立場”都不應該是臺灣鄉土文學論爭的立場。如今,著名小說家王拓和著名詩人余光中已先后逝世,他們略帶土味的小說和小有洋氣的詩歌至今還受到海峽兩岸讀者的喜愛,他們當年參加的鄉土文學論爭則是“影響深廣的論爭”。

    附帶言之,文學論爭對于文學理論建設和文學創作是“影響深廣”的。所以,趙家璧主編的《中國新文學大系》(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6年版)專設了文學論爭集(其他各集是建設理論集、小說一集、小說二集、小說三集、散文一集、散文二集、詩集、戲劇集和史料?索引集), 頗具編輯家、出版家的眼力。

    (2018年7月12日記于北京)(作者系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汪毅夫)

    (來源:京彩臺灣公眾號

    【責任編輯:許聃】
    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