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汪毅夫  >>  正文
    說長道短話連橫
    汪毅夫
    2022年12月17日

    近日到杭州參加連橫《臺灣通史》學術研討會。兩岸學者聚在一處,會上會后談論的總是連橫他老人家。我也參與說長道短,談了如下意見:

    《臺灣通史》已傳世100年。鄧孔昭教授的《〈臺灣通史〉辨誤》屬于歷史著作的后續工程,對《臺灣通史》的后續傳世具有正面的意義?,F在是時候策劃出版《臺灣通史》注解本;

    連橫被新文學的倡導者批評為“舊文學的堡壘”。實際上,在日據時期的臺灣堅守舊文學具有反抗日人“去中國化”的正面意義,“舊文學的堡壘”應被視為一個贊譽。當然,堅守舊文學是正面的,反對新文學則是蛇足、是負面的。同理,新文學的倡導者也不當將“反對舊文學”作為普遍號召;

    連橫曾撰文支持日據臺灣當局的“鴉片特許令”,我們不必為尊者諱。另據我所見資訊,當1923年日本民商法“延長”施行于臺灣,連橫曾參與瀛社組織的《民商法施行所感》征詩評選活動。連橫響應日人在臺灣的立法,應該是對臺灣社會法制化有所期待。然而,對惡法、對日人在臺灣立法屬于惡劣的侵略行為缺失警省的立場,則是不應該的。

    關于連橫同章太炎的關系,從章太炎為《臺灣通史》撰序可見其概。10年前,我在《從〈臺灣詩薈〉看海峽兩岸舊文學的交流》(收拙著《閩臺地方史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曾披露,連橫在《臺灣詩薈》選刊章太炎詩12首并為之題跋;

    有臺灣學者在會上報告,連橫曾允為王香禪作傳,卻作了《鄭慧修女士傳》?!皩Υ?,當年王香禪不解、今天我們也不解”。我的看法和說法是,生不立傳是古訓和古來之規制,當年王香禪還在世,連橫當然不會為她、為生者立傳也。

    (2018年7月24日記于北京)(作者系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汪毅夫)

    (來源:京彩臺灣公眾號

    【責任編輯:許聃】
    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