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汪毅夫  >>  正文
    地方志與“大代志”
    汪毅夫
    2022年12月29日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發生了“一條大代志”(閩南語,一件大事也),日本仔借口琉球海難船民被“臺灣生番”殺害,居然出兵臺灣。據《清實錄》,清廷明確指出:“生番地方本系中國轄境,豈容日本窺視”“生番既居中國土地,即當一視同仁,不得謂為化外游民,恝置不顧,任其慘遭荼毒”,并令地方要員與日本仔交涉。遵照清廷旨意,“潘霨偕道員夏獻綸等員于五月初八日馳抵瑯嶠,與日本中將西鄉從道反復辯論,逐條窮詰”。另據王元樨《甲戌公牘鈔存》,五月十三日,夏獻綸赴龜山日本侵略軍駐地,晤西鄉從道“告以瑯嶠十八社歸化為中國所管,載在《臺灣府志》最為可憑。貴中將謂久聞非中國版圖,所憑甚多、不遑枚舉,請略舉一二見示。并帶去《臺灣府志》一本,內開瑯嶠十八社系屬歸化生番,交其閱看”。臺灣道夏獻綸“帶去”同“日本中將西鄉從道”交涉的《臺灣府志》是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刊行的范咸《重修臺灣府志》。該書卷二于“番社”條下記:鳳山縣轄“瑯嶠社、貓仔社”等十八社為“瑯嶠歸化生番”。

    國家有“大代志”,地方志亦可以與有力焉。

    (2018年8月5日記于北京)(作者系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汪毅夫)

    (來源:京彩臺灣公眾號)

    【責任編輯:許聃】
    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