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汪毅夫  >>  正文
    清代的京官
    汪毅夫
    2023年01月05日

    關于清代職官制度,有不少復雜而有趣的話題,譬如清代的京官。相對于地方官而言,京官指在京師中央系統任職的官員;在京師中央系統任職的官員里,相對于朝官(又稱升朝官)來說,京官則指不預常朝、職務較輕的官員。

    《北京漳郡會館錄》卷首《會館規約》規定:“本館輪流京官一位,收掌簿籍,主持賓祭,為館長正(按,即正館長也)。三考官一位,為館副(按,即副館長也),鎖鑰料理會館中一應事務,務各一年交代”。輪流來當館長的“京官”,當然是“不預常朝,職務較輕的官員”;而一年一任(干得好應該可以連任)的“館副”則是“三考官”?!叭脊佟笔锹毠傧盗欣锏奶厥馄奉?,它是未入流經“三考”而入流的八、九品官員,未經“三考”、未入流者在習慣上也附于“三考官”。清人袁枚《隨園隨筆》卷九記:“三考者,試流外之官也。一曰書,二曰計,三曰時務。蓋較之試進士科之身、言、書、判,僅少其一耳”。清代官制,于九品十八級以下,設翰林院漢孔目、部院庫使、禮部鑄印局大使、兵馬司吏目、崇文門副使及地方各縣典史等未入流文職官,其品級低于、附于從九品。未入流官經“三考”取得八品或九品官,稱“三考官”?!侗本┱目^錄》對此有個說明:“三考者,則八、九品者”,其《三考官捐金姓氏》所記“三考官”包括了經“三考”入流的縣丞(正八品)、府經歷(正八品)、天文生(九品,不分正從)和吏目(從九品),也包括尚未“三考”、尚未入流的典史和驛丞(附于從九品)??磥?,清代的京官在習慣上也包括低于從九品、附于從九品的“流外之官”。

    (2018年8月9日記于北京)(作者系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汪毅夫)

    (來源:京彩臺灣公眾號)

    【責任編輯:徐錕】
    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