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汪毅夫  >>  正文
    《窺園留草》系鄉誼
    汪毅夫
    2023年01月08日

    1962年9月,黃典權教授在為許南英《窺園留草》(臺銀印本)所寫的《后記》里說:“(《窺園留草》)是一個臺灣名進士家破國危、幽忍凄切的心聲,交織著很多地方掌故以及當時文人風雅際會言行的紀錄。所以,留草的文獻價值,好像比同時代一些詩文集更高得多”。除了詩、詞,該書編輯、出版過程也聯結著臺灣文人的鄉誼。

    1917年12月24日(農歷十一月十一日)許南英客死棉蘭后,“親友們便敦促要刊行他的詩草”。許南英哲嗣許地山于1921年接手遺稿的編輯出版事宜。出版方面的困難是“限于財力”未能“精刊全書”。經多年努力、多方設法,“承柯政和先生幾方面的幫助”,《窺園留草》于1933年由北平和濟印書局刊行??抡褪桥_灣嘉義人,才華橫溢的音樂家,當時在北平教書;北平和濟印書局則是臺胞陳天鐋于1931年開辦的,北平和濟印書局版的《窺園留草》在今天看來也屬于“精刊”本。

    征序是編輯該書的要事?!陡Q園留草》書前有臺灣進士施士潔、臺灣進士汪春源等人撰序。施士潔在序文里說:“予與允白(按,許南英)生同歲、長同里、處同筆硯、出同袍澤,凡所遭際,科名仕宦、兵革羈旅,舉一生安樂憂患,蓋亦未嘗不同”,施士潔和許南英的生年均是“清咸豐乙卯”;是臺南鄉親;“處同筆硯”是謙遜的說法,施士潔任臺南海東書院山長時,許南英、汪春源是他的學生;“出同袍澤”則指施士潔、許南英于1895年參加義軍抵抗日本侵略軍。汪春源序記:“春源蚤歲獲交于允白許君,彼此觀摩,遂成益友”;序中也不免一提乙未“同仇戮力”和民國初年“同入菽莊吟社”。另一為《窺園留草》撰序的林景仁是臺北板橋人,廈門鼓浪嶼菽莊吟社社主林爾嘉之子。施士潔、汪春源序均寫于1921年,他們先后于1922年、1923年駕鶴歸去,不及見《窺園留草》“精刊”本出版也。時林景仁有句嘆曰:“海外再無前進士,社中群惜古先生”。

    (2018年8月12日記于北京)(作者系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汪毅夫)

    (來源:京彩臺灣公眾號)

    【責任編輯:徐錕】
    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