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汪毅夫  >>  正文
    康大川與日本戰俘
    汪毅夫
    2023年01月19日

    康大川又名康天順,臺灣苗栗人,1915年出生。1938年3月從日本早稻田大學畢業后歸返祖國、投筆從戎,參加抗日戰爭,轉戰于桂北、湘北前線。1939年3月參加桂林行營舉辦的日語訓練班并協助中共黨員廖體仁主持的該訓練班的教務工作, 期間結識訓練班名譽教員、日本反戰人士鹿地亙。1940年以后,作為“政治部第三廳第三科第三組”和“文化工作委員會第三組”的工作人員,接受委派開展同桂林臨時俘虜收容所和“在華日本人反戰同盟”的日本反戰士兵、反戰人士的聯絡工作。1942年6月22日,經由郭沫若、陽翰笙、馮乃超商議決定,康大川赴貴州鎮遠“和平村”(軍政部第二俘虜收容所)任主任管理員。在“和平村”,康大川卓有成效地開展對日本戰俘的教育轉化工作,將戰爭的參加者教育轉化為戰爭的反對者,“和平村”里“最大多數的俘虜都已覺醒,回憶從前的行為而戰栗”。戰后多年,曾收容于“和平村”的日本戰俘尚津津樂道康大川讓他們翻譯、閱讀和抄寫《論持久戰》《新華日報》《群眾》等書、報、刊的情形,念念不忘康大川對他們的教育和照顧。如,日本反戰士兵若林的口述史講道:“康大川幫了很多的忙。他日語非常好??挡皇枪伯a黨,但學習過有關這一方面的東西,對共產主義產生了共鳴,是擁護其主張的人”,“康把中國的書送進來,日本人俘虜把那(些)書翻譯后,以此作為基礎來學習的”。

    康大川先生遺照

    1943年6月,康大川因其進步思想和進步活動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并押離“和平村”(后經馮乃超等營救釋放)。

    1948年,康大川參加中國共產黨,光榮地實現了從“康不是共產黨”到“康大川是中國共產黨黨員”的轉型。

    2004年9月22日,康大川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謹以本文紀念正派耿直且德高望重的老革命、老臺胞康大川。

    (2018年8月27日記于北京)(作者系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汪毅夫)

    (來源:京彩臺灣公眾號)

    【責任編輯:許聃】
    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