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聞報道,春節期間長三角熱門景區每日游客量高達10萬,人山人海,萬人空巷的場面重現,不僅是長三角地區,各地的景區都是人頭攢動,摩肩接踵,似乎一夜之間,病毒遁形,瘟神送走,經濟復蘇的熱情高漲。筆者也親歷著這種大場面,因為之前做過文化旅游行業,對這種鬧猛現象,也不禁陷入深思。
首先,我們需要注意到的新聞報道的標題是“熱門景區”的客流量超高,不是所有的景區都一樣。事實上,熱門景區的客流量過于集中,導致其他景區無法獲得充分的游客。說明目前的景區旅游呈現冷熱不均的現象,有的地方過熱,有些地方過冷,我們該如何調節客流?
其次,我們不能僅盯著游客量,每個景區都是有承載能力的,游客過多,旅游的體驗感就差了,人山人海,游客看不到景,看到的只有人,拍到的只有人頭,而且,排隊等待消耗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景區被“暴撐”的承載力需要投入更多的設施設備,恢復日常后,這些設施設備是否會閑置?
再次,有人認為,免年春節的旅游火爆是報復性消費,旅游從業者大膽漲價,大膽宰客,本來旅游行業的價格彈性就較大,這樣的價格漲跌看似靈活,但是否對消費者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打擊老百姓二次消費的可能?
最后,在這種游客如織的人潮中,預訂系統開始興起,各類景區各類餐館都有排號、預約之類的系統,各家系統各有一套輸入要求,游客在制訂旅游規劃時,需要不厭其煩地適應這些規則,這種現象如何改進?
這幾個問題,僅僅是我在一路奔波中腦海中不斷浮現的問題,不一定全面,但細細思考,對此也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文化旅游行業已經成為支柱產業
2022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盧映川在“中國這十年“新聞發布會上介紹,過去十年來,旅游已經成為生活水平提高的一個重要指標,成為小康社會生活的重要方式,旅游業作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的地位也更加鞏固。2012年以來,國內旅游收入年均增長10.6%左右,2019年總收入達到6.63萬億,旅游及相關產業增加值4.5萬億,占GDP的比重為4.56%左右。這兩年多,盡管遭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旅游出現了很大的波動,但總體來說,在國民經濟結構中,支柱性地位并沒有發生改變。
兔年春節旅游屬于報復性消費嗎?非也,網上搜尋一下日均游客超10萬人次的新聞,你會發現這類新聞比比皆是。而且每年都有,有些地方還不是熱門景區,細讀這些新聞,我們會發現,這些日均10萬旅游人次的新聞都發生在節假日。
如此大的客流量,我們不能僅僅看個熱鬧,更需要看到這屬于旅游供需關系的失衡,說明我國旅游市場規模極大,度假旅游需求極大。
同時,旅游已經成為我國百姓的日常消費需求,我國法定節假日共計11天,包括元旦一天、春節三天、五一一天、清明一天、端午一天、中秋一天、國慶三天。我國另有雙休日休假制度,全年一共52周,法定節假日加上雙休日,一年休假可達115天至116天。還有,《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第三條規定,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合計起來,每年員工休假最高可達131天。黃金周,小長假一直是我國旅游行業的熱點詞,所以說,兔年春節旅游火爆談不上報復性消費,應當說,我國度假旅游需求旺盛,供不應求。而且還隱藏著兩個潛在的消費動力,一是游客過于集中于熱點景區或城市,導致冷熱不均。二是我國城市人口老齡化比例增加,退休老人度假旅游的比例增長。
文旅行業對地方經濟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旅游消費心理和日常消費心理不同,旅游消費不屬于日常支出,人們出行就是為了花錢的,所以總有旅游業界的行話:諸如“花錢買醉受”,“沒去一輩子后悔,去了后悔一輩子”,“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回去啥都不知道”等看似矛盾的旅游感受的表達。
但旅游対地方經濟的促進作用是相當明顯的。
一是地區差異,氣候、地理造成了旅游吸引力。如,南北差異,北方人習慣了冬天去海南度假,南方人喜歡冬天去北方滑雪、溜冰。
曾幾何時,東北是我國的重工業基地,但如今是我國的糧倉,是文化策源地,東北有天然的冰雪世界,有寬廣肥沃的黑土地,有特色的地域民俗文化,打造東北文化旅游業正是時機。
東西差異,東部沿海城市缺少戈壁灘、荒漠以及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西部地區也缺少東部沿海地區的湖、河、海等自然資源。
移步換景,旅游的本質也就是以“時間換空間”以“空間換空間”。
二是旅游能夠促進地方產業轉型。浙江安吉原先以采石礦為主,當地環境污染嚴重,習總書記在安吉首次提出“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浙江安吉下決心逐步將傳統的礦石企業關閉,引導地方發展綠色產業,保護生態,將安吉縣經濟從傳統的污染型工業轉向新型的生態旅游產業,安吉的旅游產業帶動了以民宿為主導的住宿業、餐飲業、農產品零售業、旅游服務業、安吉白茶等特色加工產業、縣城的房地產業及商業等??梢?,文化旅游產業對地方經濟的貢獻是不言而喻的。九華山、黃山、張家界,那些先行發展起來的以旅游為主導產業的城市都有類似的產業發展歷程,只是時間周期不同而已。
三是旅游能夠促進地方就業,與旅游相關的餐飲業、娛樂業、交通服務業都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對吸收就業人員有非常明顯的作用。
四是旅游能夠盤活基礎設施資源。我國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無論是高鐵建設、高速公路建設等都是位居世界前列。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極大地促進了出行的便利性,增加了人們出行的頻率,同時也增加了旅游目的地的選擇。同時,在房地產行業高速發展時期,已經建有高等級的旅游設施及旅游目的地。有很多基礎設施建設通過項目融資的方式,包括PPP模式,ABS模式,債務融資等金融方式籌資,旅游的發展能夠更好更快地盤活這些基礎設施,促進經濟,穩定金融,在很大程度上也會減輕地方債的壓力。
旅游行業發展呈現新的產業特征
我國的旅游產業理論還停留在傳統觀光旅游的階段,我國擁有14億人口,2018年旅游人次高達55.4億人次,平均3.9次/人。旅游產業的迅猛發展,正為我國創造新的經濟活力。
一是規模特征。我國休假日增加以及老齡化人口增加,加上出行便利,旅游規?;卣鞣浅C黠@,我們不能僅僅關注“日均10萬人次”這些異常的現象,更需要分析背后的機理。任何景區都有旅游承載能力,“異?!贝怼笆Ш狻?,短期過大規模的游客対景區也會造成很多設施設備日常的閑置與浪費。
二是大數據特征。大多數游客出行不再依賴于旅行團,大多數會使用攜程、驢媽媽等平臺為出行訂票,訂車。這些平臺擁有大量的數據,但作為商業行為,他們各不分享,這些平臺都是跨區域服務的,縱向信息充分,但對于地方旅游的橫向數據他們無法統計并作出分析。游客在網絡信息中,無法獲得地方旅游的充分信息,盲目選擇熱門景區,導致景區承載量過高,或冷熱不均。
三是文化與旅游結合的特征。旅游出行能夠讓游客開眼界,放松心情,傳統旅游方式都是旅行社提供旅游線路產品,游客跟著導游走,現在的旅游方式主要是自游出行、組團游。傳統的旅游是被動消費,現在的旅游是主動消費,人們更傾向于深度旅游,度假游。我國正遇百年未遇之大變局,愛國熱情高漲,人文歷史是地方特色的重要資源,北京的首都文化、上海的海派文化、西安的古都文化、福建的土樓文化、廣州的嶺南文化等都成為重要的旅游吸引力。游客在選擇度假游時,首選城市,再選景區,城市文化的塑造能力,是未來旅游發展的競爭力。
四是旅游工業化發展的特征。迪士尼、環球影視城等主題樂園,占地約一平方公里,停車場占了40%的面積,但日均可容納3-5萬人次,每張門票500-600元,一天門票收入就高達3000萬元。年畝均產值可達700多萬元??氨雀叨酥圃鞓I用地的產出率,但利潤更高。支撐這些樂園的,是現代文化娛樂裝備和文創產業。文化旅游資源開發需要裝備產業支撐,工業制造的是以數量為單位計價的商品,文化娛樂裝備制造的是以次數為單位計價的體驗。在冬天的頤和園昆明湖上,天然冰場上提供了滑車,自行車等冰上運動裝備,增加了娛樂性和體驗性。春、夏、秋三季昆明湖依然是美景,冬季,昆明湖是不增加新場地的娛樂場所。
地方政府促進文旅消費的建議
促消費是2023年的重要經濟發展路徑,旅游供需失衡是現狀,在新一輪經濟發展潮中,如何提質升級,通過文旅消費驅動地方經濟發展,筆者有如下幾個建議:
一是建立全國性市級公共旅游數據平臺,提供“地方旅游指數”。讓游客能提前了解全國各地景區的預訂游客數量,各城市的旅游人次指數等信息,以備游客理性選擇,優化目的地選擇,能錯峰出行;提供“一站式預訂系統”,讓游客能在一個平臺輸入一次性信息就可以共享到其他諸如訂餐、訂票等旅游服務平臺,避免游客重復性輸入,更好地選擇;提供“旅游目的地方案決策模型”,采用多層次分析法,根據游客輸入的“費用”、“時間”、“特色”等要素選擇,推薦相應的旅游目的地,讓游客有更多的目的地選擇。這需要由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通過行政方式,將數據采集實現一站式的智能化管理,從而與游客實現數據共享,并解決游客因數據缺乏而造成目的地選擇失衡的問題。
二是推動“預訂式”旅游服務。目前,游客出行已習慣了“客房預訂”,旅游類平臺已經形成了固有的預訂系統,但訂餐服務的排號系統還較薄弱,有很多餐飲店在微信公眾號開通了預訂“排號系統”,但大多數餐飲店還沒有開通,春節期間在北京的聚寶源,晚上8點還有1000多桌的排號。這不是說北京的餐廳數量不夠,而是外地來京的游客對當地餐廳的信息與數據認知不足,公眾渠道獲得的信息有限。預訂式服務能夠確定游客的數量,能自動調節游客數量,更好地為游客提供服務。預定排號系統,不僅可以應用于餐飲,更可以應用于“食行游住娛購”等其他旅游要素的供應,建議地方政府更大力度地出臺鼓勵旅游行業的信息化、數字化系統建設,并入一站式預訂數據采集系統。
三是推行“度旅游”消費券。度假游是跨省市、跨地域的旅游消費,游客選擇目的地時,是先選擇城市,然后是景區、住宿、餐飲和其他服務。例如,游客的時間、費用有限,他們會首先考慮當地景區景點的豐富程度,以及旅游路線設計的時間限制,每次出行,不會僅僅為了一個景點,而總是選擇一個城市的景區景點的組合。
熱門的城市需要控制“旅游市場維穩價格”,避免旅游市場價格波動過劇。城市需要推行“旅游價格套餐”,降低“住宿”、“門票”等硬性旅游成本吸引游客,例如,春節期間,杭州推出所有景點免門票的舉措以此刺激旅游消費等。
四是鼓勵融資租賃在旅游裝備制造業的發展。融資租賃是融資方通過與出租方簽訂設備租賃合同,出租方向設備方購買設備的一種融資方式。它能極大的降低融資方在設備投入方面的成本,也能借助出租方的資金杠桿,實現裝備的更新。一般來說,文化旅游設備及裝備價格不低,但按規定折舊率也不低,設備與裝備也需要推陳出新,不斷升級換代才能適應市場需求,為此,融資租賃能真實地推動文化旅游裝備的創新發展。(孫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