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汪毅夫  >>  正文
    狀元與拔貢
    汪毅夫
    2023年02月08日

    清人袁枚《子不語》里有個“狀元不能拔貢”的段子,說的是清代狀元黃軒因在考場“頭暈目?!卞e失了十二年一遇的“拔貢”機會,后來卻成了狀元。這顯然是勵志故事:要正確對待一時的考試失利,要努力爭取最好的成績。但是,袁枚用錯了標題。

    狀元不能拔貢?袁枚身后近百年,吾閩先賢、晉江拔貢吳魯一路北上,從順天府鄉試勝出為舉人,又從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庚寅恩科會試、殿試勝出,成了狀元。

    吳魯少時,其家甚貧,“曾輟學為店徒,嗣從其師勸,力學苦讀。未幾,舉拔萃科(即考取為拔貢)”。拔貢是“五貢”(合稱貢生)之一,當了貢生就有資格進京供朝廷選用任職和入國子監就學(成績合格者可在京參加順天府鄉試即“考舉人”)。吳魯先是通過朝考(皇上主持的考試)到刑部當了幾年七品京官,然后從順天府鄉試勝出為舉人,接著參加會試、殿試,最終當了狀元。

    清人朱彭壽(1869-1941年)《舊典備征》謂“宦途最重是文衡”,并舉“本朝詞臣凡為考官至五次以上者”名錄,中有五典鄉試、一任學政的福建閩縣進士葉觀國,而三典鄉試(陜西、云南、江南)、三任學政(安徽、云南、吉林)的福建晉江狀元吳魯竟付闕如。拔貢(以及歲貢、恩貢、優貢)的選拔是學政的職掌,而鄉試例設的“副榜舉人”就是“五貢”里的副貢。這是“六掌文衡”的狀元吳魯與包括拔貢在內的貢生的又一層關系。

    附帶言之,臺灣宜蘭詩人李逢時(1829-1876年)是清咸豐十一年辛酉科的拔貢(拔貢逢酉年即十二年選一次),我正在讀他的《泰階詩稿》。

    (2018年9月11日記于北京)(作者系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汪毅夫)

    (來源:京彩臺灣公眾號)

    【責任編輯:許聃】
    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