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汪毅夫  >>  正文
    臺灣版的“敬惜字紙”
    汪毅夫
    2023年02月14日

    圖一,福建省檔案館和北京市臺聯編著的《文脈流長-科舉制度在臺》收錄了南投竹山惜字亭。

    古早“敬惜字紙”是全民的風尚,各地多建有“敬字亭”或“惜字亭”,專門用于焚化“有字的紙”即“字紙”。這是崇尚讀書、尊重文人、保護文化的表現。

    今之臺灣尚保存多座“敬字亭”(“惜字亭”),福建省檔案館和北京市臺聯編著的《文脈流長-科舉制度在臺灣》收錄了南投竹山惜字亭(圖一)、屏東佳冬惜字亭(圖二)等7座。

    圖二,屏東佳冬惜字亭

    臺灣“敬惜字紙”的風尚有其特殊情節。臺灣建省前隸屬福建,建省后也未單獨舉辦省級科舉考試(鄉試,俗稱考舉人)。每逢鄉試,臺灣諸生須渡海到福州參加福建鄉試。出于航海安全的考量,如清人徐宗干《斯未信齋雜錄》所記,“設酒食遙祭諸生之漂沒者”(即渡海參加鄉試遭遇海難的臺灣諸生)是必須舉辦的祭祀。另外,古早臺灣還有“奎樓送字紙外?!钡幕顒?,即在魁星樓前祭祀水神,將各亭焚化的字紙灰送往“外?!?,以祈“科名寶筏,破浪乘風”。清代臺灣進士施瓊芳有《奎樓送字紙外海祝文》透露了個中消息。

    (2018年9月16日記于北京)(作者系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汪毅夫)

    (來源:京彩臺灣公眾號)

    【責任編輯:許聃】
    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