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汪毅夫  >>  正文
    喪葬文化之墓碑
    汪毅夫
    2023年02月16日

    1926年12月13日,顧頡剛教授在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倡設風俗研究會,他本人向風俗研究會申報了研究課題《廈門的墓碑》。顧頡剛教授提交課題成果前離開廈大到了廣州中山大學。

    墓碑是喪葬文化之重要一環,是有很多講究的。其中最為講究、也最值得講和研究的是墓碑的字數。一般說來,墓碑上的字分為豎排的三部分:立碑時間、墓主、立碑人。按生、老、病、死、苦的順序,從墓碑上之第一字數至最末一字(遇并列的橫排字,一行視為一字)要求對應于“生”字,或避開“病”“死”“苦”三字。如果用數學公式來表示,則合于“總字數=5*N+1(N為正整數)”者,從第一字數至最末一字必對應于“生”字。我們來看一個實例。臺灣進士汪春源的墓碑第一行7個字,第二行27個字,第三行7個字(其中橫排的“福、受、大、炘”和橫排的“寶、慕、秉”各視為一個字),總字數為41字,等于5*8+1,從第一字數至最末一字恰對應于“生”字。

    閩臺民間另有“三老合一生”的講究,即豎排的三行,字數都是7,每豎行從第一字數至最末一字均對應于“老”字,三個豎行連起來數,則第三個豎行的最末一字必定對應于“生”字。這是因為其總字數是21,總字數等于5*4+1,合于“5*N+1(N為正整數)”的公式也。

    (2018年9月21日記于北京)(作者系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汪毅夫)

    (來源:京彩臺灣公眾號)

    【責任編輯:許聃】
    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