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汪毅夫  >>  正文
    漳州與潮州
    汪毅夫
    2023年02月26日

    20年前,我曾用“南飛三匝尚無依,做客如僧暫掛單”句,描述許南英等臺灣進士內渡尋根的艱難。許南英祖籍廣東,是“潮州八邑”之一的廣東揭陽人。1895年,許南英高呼“揭陽于吾是故鄉”入粵尋根,卻因“家譜不存,入臺一世祖與揭陽宗祠底關系皆不得而知,這事只得罷論”。許南英“歸來欲賦已無家”之感頓生,其后“因漳州與潮州比鄰,語言、風俗多半相同,于是寄籍為(漳州)龍溪縣人”。

    在歷史上,“唐前期,漳州曾一度歸屬嶺南,潮州曾一度歸屬福建。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漳州還福建,大歷六年(公元771年)潮州歸嶺南”。

    在臺灣,當臺灣社會處于以地緣組合為“分類”、“鄉關意識”相當濃厚的移民社會階段,如臺灣道姚瑩所報告,“粵人黨粵,潮雖粵而亦黨漳”。

    漳州與潮州的密切關系,是閩南文化研究的題中應有之義,不可忽視。舉例言之,1979年,著名漢學家施博爾將他在臺灣收集的皮(紙)影戲本稱為“閩南皮(紙)影戲本”整理編目并在《歐洲漢學會不定期刊》第二輯發表,嘉惠學林,功德無量。我們的國學大師饒宗頤當時在“法京”,他對施博爾的“閩南皮(紙)影戲”一語有異議,謂:“施君所輯諸冊得自臺南,故悉題曰閩南皮(紙)戲。然劉昉原籍在今潮安,蕭端蒙原籍在今潮陽,均與福建無關。此劉、蕭二出,應是潮州當地紙影戲本,后來輾轉傳入鄰省者”。在我看來,潮州與福建漳、泉、廈和臺灣同屬閩南語和閩南文化覆蓋的區域,“閩南皮(紙)影戲本”若添加一“語”為“閩南語皮(紙)影戲本”,則可涵蓋今之潮、汕、漳、泉、廈、臺等地,則可免生異議也。至于福建、福建漳州以及臺灣的皮(紙)影戲,容我另文簡而言之。

    (2018年10月6日記)(作者系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汪毅夫)

    (來源:京彩臺灣公眾號)

    【責任編輯:王晗】
    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