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汪毅夫  >>  正文
    閩南文化研究的經典
    汪毅夫
    2023年02月28日

    1979年,《歐洲漢學會不定期刊》第二輯在法國巴黎出版。該輯收文三種,施博爾、饒宗頤、龍彼得教授分別用法文、中文和英文發表對閩南語皮(紙)影戲本的研究成果。三位教授里,施博爾和龍彼得是漢學大師,饒宗頤則是國學大師。

    施博爾發表的是《中國皮(紙)影戲本的收藏和編目》,全文分《介紹》《目錄》《分類目錄》和《附錄》。施博爾報告他是于1968-1969年間,在臺灣從高雄彌陀鄉蔡龍溪和阿蓮鄉陳貯兩個皮(紙)影戲世家收集的皮(紙)影戲本,并公布戲本的目錄。施博爾介紹說:“本目錄介紹的198本皮(紙)影戲本,是我在1968-1969兩年時間里收集到的。它們原來是臺灣南部高雄彌陀鄉和阿蓮鄉的兩個皮(紙)影戲世家的戲本,其中共有100多種不同的戲目。但具體有多少種很難估算,因為每出戲的算法不同。所有這些抄本都是用很接近潮州話的閩南語寫的,年份最早的抄本是1818年的,其他大部分是清光緒年間的抄本,還有一小部分是二戰以后抄的。它們的書法很差,劇情也被簡化了”,“本收藏的來源有兩個,一個是彌陀鄉的蔡龍溪,一個是阿蓮鄉的陳貯。不過,我從他們兩位得到的抄本都是他們久已不用的本子。這些破爛的老本子,被放在竹籃里吊在屋頂的屋架子上慢慢霉爛。我得到它們時,有的本子已經破爛不堪。皮(紙)影世家不再使用這些腳本的原因之一是,它們大部分是文戲本,大家都喜歡看武戲的鬧場”。施博爾教授收集和整理文獻、公布并與其他學者共同研究,這是對學界的貢獻。他從民間收集文獻、也收集口碑,他報告的觀眾興趣的轉移使得文戲式微的狀況也有學術價值。

    饒宗頤教授的研究成果名為《抄本〈劉龍圖戲文〉跋》。他就施博爾所收閩南語皮(紙)影戲本《劉龍圖》和《劉昉騎竹馬》里的主角劉肪,以及《蕭端蒙打死江西王》(55頁本和77頁本)、《江西王》和《蕭端蒙》里的主角蕭端蒙之籍里和身世略加考查,并討論閩南語之方音和方文。饒宗頤教授側重于潮州文化的研究。他的研究相當重要,須知,潮州文化乃閩南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當然,由于饒宗頤教授的研究側重點是潮州文化研究,不涉及比較研究、也不能過度推論,但在實際上他的某些論斷也適用于閩南文化的其他分支。例如,饒宗頤教授謂:“劉龍圖寫本別字壘壘,……如太行山做太降山,唐山做長山,……皆為潮音沿訛”,實際上漳音亦是“太行山做太降山,唐山做長山”也。

    龍彼得教授發表的《〈朱文〉:一個皮(紙)影戲本》分《導言》《閩南語皮(紙)影戲〈朱文〉校本》《??庇洝泛汀对~匯小錄》。龍彼得教授為學精細,言必有理。例如,他相當注意潮音和漳音的區別,指出:“由于證據不足,認定我們的戲本(《朱文》)采用的是兩個主要方言中的一種是武斷的。還有可能的是,該劇采用了中立的舞臺語言:早期的潮州方言,或是如今潮安、云霄方言這樣的過渡方言。據說潮州語音和音樂在這些地方影響很大”。又如,龍彼得提及嘉慶二十四年臘月勒石的《善濟殿重修碑記》時,準確地記其年代為1820,因為嘉慶二十四年(1819)臘月初一為1820年1月26日,其時已是1820年也。

    閩南文化研究非小道,大師與有力焉!我們當追步大師,好好兒做學問才是。

    (2018年10月8日記)(作者系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汪毅夫)

    (來源:京彩臺灣公眾號)

    【責任編輯:許聃】
    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