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汪毅夫  >>  正文
    汪春源進士的考試經歷
    汪毅夫
    2023年03月18日
    汪春源近視畫像

    汪春源是臺灣歷史上的最后一個進士。同所有進士一樣,他是從一次又一次考試中勝出的。

    《汪進士自述》記:“春源少孤,幼承母訓。年十四,應童子試。邑侯祁星皆師拔置第二,令入縣讀書。是歲,郡尊侯仙舫師、學道劉蘭洲師皆拔取前茅。是歲入庠”。我曾見汪春源家族的戶籍謄本,其父親名汪翁牛,職業是“業農”。1882年,汪春源“應童子試”(俗稱考秀才)。童子試分縣試、府試和院試三階段??h試由安平知縣祁征祥主持,汪春源考取縣試第二名??己?,祁征祥讓汪春源到縣署讀書,令幕友李占五教之,以應童子試第二階段的考試。同年,蒙臺灣知府侯仙舫、臺灣兵備道兼理提督學政劉璈的知遇之恩,汪春源在府試、院試中均名列前茅,終于考取了在學生員(俗稱秀才)的資格。

    汪春源的縣試、府試和院試名次應該均非第一,他后來在海東書院的老師施士潔進士則是縣試、府試、院試屢得第一,連中三元,人稱“小三元”(童生試、鄉試、會試屢得第一者稱“大三元”),時論榮之,臺南人至今津津樂道。

    作為在學生員,汪春源在考試中也有不俗的表現:“丙戌、丁亥兩屆歲、科試,蒙提學道唐薇卿師屢拔第一。丙戌,食廩餼”。歲試、科試又稱歲考、科考,歲考每三年凡二舉“由各省學政巡回于各縣、州、府,對在學生員進行考試,按成績分為文理明通、文理亦通、文理略通、文理有疵、文理荒謬、文理不通六等。凡考列一等,即有資格“補廩”即“食廩餼”,享受伙食補貼。廩生是在學“諸生”(廩生、增生、附生)里最優越的??瓶荚卩l試前一年舉行,也由各省學政主持。凡科考列一等、二等及三等前10名或前5名(依省之大小而定)者,才有資格參加鄉試??瓶枷喈攪栏窈蛧绤?,如俗話說“人怕老債怕討秀才怕科考”也。汪春源于丙戌(1886年)歲考蒙提學道唐景崧拔置第一,成為享受伙食補貼的廩生;又于丁亥(1887年)科考蒙提學道唐景崧拔置第一,取得參加鄉試(俗稱考舉人)的資格?!锻暨M士自述》所記“屢拔第一”之“第一”應理解為“第一等”而不必是“第一名”。

    鄉試是各省舉辦的省級科舉考試(俗稱考舉人),每三年凡一舉,逢子、卯、午、酉年行之,為正科,遇皇家慶典則加科為恩科。臺灣建省后并未單獨舉行省級科舉考試,報考舉人的臺灣秀才仍然要到福建省城福州參加鄉試。1888年是戊子年,福建舉辦戊子科鄉試。汪春源和他的同學、也在丁亥科考拔置一等的丘逢甲一道渡海與試,并同榜中為舉人,取得赴京參加會試的資格。

    會試也是每三年凡一舉,逢丑、辰、戌、未年行之,為正科。遇皇家慶典也加科為恩科。

    汪春源中舉后,因故未應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會試。1890年參加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庚寅恩科(清德宗親政恩科)會試,報罷而歸。1891年,汪春源遭喪母之痛,按禮制規定守喪三年(實際上是頭尾三年),不能參加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會試。其后,接連應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恩科(“太后六旬萬壽恩科”)、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乙未科會試,均薦而未售。又應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科會試,中為貢士卻因故未應殿試。1899年補行殿試,本來可以列名為庚子(1900年)科進士,卻因庚子之變、貢院被毀,庚子科與癸卯(1903年)科合并行之,汪春源遂于1903年終成進士。

    中為進士后,汪春源在江西又經歷了朝廷對地方官的考核。清廷對京官的考核稱“京察”,對地方官的考核叫“大計”。汪春源的考核成績是“大計卓異”。

    (2018年11月1日記)(作者系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汪毅夫)

    (來源:京彩臺灣公眾號)

    【責任編輯:徐錕】
    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