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汪毅夫  >>  正文
    臺灣舉人的保障名額
    汪毅夫
    2023年04月05日

    圖一,光緒十二年版《欽定科場條例》剪影

    清代咸豐年間,臺灣進士施瓊芳作《臺郡增廣學額中額志略》,其于“中額”(即取中舉人的名額)增廣的記錄略分四個階段:

    1.“初僅一名,提帥張公云翼所奏也,時康熙二十六年”。查《清實錄》,康熙二十六年四月二十八日記:“準福建臺灣府鄉試另編字號,額中一名,從陸路提督張云翼請也”?!傲砭幾痔?,額中一名”說的就是福建鄉試(俗稱考舉人)給予福建臺灣府保障名額一名;“陸路提督張云翼”是武職官員,但他對臺灣文教是有貢獻的。此后,福建鄉試歷有臺灣舉人勝出:康熙二十六年丁卯科蘇莪(鳳山附生);康熙二十九年庚午科邑星燦(鳳山附生);康熙三十二年癸酉科王璋(府學附生),同年另有陳夢球(臺灣人,隸正白旗籍)從順天府鄉試勝出為舉人;康熙三十五年丙子科王際慧(鳳山附生)。然而,康熙三十六年,閩浙總督郭世隆奏準“撤去另號,通省一體勻中”。失去保障名額,從福建鄉試勝出的臺灣舉人時斷時續。乾隆年間,臺灣鳳山教諭朱仕玠謂:康熙三十七年“以后三十一年,鄉試十二科,臺地無獲雋者”??磥?,臺灣舉人的保障名額是須要的。

    2.“至雍正十三年,撫軍盧公綽始奏增其一”。據清人梁章鉅《稱謂錄》,撫軍是巡撫的別稱。福建巡撫盧綽于雍正十三年奏準于閩省解額之外,不論何經,加增臺灣中額一名。這位可敬的盧巡撫還于乾隆元年奏準恩科福建加中三十名,其中臺灣于原額外加一名(所說恩科指乾隆帝登基恩科)。

    3.“嘉慶十一年,制府阿公林保以臺灣士紳捍海功,復奏增其一。前后百六十年,經文武大吏節次陳請秋賦,方及三人”。制府指總督,總督又稱總制也;制府阿公林保,即閩浙總督阿林保;“捍海功”指平定蔡牽之亂的功勞。阿林?!白嘣銎湟弧钡慕ㄗh,于嘉慶十二年五月十五日獲準,《清實錄》記:“增福建臺灣府至字號舉人一名”,“從總督阿林保等請也”。光緒十二年版的《欽定科場條例》(圖一)亦記:“嘉慶十二年議準,臺灣府另增至字號,定為中額三名”。至字號即臺字號,至是臺字(繁體)的下偏旁。同書又記:“錄送科舉,酌定為三百名。今例臺灣科舉無定額,此外實有文理清通,可造就者,準于定額外量為寬送,不得濫收,以昭慎重”,這說的是送考名額。清代對在學生員(俗稱秀才)的科考(鄉試前一年行之,實際上是參加鄉試的資格考試)成績分文理平通、文理亦通、文理略通、文理有玼、文理荒謬、文理不通六等??剂幸坏榷燃慈〉脜⒓余l試的資格,考列三等“文理略通”之前10或前5名(依省之大小而定)者亦有資格參考。對臺灣格外開恩,考列三等但非前列者作為“文理清通,可造就者”也準予送考。

    4.“而自乙卯至今,四年兩增,遂臻倍數”。乙卯指清咸豐五年乙卯?!肚鍖嶄洝废特S五年七月十三日記:“以福建捐輸軍餉,永廣臺灣府閩籍鄉試中額一名”。同書咸豐八年七月二十六日又記:“以紳民捐輸軍餉,永廣福建臺灣府鄉試中額二名”。這就是臺灣進士施瓊芳所謂“四年兩增,遂臻倍數”。

    國家有惠臺政策,臺灣紳民對國家亦有貢獻。這是多么感人的歷史場景呀!行筆至此,老淚縱橫。

    (2018年11月27日凌晨記)(作者系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汪毅夫)

    (來源:京彩臺灣公眾號)

    【責任編輯:王晗】
    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