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汪毅夫  >>  正文
    冒籍的疑似事例之求證
    汪毅夫
    2023年04月09日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概括清代“正統學派”的10個特點,其一是“孤證不為定說。其無反證者姑存之,得有續證則漸信之,遇有力之反證則棄之”。我在中評新聞網寫《臺灣進士冒籍的疑似事例》后,繼續留意于相關續證和反證。近讀朱仕玠《小琉球漫志》所收《額定鄉試中式》,其文謂:“臺地冒籍者多,中式多非土著。予查臺灣自乾隆癸酉至壬午凡五科,共額中十名內,惟癸酉科中式謝居仁一名系鳳山人,余俱屬內地”。王克捷中舉的科年恰是乾隆十八年癸酉,與謝居仁為同榜舉人。顯然,王克捷名列朱仕玠認定的“俱屬內地者”即冒籍臺地者之第一名。朱仕玠以人在當時(乾隆年間)、地在當地(臺灣)、所任者當地教職(臺灣鳳山教諭),他的考查應該是準確的。當時,王克捷已中為乾隆丁丑進士,朱仕玠未點明其名,給他留了情面和余地。當然,對于臺灣進士王克捷冒籍的疑似事例,還應進一步求證,還有待更多令人“漸信之”或者終“棄之”的證據。(2018年11月28日記)(作者系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汪毅夫)

    (來源:京彩臺灣微信公眾號)

    【責任編輯:王晗】
    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