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在 <告臺灣同胞書> 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用了幾個段落講述“1949年以來”“70年來”兩岸關系和對臺工作的歷史經驗。 告臺灣同胞書>
從70年而不是僅僅從40年來看兩岸關系和我們的對臺大政方針,我們可以看得更加明白。誠然,在這70年里,我們的對臺大政方針從“解放臺灣”到“一國兩制,和平統一” 是一個“重大轉變”。然而,轉變不是替換。從“解放臺灣”到“一國兩制,和平統一”,其間“和平解決”是本來應有之義,是一以貫之的思路。須知,“解放臺灣”除了“武力解放”,還有“和平解放”的思路。這正如有“人民的好總理”之譽的周恩來,在1955年所說的那樣:“在中國人民解放大陸和沿海島嶼過程中,不乏和平解放的先例?!痹诋斈?月13日的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上,周恩來言之鑿鑿地說:“中國人民解放臺灣有兩種可能的方式,即戰爭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國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條件下,爭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臺灣?!?/strong>1979年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告臺灣同胞書》以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文告的方式,鄭重宣示和平統一祖國的基本方針。為切實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科學構想,為祖國和平統一創造了最優的模式和必要的“可能的條件”。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汪毅夫(中評社資料圖)
習主席此番講話,對兩岸同胞發出了“探索‘兩制’臺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的偉大號召,并謂:“兩岸同胞是一家人,兩岸的事是兩岸同胞家里的事,家里的事應該由家里人商量著辦。和平統一是平等協商,共議統一?!?/strong>在我的印象和認知里,“家里的事”和“商量著辦”是習主席對臺論述里一再表明的意思。兩岸的事,“只要談著就有希望”。祖國和平統一的大好年景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作者系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汪毅夫)
(來源:京彩臺灣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