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汪毅夫 (來源:網絡資料圖)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海市委員會主辦的《浦江縱橫》2002年第5期很好看。其中張人鳳的《先祖張元濟出席開國盛典》記有新政協第一次會議協商國號的一個片斷:“(1949年)9月26日,周恩來同志代表毛主席設宴招待數十位年長的代表,祖父與何香凝、陳叔通、馬寅初等老人應邀出席,并與周恩來同席。因對國號要作最后的決定,代表們當時還有些不同意見,周恩來奉毛主席之命邀請部分代表再商議一次,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名稱下,是否還要加括號說明‘簡稱中華民國’,大家發表了意見,有人主張保留這4個字,有人認為可暫時保留,祖父與陳嘉庚、馬寅初、寧武等多數代表認為應該刪去此4字。最后沈鈞儒說應刪去括號及‘中華民國’4字,這并無忽視辛亥革命之意。于是周恩來同志就以沈老之說作為定論。”這個片斷說明,民主協商,在新政協里大家坐下來什么都可以談,國號也可以談,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之說,應該保留、可以暫時保留和應該刪去其“括號及‘中華民國’4字”的意見也可以談,最后以多數代表的意見為定論。于今視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之說和“可以暫時保留”的意見都很可玩味呢。
(作者系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汪毅夫)
(來源:京彩臺灣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