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說:“兩岸同胞是一家人,兩岸的事是兩岸同胞的家里事,當然也應該由家里人商量著辦。和平統一,是平等協商,共議統一?!痹诹曋飨膶ε_重要論述里,祖國統一事業是共同的事業,需要兩岸同胞“有志一同”“共同努力”“平等協商”是反復強調的中心意思?!凹依锏氖隆?,“商量著辦”,這話說得令人好生感動。在臺灣老百姓的家居生活里,“厝內代好參詳”(閩南話,家里的事好商量也) 也是經常被提起、總是很落實。當然,“家里的事”(“厝內代”) 不必外人干預,自外于“家里人”者自然也不必來參加“商量”。他們也許會說點什么,但那是自言自語、自說自話,可以不必對著麥克風來增大聲量。當然,不管是誰、不管他以往說過什么對不起家人的話,只要不再自外于家人、回到家里,“家里的事”也就有他的分、有他參加商量的分。本來嘛,統一的過程就是一個“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的過程。其理至明,不言而喻。
附帶言之,如同“家里人”和“家里事”是關聯而并列的一樣,在閩南話里“厝內人”和“厝內代”也是關聯而并列的。然而,在閩南話里“厝內人”的常用義項、特定義項卻是太太 (閩南話叫“某”),義同“家里那口子”。所以本文的題目避用可能產生歧義的“厝內人”。語言是約定俗成的,這是講閩南話也當明白的道理。
(作者系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汪毅夫)
(來源:京彩臺灣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