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汪毅夫  >>  正文
    歌唱美食
    汪毅夫
    2023年05月19日

    幾年前在金門大學的學術研討會上,有位臺灣學者的講題特別好。她從說唱文學、從日據時期臺灣版的閩南語歌仔冊,來演講美食文化。她在演講臨末提出待解的疑問:按照歌仔冊里上菜的次序,上葷菜時有甜點“冬燕”,上甜點時卻有葷菜“蝦仁”,這是為什么呢?

    我舉手要求發言并謂:“冬燕”不是甜點燕窩,而是福州名菜“肉燕”加調味的冬菜 (用大白菜腌制而成)。用精瘦豬肉手打而成的薄片叫燕皮,燕皮包肉餡叫肉燕,下鍋煮加冬菜則叫冬燕。福州有兩道名點,肉燕叫“肉包肉”,魚丸 (包有肉餡) 叫“魚包肉”,都是好吃得不得了!臺灣民諺“福州師傅三把刀:廚刀、剪刀、剃頭刀”,說的是福州來的廚師、裁縫和理發師傅很受追捧。福州廚師烹制的福州菜當然也很受追捧。至于“蝦仁”,是甜點“蝦仁酥”的簡稱,花生去膜研粉、用酥脆糖衣包裹、制成蝦仁節狀。在閩、臺兩地,逢年過節,茶敘餐會,總少不了此物。記得我當時還說:現在已到飯點,此時講美食文化特別搞笑。這話真搞得全場歡笑。

    海峽兩岸流傳的閩南語歌仔冊,有以美食為題材者如《十二碗菜歌》等。歌唱美食,這真叫一個爽!

    (作者系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汪毅夫)

    (來源:京彩臺灣微信公眾號)

    【責任編輯:徐錕】
    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