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臺灣學界友人為寫抗戰時期科技史垂問于我,記得我當時提供了兩條“思考和參考的線索”:一是寫《中國科學技術史》的李約瑟抗戰時期曾到貴州中國紅十字會救援總隊駐地演講,該救援總隊總隊長林可勝教授是廈大第二任校長林文慶教授的公子;二是廈大校長薩本棟帶領廈大師生遷校福建長汀,在抗戰烽火里教學、科研水平居高不下,育人多多。
2018年,在廈門大學建校97年慶典上,97歲的物理化學家、廈大教授周紹民獲頒“南強杰出貢獻獎”,周紹民教授當即將獎金悉數捐出,用于設立“周紹民教授獎勵基金”。周紹民教授是長汀時期的廈大學生,是在抗戰烽火里開始成長的科學家,畢業后回鄉,一年后返校任教,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和多項科技發明。周紹民教授為人忠厚,品德高尚。周紹民教授的愛人傅素文是中學語文教學名師,是我的老師。她書教得很好,待同學很好,而且氣質風度很好(記得當年班上的小女生多喜模仿她說話時微微欠身、手捂胸口的姿勢),同學們都懷念她。今年2月,我隨幼兒園時期的同班同學周海文到她家看望周紹民教授。走近周紹民教授,我感覺到平和的涵養,感知了“仁者壽”的內涵。
(作者系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汪毅夫)
(來源:京彩臺灣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