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振成巷曾住著汪、施等臺灣人家。受長輩教育和抗日、革命思想的影響,漳州振成巷的臺灣孩子傾向進步。她們中的大姐姐汪瑞椒是革命文藝團體薌潮劇社的成員,曾因參加革命活動被反動派拘捕。1930年2月,漳州振成巷的臺灣孩子汪瑞椒、汪瓊英、施月英、施月娥、施月霞等參加“臺灣解放運動犧牲者救援大會演藝會”,義演歌舞和話劇《民族魂》《血濺竹林》。演藝會職員曾遭“軍人圍毆”和“奸人告密”。日本駐廈領事館接獲密報派“日本奸人”趕赴漳州“欲行逮捕”。漳州振成巷的臺灣孩子也許完全不知道,她們的名字、她們的活動被寫進了日據臺灣當局警務局的情報里。
說來話長。1939年,日據臺灣當局(臺灣總督府)警務局將從各地收集而來的情報匯編成《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志》,該書第二編《領臺以后的治安狀態》又名《臺灣社會運動史》。1989年6月,在臺灣統派學者戴國輝、王曉波教授支持和指導下,臺灣創造社以《臺灣社會運動史(1913——1936)》為名編譯出版《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志》之第二編。漳州振成巷的臺灣孩子的名字出現于該書第三冊《(臺灣)共產主義運動》第六節《閩南地方臺灣留學生的反帝運動》。
附帶言之,汪瑞椒是臺灣進士汪春源的女兒,汪瓊英是汪春源的孫女、臺灣秀才汪受田的女兒,施月英、施月娥、施月霞是臺胞施至善的女兒。